结节性甲状腺肿CT双期增强的诊断价值

2016-01-24 06:24陈义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封三结节性瘤体

陈义伟

结节性甲状腺肿CT双期增强的诊断价值

陈义伟

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双期增强;鉴别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res,NG)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病变,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49例NG的CT双期增强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NG患者CT双期增强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NG患者49例,男10例,女39例;年龄19~80岁,平均51.4岁;单发20例,多发29例。25例发现颈部肿块、疼痛而入院,其余均为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入院。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6层或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尽量仰伸,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锁骨上缘。扫描螺距1.0,层厚3mm,层距3mm。对比剂为欧乃派克8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为3.0mL/s,于注射后22s及55s分别行双期扫描。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多为多发性结节,瘤体多者达5枚以上,总瘤体数超过100枚。本组49例中边界清晰36例,边缘不清13例;单发NG共20例,其中右叶单发11例,左叶单发9例;多发NG共29例,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部分累及峡部及椎体叶。瘤体大小0.3~6.6cm。平扫部分瘤体不显示5例。

2.2 CT平扫 41例瘤体CT平扫均呈低密度,根据退变程度不同,大部分实性瘤体CT值为40~86HU,囊变出血区CT值为7~95HU。瘤体钙化,49例中14例有钙化。测量瘤体的最大钙化灶长径,其中细颗粒状钙化(长径<0.2cm)6例,粗颗粒状钙化(长径0.2~0.5cm)3例,斑状钙化(长径>0.5cm)5例。钙化位于瘤体周围12例,表现为沿瘤体边缘分布的短柱状、弧状、颗粒状、斑状钙化灶,钙化灶之间的连线勾勒出瘤体的轮廓;位于瘤体内的钙化2例,表现为细颗粒状钙化。瘤体出血囊变,出血囊变瘤体共42例,中心为高密度出血囊变瘤体22例,低密度囊变20例,囊内CT值7~92HU。

2.3 增 强 呈不同程度的强化,较平扫提高45~140HU。5例部分瘤体平扫不显示,增强后显示。3例病灶因瘤体内高密度出血及甲状腺本身密度降低,呈相对高密度。37例增强后瘤体边界较平扫清晰,2例多发小病灶中部分病灶增强后不显示,5例增强后边界变模糊,5例增强前后均较模糊。15例完全囊变,表现为内外壁光滑的环状均匀强化,囊壁内外均无强化;6例出现明显强化类圆形壁结节;21例不完全囊变病灶实性部分呈条片状类似于肝血瘤样渐进性强化,囊变区大多呈不规则裂隙状。10例实性病灶显示从中心区域向外周扩展渐进强化(图1a、b,封三)。15例出现低密度环样包膜,增强后渐进性明显强化。

3 讨论

3.1 NG发病机制及病理 NG是甲状腺肿的结节期表现,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甲状腺实质细胞呈腺瘤样增生和胶质潴留结节两类变化[1]。

3.2 NG的CT表现 平扫NG常为密度、大小、形态不一的结节影。NG结节可有部分甚至较完整的纤维包膜[1],或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甲状腺实质间有或多或少的纤维分隔,具有包膜的瘤体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而无包膜的瘤体不甚清晰。增强后大部分瘤体边缘较平扫清晰[2]。本组49例中37例出现此征象。5例增强后变模糊,考虑瘤体伴有乳头状或不典型增生,应细致观察,避免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可能。5例增强前后瘤体边界均不清晰的病例,考虑合并甲状腺纤维化、慢性甲状腺炎症等病变。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均可以出现钙化,不同的钙化形态对瘤体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瘤体周围的斑状、弧形钙化是NG的特征性表现[3]。本组12例出现上述钙化。

NG的双期强化特点与是否囊变明显相关。本组中42例部分病灶发生出血囊变,其中15例完全囊变,内外壁光滑而无壁结节征象,囊内CT值7~92HU,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6例囊内圆形壁结节CT值50~85HU,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结节位于囊壁内侧,与囊壁分界较清晰(图1c,封三)。21例囊壁内大小不等不规则残余NG组织,平扫CT 值58~103HU,早期常轻度强化,随时间延迟静脉期可见强化范围增大,CT值增高,有类似于肝血管瘤渐进样强化(图1d、e、f,封三),囊变区形态呈不规则裂隙状。双期动态增强有利于鉴别结节内急性出血,囊内出血CT值很高时,周边少量残留NG组织密度可低于出血, 显示为高密度周边小斑片低密度,动脉期时残留NG组织强化后有时与出血密度一致而不能区分,易误认为是瘤体均匀强化,静脉期时残留NG组织进一步强化,常明显高于出血区,从而清晰显示囊性出血区和残留NG组织(图1d、e、f,封三)。对实性瘤体来说,增强后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稍弱于周边甲状腺组织,边界变清晰,静脉期时病灶可进一步扩展强化范围,常由中心呈斑片样不均匀明显强化向病灶周边扩展,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密度差减小,病灶边界又变模糊,且病灶内强化区大小较动脉期有扩大趋势,但仍强化不均匀(图1a、b,封三)。较小实性瘤体早期常强化常非常明显,有时需调整窗位才能观测,静脉期显示边界较清晰。

3.3 NG的鉴别诊断 与甲状腺单期CT扫描相比,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更详细地了解瘤体微血管功能状态,对结节的鉴别诊断及肿瘤良恶性区分有重要的意义[4]。对多发结节应逐一单个分析,注意是否有腺瘤或癌并存。NG与甲状腺瘤、腺癌的鉴别诊断是鉴别的关键。对甲状腺癌癌灶的诊断,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1)瘤体形态不规则,以甲状腺边缘多见;(2)增强后瘤体边缘较平扫变模糊;(3)瘤体内出现细颗粒状钙化,钙化分布于瘤体内部;(4)瘤周“强化残圈”征;(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通常认为,瘤体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边甲状腺组织,相对较均匀,动脉期与静脉期瘤体强化程度较低且变化不大[5],边界较模糊;有囊变时可见“半岛样”壁结节[6],即不规则且与囊壁分界模糊,呈宽基底连接,壁结节部分突向囊壁外,壁结节双期强化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支持腺癌的诊断。对于甲状腺不规则微小结节(长径<3mm),常较难鉴别,应积极寻找间接依据,综合分析。

甲状腺腺瘤多单发,平扫呈低密度,平扫约30~50HU,常低于NG实性组织,多均匀,病灶边缘清晰,可伴出血囊性变,钙化少见,因病灶内无纤维或纤维增生不明显,瘤体实体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常在动脉期可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强化程度,静脉期快速退出改变,或动脉期由瘤体周边向中心扩展斑片样强化,静脉期均匀强化,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模糊。而NG增强后边界多较平扫清晰,强化多不均匀,静脉期强化呈渐进性。对于完全囊变的NG和甲状腺腺瘤,它们的CT表现完全一致,均表现为大囊性灶,边缘有或无低密度环样包膜,囊内密度均匀,密度高低与是否有新鲜出血有关,只能通过病理鉴别。

[1]刘楠楠,张继红,刘玉和,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形态学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4):413.

[2]韩志江,舒艳艳,陈文辉,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1):62.

[3]卢绍辉,李恒国,梁久平.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4):445.

[4]孙建.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46.

[5]巴蕾,管延升.甲状腺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85.

[6]罗光慧,张建平.甲状腺癌36例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147.

(收稿:2015-09-25 修回:2015-12-15)

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平湖 314200)

猜你喜欢
封三结节性瘤体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封三
封三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封三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封三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