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设计的本土化研究

2016-01-22 11:38陈成
创意设计源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土天人合一传统工艺

[摘要]中国玻璃艺术地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吸收,拓展民族文化语言的本土化设计是中国玻璃艺术家和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文房玻璃器物某种意义上代表一种审美和精神的象征,集合时代的特性与创作者的个性,继承了古代玻璃制作的工艺精髓,体现出了精致优雅的传统手工艺。在观念创新、材料运用以及工艺革新等方面都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本土设计。

[关键词]本土;传统工艺;古代玻璃;文房器物;天人合一

[Abstract] Chinas glass ar t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rafts absorbed,expand the localization desig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language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Chinese glass artists.The scholars study objects of glassware represent the aesthetic and spiritual symbol,its featur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creator personalit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the ancient craft of glass making, but also given the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materials and process innovation to understand.

[Key words] Localization; Traditional crafts; Ancient glass; The scholars study objects; Nature and humanity

一、引言

(一)玻璃设计的本土化

中国的玻璃设计自古以来就带有浓郁的本土化特色:最早时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诡异瑰丽,纹饰大多为传统的菱形纹,形状有圆珠、方珠、锥形珠、长管等。它们作为华贵配件镶嵌于铜壶、铜镜、带钩等器物之上,光彩照人,带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到了清代,宫廷玻璃制作不断兴盛发展,玻璃鼻烟壶不仅是清代玻璃器的大宗,其工艺更成为典型代表。套料、内画、雕刻等表现方式,或烧制色泽莹润以追求美玉质感,或制作竹子、海棠、葫芦之形以符合传统文化。精致的内画鼻烟壶,描绘山峦叠嶂、连绵不断的美好景色,追慕文人意趣。由于中国古代尚玉器,又有陶瓷器可作为实用容器,故此玻璃制造业终未能发展成为主要手工业门类,而以饰物及赏玩摆件的功能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图1.1)。

(二)当代现状

中国玻璃艺术行至当代,融入了更多的艺术思想与现代技艺,使得玻璃艺术又有了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中西方文化充满活力的交流与融合是促成玻璃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今中国已然是玻璃出口最大的国家。当代的玻璃艺术家传承了古代玻璃制作的工艺精髓,体现出了精致优雅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在观念创新、材料运用以及工艺革新等方面都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本土设计。但是不可否认,当代的玻璃艺术的主流思想似乎都是西方的,在局限和机遇同时并存的情势下,中国玻璃艺术家也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对古代那些聪明智慧、巧夺天工的玻璃创作者充满敬意,延续传统文化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无疑这将使优秀传统得以传承和再生。

二、玻璃设计本土化特征的孕育环境

(一)历史环境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历史悠久,战国中晚期,镶嵌玻璃珠(蜻蜓眼)代表一个发展高峰,清代乾隆时期玻璃器发展也是一个高峰。清廷造办处玻璃厂玻璃的制造时间长达一百年。

当代玻璃设计深受西方影响,早期玻璃厂只担负着给国外来样加工的职责,针对本国设计的产品几乎没有。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内需增多,出现了多个玻璃设计行业,如博山的众多吹制厂,台湾的琉璃工房,建筑室内装饰玻璃等,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民族环境

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受到生活习俗、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也直接影响了当地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生产。久而久之形成地方艺术流派,当地的工艺美术人才培育了传承人,他们的才智和成就又增强了民族本土特色。比如博山的玻璃套料雕刻工艺最具有代表性,当地居民以玻璃为业,世代相传,蓬勃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玻璃之乡”,孕育出了许多玻璃工艺美术大师。

除此还有学院派的艺术实践者、学生、推广者,专门从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桃李遍天下。工艺美术人才数量呈积极上升趋势。另外还有遍布全 国各民族的工艺美术研究中心,培养工艺美术人才和艺术家的途径逐渐增多。

(三)手工艺传统

各民族的手工艺传统受到政府和艺人的保护,比如北京的景泰蓝工艺、福建漳州的雕漆、漆画工艺,苏州的刺绣、玉雕工艺等不仅传承传统,在市场推广上加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拓展了购买者范围。这些种类的工艺美术都在给予今天玻璃艺术的本土化设计许多启示和借鉴。endprint

三、玻璃设计本土化实践探索

(一)玻璃设计追求本土化成因探析

随着国家的振兴,“本土设计”价值应该被强调起来。彰显本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是为了发展壮大中国艺术设计体系和理论基础,在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和影响的现实和迷雾中真正找到落脚点。

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本土设计是玻璃艺术家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收获的,有别于其他领域的设计,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果实。它更多地被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灌溉和沁养。玻璃艺术的本土设计,不是简单地用玻璃来设计——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玻璃这种独有的材料特质的有机融合,彰显着中国东方艺术美学。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当一部分玻璃艺术家、艺人和工匠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致力于拓展玻璃艺术本土化设计审美的公众认知,这都促进了玻璃设计的本土化研究(图3.1)。

(二)玻璃设计本土化的优势

首先,政府大力支持玻璃艺术行业,上海、秦皇岛相继成立了玻璃博物馆,文化部和国内高校积极举办有关玻璃艺术的各种国际展览,与世界著名美术院校之间交流频繁,共享经验。

其次,产业结构日臻成熟,以博山、秦皇岛、大连、山西祁县等地为热加工玻璃基地,它们以生产日用产品居多且发展成熟。以上海、台湾、北京等地为高端商业琉璃公司研发和营销基地,一线城市各大卖场均有销售。同时广交会、北交会等大型国际商业博览会中玻璃艺术品及日用品也受到广泛关注。

最后,本土化的设计在美学思想、工艺技艺上是一脉相承的,符合国人审美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更易于老百姓接受。

(三)玻璃设计本土化与其它领域设计交融

玻璃摆件和玻璃器物成为家居室内设计的新宠,借助成熟的宣传和运作,市场也逐渐扩大。同时一些玻璃首饰设计品也出现在公众面前。玻璃作为一种材料,进行本土化设计的可能性非常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艺术家、首饰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都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创作(图3.2)。

四、玻璃设计本土化的艺术风貌

(一)本土化艺术风貌

中国现代玻璃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吸收,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反映的是中国人文思想的内涵,包含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文化认知,民族文化孕育了中国艺术家的成长环境、创作环境,而艺术活动也是基于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表达。中国玻璃器物的发展历史虽不及西方那么辉煌,但在回眸这些晶莹华美的艺术品时,我们仍为中国传统玻璃所惊叹,它不仅展示手艺的高度、颜色的华贵,更多的是展示国人当时的风情格调以及审美思考,千年前的借物咏志,至今观赏起来仍令人神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加深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带有独特人文精神的本土化设计,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比如,中国人更喜欢玉石的温润雅致,而西方人喜欢明亮璀璨的珠宝。中国人喜好书法、泼墨山水画,意境高远深沉,西方人是领悟不到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的。受禅宗思想影响,中国艺术家、文学家大都有一颗“平常心”,可以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体验梅兰竹菊莲花等自然物带来的超脱之感,并把这类自然形象运用在艺术创作中,所造之物已然是最具有东方美感的设计。

《考工记》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一种非常理性严谨、强调内在系统性、遵循自然,强调顺势而为的设计思想,同西方的批判、变革等激进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

在此审美脉络下,当代玻璃艺术的本土化设计融入了中国美学、造物美学思想等,超越了大众对玻璃艺术的传统认知,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法的娴熟,同时也超越材质可表现的边界。它是以艺术手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或精雕细琢,细腻禅境,或随性不受拘束如同泼墨山水,亦或是案几上的实用文具小品。或古典或现代或寄予美好寓意。加之玻璃艺术品本身的制作需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凭借玻璃独特的材质特点,铸造技法的细腻表现,变换莫测的色彩效果。这样集合中国美学本土特征和超高技艺的玻璃艺术品,使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由此玻璃艺术的本土化设计丰富了世界玻璃艺术的内涵(图4.1)。

(二)本土设计的特征

本土设计的真正意义是设计必需要符合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把传统借鉴到今天的设计中来,使工艺得以继承和发展;技术、材料是传统的,经营理念是现代的;设计元素可从中国书法、山水画、文人画、工艺美术、考古、戏剧、诗词文学等中提取或寻找启发,但是功能同样是优秀的、适用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不浪费,不繁饰,即现代设计中常提到的绿色设计、设计安全。

(三)玻璃设计的本土工艺保护与发扬的重要性

从保护、发扬玻璃艺术的角度,建立一个扎实的丰富的技术库是必要的,深入研发广泛而多样的技法,使中国玻璃艺术未来发展之路能够因此而宽阔和长久。

五、玻璃设计的工艺方法endprint

(一)材质特点

玻璃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冷却时为固体,高温后软化直至成为液体,材料在高温中呈流动状态。不同温度下呈现效果也是千变万化。

玻璃本身具有透光性和透明性,作为一种物质,它代表“纯净”,富有象征意义。颜色多样,质感可光滑透亮也可粗糙暗哑,质感效果皆由后期冷加工得到(图5.1)。

(二)加工方法

玻璃窑制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pate-de-verre碎玻璃粘合法。是在耐火模具中使用碎玻璃颗粒铸造的一系列烧制技术,需要玻璃颗粒牢牢的固定在模型中,防止玻璃受热或熔化时发生移动。某种程度上,这项操作最困难、最耗时。但最终作品的主体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有效控制是对所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回报。此技法多用于浮雕和大型铸造。作品通常是颗粒状外表而不是以光滑的表面为特征(图5.2)。

第二类为铸造工艺。过程繁琐繁琐,需经泥模、树脂模、硅胶模、蜡模、石膏模等多道程序,再入窑烧造十余天,拆掉模具取出玻璃后再加以琢磨、抛光、刻款、酸洗等工序,方可完成。然而工艺的每一步都是紧密相关的,泥模打样是第一步,要把泥模数次修整好达到创作者想要的造型后,方可进行硅胶翻模,翻制后进行灌蜡,待蜡冷却后将蜡模取出,再修整蜡模。修整蜡模极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烧制出玻璃的效果,所以蜡模的精度、打磨的程度、修形的饱满度等需要创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后才可掌握。待玻璃烧制出来后,又要进行抛光、酸洗、喷砂、刻款等工艺环节。每一道工序可能都会反复,多次试验,耗时较长。全部流程手工制作,艺术家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图5.3)。

(三)材料的精神文化属性

玻璃材料在视觉上呈现的通透、虚无、缥缈、对光影的储存和发散,带给人“虚空”、“悠远”、“玄妙”的精神联想。在东方文化语境下,它带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与文人墨客追求的人文情怀有共鸣之处。另外,玻璃也有不通透、不透明的视觉呈现,经过打磨后的玻璃脱去其外亮冰冷的表面,转而如玉般的温润质感。褪去外表的光亮,转而温润内敛。同时磨刻玻璃的过程也如同禅修,要静心耐力,不得丝毫走神。这一体验过程与国人培养提高自我修养的“内省”、“悟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核心相通。

六、我的玻璃设计本土化研究实践创作

“本土”文化符号、“古今结合”、“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是我作品创作中的最主要表达方式。素雅内敛,注重内在的张力与含义的表达,符合东方含蓄的审美情趣,是我作品的基本视觉呈现。质感温润,颜色朴素,采用“本土”文化符号中的书法、国画、花鸟画为表达语言,借用文房器物这种艺术化生活的道具,创作出既具有文房实用性功能又具观赏性,能抒发胸怀和趣味的作品。

作品《莲》砚台,应用PATE DE VERRE玻璃粉末填色技术,结合铸造技术,分三次不同温度烧制,最终制成。作品为浮雕形式,自然写实,颜色丰富,整体富有意境。作品创意来源于清新脱俗的植物——莲。莲作为古今中外艺术家非常喜爱的创作内容,常见于工艺美术艺术创作中。而砚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文人墨客常寄情于以上两物,抒发情感。本人希望将这两种美好的事物融为一体,不同于以往砚台多采用石、泥质,而是运用了玻璃这种新材料。如今,砚文化已随时代发展走向了多方位、多审美视角的新时代,实用、观赏各有千秋。此作品既是表达我作为一名女性创作者的独立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图6.1、6.2)。

《怡墨》砚台系列,应用PATE DE VERRE 玻璃粉末填色技术,铸造技术和景泰蓝施色技法,分四次不同温度烧制,最终制成。作品中呈现书法、花鸟画与浮雕融为一体的形式,层次分明,作品内的书法与绘画好似在玻璃中流动,与外表的浮雕形成对比,一动一静,相互转化又融为一体。颜色富有诗意,整体审美颇有意境,能代表东方人特有的价值观和精神需求(图6.3)。

《墨扇》系列,作品中同样呈现书法的形式,但更加注重描述“墨”给人带来的稳重感。扇面特殊的形制与重重的墨色相结合,外形上具有延展感,内容上又具有张力和沉稳感。墨扇里呈现书法、园林小景,追求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中国美学思想。同时摆在案上具有设计感与观赏性。符合文人的生活方式(图6.4)。

《空如烟》系列作品追求中国画里计白当黑的的布局所表达的意境。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图6.5)。

七、结语

通过实践创作,认识到中国玻璃设计的现状、优势和不足。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不仅要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美学上认真学习外,自身还要有一个扎实的丰富的技术库,深入研发广泛而多样的技法,才能使中国玻璃艺术创作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宽阔。从保护、发扬玻璃艺术的角度,比如对类似清代玻璃技法的深入研究,应该是重要保护点和切入点。从工艺而言,前清玻璃的套料技术,牵涉玻璃色料的配方问题、不同色料,在套料过程的膨胀系数不同,是一个精细复杂的控制过程。在不同层次的套料之后,需要有高度成熟的雕刻技巧才能用铜轮雕刻出精致典雅的层次图案。清代套料玻璃的竞争力就是把玻璃的吹制、热塑、釉色、冷雕刻等几种技法成熟巧妙地综合运用。所以从这一角度我认为保护和发扬本土的工艺技法就是保持住了中国玻璃设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杭间.原乡·设计[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2]戴吾三. 考工记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3]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4]张荣主编,故宫博物院编.你应该知道的200件玻璃器[M].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8.

[5]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6]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英) 基思·卡明斯著.成乡,薛吕译.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

陈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天人合一传统工艺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本土”背后的故事
异域中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