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

2016-01-22 12:16高衡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初中语文

摘 要:本文从“教师重复教学,学生收获甚微”、“教师提问没有价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无法提高”和“教师静坐旁观,学生阅读水平无法提高”三个角度,以《变色龙》为例谈“学为中心”背景下的三种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为中心;低效教学行为

在“学为中心”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重视了学生的预习,重视了学生的提问,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重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体现呢?笔者认为,课堂上学生看似活跃的参与未必是学摘 要:本文从“教师重复教学,学生收获甚微”、“教师提问没有价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无法提高”和“教师静坐旁观,学生阅读水平无法提高”三个角度,以《变色龙》为例谈“学为中心”背景下的三种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为中心;低效教学行为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笔者以《变色龙》为例,谈谈“学为中心”指导下的三种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重复教学,学生收获甚微

在“学为中心”指导下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参与的前提是预习。学生预习后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把学生预习的内容放在课堂上重现一遍,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谈论的是自己课前读懂的,教师一堂课下来,只是带领学生温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位老师执教《变色龙》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在预习中完成了一遍,课堂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费了大半节课填写一遍。这样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应和”教师,并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行为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说为主,完成了梳理情节的环节,实际上学生的阅读还是围绕教师的指挥进行,缺乏自由的独立阅读和主动阅读。课堂上学生把他们所读到的、读懂的轮番说说、读读,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原来的水平,学生收获甚微。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学生活动充分”需要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梳理情节,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因而,阅读教学仅仅在理解文本的内容上下功夫,是语文教学无效、低效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学生能读懂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一样的内涵,温故知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才是“学为中心”的一种真正体现。

二、教师提问没有价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无法提高

笔者的眼光继续聚焦《变色龙》。那位执教者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过程后,结合学生预习时的提问,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

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

整堂课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试想,上述几个问题都是呼之欲出的,这样的一堂课还是建立在学生本身已经读懂的基础上,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高。

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事实上,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薄弱,换句话说,有些学生不懂得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述老师执教的《变色龙》一文,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一半是直接抄书后的题目,还有一小部分源于参考书,很少是学生认真看了文章后产生的疑问。因而教师单纯地提炼学生的问题,依托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更不应纯粹以学生的问题为问题,不加以提升。要警惕惟“学情”至上,不敢“越学情”一步的误区。教师要乘学情之舟,顺势而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

从教与学的根本关系来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更好的“学”。“学为中心”是教师“教”的出发点而不是阻碍。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看似浅显、其实内涵丰富的文章时,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要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注意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重要信息。《变色龙》一文,学生关注的热点在警官奥楚蔑洛夫身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关注“可怜”的赫留金,思考首饰匠赫留金“可怜”吗?围观的群众对赫留金的遭遇持什么态度?这一切可以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层层服务,从而揭开《变色龙》揭露社会背后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

可是学生不会“问”,问的都是表面的东西,问的都是学生自己会的东西,因而这样的“学为中心”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这样才真的能达到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高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教给学生“学阅读”。因而我们意识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教学应该从“问题”开始,问题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为中心”。

三、教师静坐旁观,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提高

笔者还感受过一堂舞台剧版本的《变色龙》教学过程。整堂课,全班学生倾情演绎,轮番上场。所有教师作为观众认真观看,时不时会心一笑。课后,执教教师告诉笔者,为了准备这节课,他们费了大半个月,光道具就费了不少时日,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这样让学生玩一堂课好吗?笔者反思,这样的一堂课也许会是学生回忆中一堂趣味的语文课。可是,这样的一堂课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吗?学生的表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尽情地演绎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契诃夫通过《变色龙》来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文中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可是一堂学生展示课,学生能演绎出上述这些内涵吗?显然是不行的。

因而,教师教学的旁落,导致学生除了练胆子、练嘴巴以外,收效甚微,缺少思维能力的纵向运动与有效训练。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意识,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真正的“学为中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变色龙》一文中,除了主角警官奥楚蔑洛夫外,一帮群众演员不仅仅是配角,透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揭开冰山一角。以将军家的厨师普罗诃尔为例,没有这位厨师的出现,故事难以走向高潮,没有这位厨师的两句话,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难以淋漓尽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这不是我们的狗。”“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普罗诃尔三次用“我们”强调了他内心想与将军沾上边的渴望与认同。他本质上也是依附权贵的角色,只是没有奥楚蔑洛夫表现得迫切与明显而已。这些细节多数学生是读不透的,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笔者认为,“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有效的教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才真正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简单的说,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只是形成“浅学习”“假学习”的表面繁荣。笔者始终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主体中的主角,教师的点拨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引导学生于疑处恍然大悟,于明白处生疑,从而深入文本,品味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为主的课堂,教师如果像一个旁观者,只听任学生轮番展示,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不是真正的“学为中心”。学生的活动课是课堂的一个教学环节,可如果将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机械单一地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或偶尔为之的课本剧表演,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平庸与粗糙的。实际上,学生真正的实践活动的种类要多,层次要高,需要教师的全程参加与点拨,从而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当家做主人,让教师摆脱自我的束缚,必须深刻认识到上述三种低效教学行为,确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华平.为了“不需要教”的“教”[J].语文教学通讯,2015,(5).

[2]胡礼仁.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5,(5).

[3]褚树荣.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作者简介:高衡(1976—  ),女,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学为中心”视角下学生阅读思维的导引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学为中心 以学定教 优化教学 提高实效
基于“学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活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