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研究

2016-01-23 08:56王林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非那组胺荨麻疹

王林英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此病患者的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程持续的时间一般在6周以上。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故对其进行根治的难度较大。相关的研究表明,免疫缺陷是导致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1]。以往,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等抗组胺药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此病患者分别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和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进行治疗,其中使用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这8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②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1个月内未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④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的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进行治疗。⑤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均不过敏。⑥患者不是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⑦患者不存在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盐酸非索非那定组和联合组,其中盐酸非索非那定组有43例患者,联合组有45例患者。在联合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7例。他们的年龄在26岁~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2.2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7周~2年,平均病程为7.6±3.4个月。在盐酸非索非那定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6例。他们的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2.3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6周~2年,平均病程为8.4±3.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进行治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使用方法为:每次口服60mg,每天服2次。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商品名:瑞菲)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40901。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加用转移因子胶囊进行治疗,转移因子胶囊的使用方法为:每次口服3mg,每天服2次。转移因子(商品名:秦丹)由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13414。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其用药的安全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症状积分的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按照荨麻疹临床特征的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症状积分进行评估。具体的评分标准见表1。症状的总积分=瘙痒的评分+风团数目的评分+风团直径的评分+风团发生频率的评分+风团持续时间的评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用药前症状的总积分-用药后症状的总积分)/用药前症状的总积分×100。

表1 荨麻疹临床体征分级表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其症状和体征消失。②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70%~90%,其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其正常生活和睡眠不受影响。③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30%~70%,其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但其正常生活和睡眠仍受到一定的影响。④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30%,其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或病情在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盐酸非索非那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8%,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盐酸非索非那定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7.366,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其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在联合组的4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头痛的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嗜睡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在盐酸非索非那定组的4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疼痛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嗜睡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²=0.078,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皮损反复发作的时间在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的次数>2次,其风团时大时小,反复发生的时间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2]。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过敏性皮肤病,此病的发病与细胞中化学递质的组胺释放有关[3]。因此,在使用抗组胺药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可为其增加用药量[4]。为了减少在停药后患者病情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使用抗组胺药对其进行治疗有效后,还需继续使用抗组胺药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其体内组胺受体活化的程度。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进行多长时间的维持治疗尚无定论。《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指南》中指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进行3~4个月的维持治疗,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的维持治疗[5]。第二代抗组胺药与H1受体的亲和力高且选择性强,此类药物在有效拮抗H1受体的同时,对其他受体所产生的亲和力也较小,可避免第一代抗组胺药出现不良反应。另外,第二代抗组胺药还具有良好的无镇静功效、每日用药的次数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故临床上一般将第二代抗组胺药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但是,少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作用,如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临床上应逐渐减少使用这些药物。盐酸非索非那定属于新型的无镇静作用、无嗜睡作用及无需肝脏代谢的抗组胺药,此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此药是特非那定在人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抗组胺及抗炎作用[6]。有研究表明,非索非那定无抑制心脏K+离子通道的作用,故此药无心脏毒性作用。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证实,大剂量使用非索非那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并不影响患者的QT间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用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安全性高[7],这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了新的思路。转移因子胶囊属于免疫调节剂,此药是从健康的牛或猪的脾脏中提取的氨基酸、多肽等低分子物质,此药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扩大受体的免疫反应,增加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并可调节多项免疫指标。与其他免疫增强剂相比,转移因子胶囊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价格低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1] 熊学坤,王雪彦.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121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36-38.

[2] 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7.

[3] 李佑钊.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胸腺肽治疗98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149-150.

[4] 唐文乐.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70-1871.

[5] 郝飞,钟华,宋志强.再谈慢性荨麻疹临床诊治的规范化问题[J].皮肤病与性病,2012,6(34):321-322.

[6] 成戎.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6):462-464.

[7] 吴谷茸,梁庆生.匹多莫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7-428.

猜你喜欢
非那组胺荨麻疹
抑制发酵食品组胺含量的研究
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型脱发的皮肤镜下疗效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非那雄胺治前列腺增生和脱发
非那沙星混悬滴耳液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