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
麻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不仅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而且还是时尚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麻纺织正以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辉煌。5年来,麻纺织行业在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的引领下,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即使在今年如此低迷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全国287家规上麻纺织企业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活力,主营业务、利润额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麻纺织行业总体保持持续稳步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主要麻纺织产品出口市场稳定增长,含麻服装出口显著提高,麻纺织内需市场快速增长,原料基地建设发展良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新型设备取得新的发展,标准修订、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纲要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力促进了麻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表示:“麻纺织行业作为我国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亚麻、苎麻、大麻(汉麻)等生产和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麻纺织终端产品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内需市场的不断开拓,绿色麻纺织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
众所周知,麻纺织在种植、纺织加工、综合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生态产业的特征,非常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提出‘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产品加工列入纺织行业鼓励类条目,认为麻纺织业的发展对于改善纺织纤维原料结构,丰富纺织品品种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有着重要积极作用,这无疑为麻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许吉祥表示:“也正是在国家的支持和协会的引导下,‘十二五期间麻纺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总结起来,有三大亮点:技术装备创新成果显著;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终端产品不断做大做强;时尚麻纺、绿色麻纺的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内需市场比重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麻纺织企业“苦练内功”,在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加大了投入,效果显著。亚麻新型栉梳机、新型细纱机、新一代黄麻成套设备、水理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装备以及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废水处理技术等得到大量推广和应用,缩短了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带动一大批诸如新申、恩达家纺、华升·自然家族等品牌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了东北、新疆等亚麻原料主产区,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亚麻纺织加工聚集地;湖南、四川、江西及重庆等苎麻原料产区及苎麻纺织聚集地;东北及云南的汉麻原料种植区。特别是麻纺织行业采用产学研结合、企业与麻农合作的方式,先后成立了13家农业产业化优质麻纺织原料种植基地,引进或改进种子培育技术,有力缓解了麻纺织原料的大量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虽然麻纺织在整个纺织工业领域规模很小,占比很少,但“十二五”期间麻纺织所表现出来的市场活力,所倡导的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偏冷纺织经济的“一把火”。
大数据
大趋势
○ “十二五”期间,中国麻纺织行业在扩大内需市场方面初见成效。和欧洲麻协签署了《中欧共同开拓中国内需市场协议》,建立了亚麻行业发展基金,助力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麻类终端产品和提高附加值,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时尚亚麻得到市场认可。
○ “十二五”期间,麻纺行业在产品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新申、恩达家纺、华升·自然家族等一批优秀品牌不断涌现,品牌培养助力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 “十二五”以来,麻纺织行业由资源产区向纺织集聚的地区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东北、新疆等亚麻原料主产区,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亚麻纺织加工聚集地;湖南、四川、江西及重庆等苎麻原料产区及苎麻纺织聚集地;东北及云南的汉麻原料种植区。
找问题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麻纺织行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行业总体规模较小,门类较多,市场竞争力表现差异较大,在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市场结构、品牌建设、原料资源等方面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麻纺织行业发展的瓶颈。
装备水平制约发展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落后是制约麻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尤其是苎麻前纺设备和黄麻生产设备更是急需改造和更新换代,亚麻设备在现有基础上也需进一步的提升,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生产效率亟待提高
麻类纤维的生产加工特点决定了麻纺织企业用工多、流程长,工艺技术和装备更新慢,更加阻碍了麻纺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用工,提高效率是麻纺织行业设备更新的首要目标。
原料瓶颈尚未解决
原料逐步紧缺和依赖进口使麻纺织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苎麻原料因种植强度大、种植效益低而逐步萎缩,亚麻原料和黄麻原料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这对麻纺织行业的发展及其不利。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
市场开拓有待加强
麻纺织产品内需市场拓展不足,国内麻纺织消费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
?五年之变
新申亚麻:协同创新 加速构建亚麻产业链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推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为纺织工业乃至亚麻行业开创了新的消费领域和新的市场机遇。纺织工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产品创新所引领的绿色、低碳、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带动新申亚麻进一步挖掘出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为此,新申亚麻立足传统纺织生产型企业完善的产业链,逐渐朝着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从以前的规模化逐渐开始朝着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来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
在坚持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新申亚麻以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为主导。硬实力创新方面,持续对旧设备改造升级,同时紧密围绕“两化”引进新设备,引入精细化管理等,同时在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上加大投入,再上新台阶;软实力方面,品牌营销创新,设计、研发创新,产品开发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并举,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协同创新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与大连工业大学服装设计师孙林的一系列合作。从2013年携手孙林发布中国麻纺织行业首场亚麻流行趋势,到10月19日登上2016春夏上海时装周,实现从秀场到市场的持续跨越。不断升级品牌在亚麻面料领域、亚麻时尚以及亚麻生活方式上的影响力。历经五年的坚持和发展,新申亚麻在亚麻面料以及亚麻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同时积累了更多的品牌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新申坚持纺织行业以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逐渐从外贸开始更多着力于内销市场,在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的领导下,从培育亚麻消费市场出发,首先传播绿色亚麻文化,以倡导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为基础,援引欧美生活方式以及亚麻生活范本,引导国内消费市场,让更多国内消费者了解亚麻,喜爱亚麻,从而让亚麻产品、亚麻生活方式更多走近人们生活中。以此来加速构建亚麻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最终通过更多协同创新服务消费者。
金鹰集团:为麻纺转型升级提供设备保障
与棉纺、针织等智能设备相比,我国麻纺织很多设备大都是在棉纺、毛纺设备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其技术设备水平远远落后。单从用工来说,目前棉纺万锭用工已减少到10几人左右,而苎麻则需要400人左右,亚麻需要120人左右,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低端发展阶段,麻纺织设备的滞后成为“十二五”时期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麻纺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创新。国产第一代亚麻纺机系列成套设备,开创了国内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纺机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与纺织工艺实践、生产应用紧密结合,融会贯通的特色优势。特别是我们还用自主研发的成套设备,创办了我国长江以南第一家亚麻纺织企业,并作为亚麻纺纱工艺技术装备的试验、培训、生产应用基地。由此改变了我国亚麻纺织产业总体布局和产业总体规模。目前,金鹰亚麻纺机成套装备以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有力推动了我国亚麻纺织产业的较快发展。”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国定介绍,金鹰集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亚麻细纱机和栉梳并条机,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用工,使亚麻设备创新迈出新的台阶。
“时间过得快,转眼我国经济开始增速放缓,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速的新常态,审视我们纺机乃至纺织行业现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企业运营压力与诸多困难不断增多增大,要求机器换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向效率求效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傅国定表示,“十三五”时期,金鹰集团将继续加大对关键设备的不断改良创新,强化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为实现麻纺织转型升级发挥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