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课堂的角色转变

2016-01-22 19:19丁春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藤野语文课程变化

丁春明

不知不觉,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十几个年头了,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见证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切身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好处,感慨颇多。下面,就学生的作业,谈一下十几年语文课程改革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想的提升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似乎只是中规中矩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他的可管可不管。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一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格精神。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由于外界舆论和历史事实的影响,具有很深的仇日情绪,对于主人公藤野先生带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对此,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身上有没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学生能够走出认识的误区。当学生找出藤野先生不对鲁迅抱有种族偏见、细致认真地为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这些细节时,学生开始认识到藤野先生其实并不坏。这时,教师可以再补充给学生这样的内容:认识、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辩证地看问题,切不可被主观情绪影响了自己的认知。至此,学生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科学地解读文本。

二、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展示自己见解的舞台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这样一幅景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教师不停地讲述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生一直在下面默默无闻。总而言之,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死知识,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一现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谓丰富多彩,创意迭出,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下面以一教学片断为例,略述一二。

师:学习了《陈涉世家》一文,你是如何看待陈涉这个人的?他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1:陈涉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敢于反抗,首先起义,虽最终战败,但勇气可嘉。

生2:陈涉是一个小农民,他身上具有自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大局观,眼光不够长远,最终失败。

生3:陈涉是一个封建迷信主义者,他装神弄鬼,算卦祭天,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的鬼神,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生4:陈涉是一个骗子、小人,口口声声说“苟富贵,勿相忘”,自己富贵后,却杀死前来投奔他的旧时好友,实在是个伪君子。

三、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组织者,引导者,亦师亦友

在以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人,几乎说一不二,学生只负责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界限分明。十年来,课程改革改变了这一状况。现在的教师,已经转型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坐好,准备好纸笔,然后把作文题目《青春随想》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今天的作文课内容是写一篇命题作文《青春随想》。

有些学生感到困惑,感到受到了命题的束缚,觉得没得写。教师可以这样慢慢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中的美好季节——青春岁月,认真想一下,每天和老师、同学、亲人朝夕相处,肯定有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或许带给你感动,或许带给你喜悦,不论怎样,他们陪我们走过了那些岁月,即使是痛苦,也值得珍惜。下面,就请拿起你们的笔,把你内心最好的记忆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有些学生如果还是不开窍,教师就可以现身说法,开始讲述自己青春期的趣事,学生就会找到切入点,开始构思,然后写作。

十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也是多样的,值得总结和沉思。

猜你喜欢
藤野语文课程变化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这五年的变化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