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锋,杨 巍,马子龙
(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2)
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徐再锋,杨巍,马子龙
(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选择阿立哌唑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76例):临床选择利培酮进行治疗;A1组(观察组 76例):临床选择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表现方面,A1组优于A2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选择阿立哌唑完成治疗后,患者表现出的锥体外系反应较少,体重未表现出显著的改变,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阿立哌唑;Ⅱ型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收稿日期:2014-11-10编校:王丽娜]
当前,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疾病,尚未有效明确其发病机制,分析患有此种疾病同易感素质以及外部相关不良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以及情感淡漠等[1]。为了研究有效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选择阿立哌唑完成治疗后,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等方面,效果确切,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152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分组。在A1组76例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0~60岁,平均(34.5±5.9)岁;病程3~142个月,平均(5.9±4.8)年;在A2组76例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3~63岁,平均(34.9±6.1)岁;病程2~139个月,平均为(5.3±4.1)年。对比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存在均衡性。
1.2方法:针对两组患者首先选择药物进行为期1周的清洗。针对A1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阿立哌唑(5 mg)给予临床治疗,1次/d,用药初始剂量为10 mg,对患者为期2周的用药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耐药性,将患者的用药剂量有效增加,要求用药剂量需要小于25 mg;针对A2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选择利培酮(1 mg)进行治疗[2],2次/d,对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1 mg,对患者用药7 d后,将用药剂量加大,增至2~4 mg;对患者用药14 d后,将药物增至4~6 mg。最大用药剂量为8 mg。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对比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两方面存在的差异[3]。
1.3统计学方法: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χ2检验利用%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ANSS比较: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在临床不良反应表现方面,A1组优于A2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A1组与A2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失眠症状嗜睡症状体重增加症状恶心呕吐症状乏力症状椎体外系反应症状A1组761(1.32)1(1.32)2(2.63)2(2.63)1(1.32)1(1.32)A2组762(2.63)2(2.63)9(11.84)3(3.95)2(2.63)10(13.16)χ2值2.0961.7965.9983.0231.9396.973P值>0.05>0.05<0.05>0.05>0.05<0.05
3讨论
利培酮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其能够同5-HT2受体以及多巴胺D2受体进行有效结合,最终表现出联合拮抗效应,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临床治疗。阿立哌唑属于一种喹啉酮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其针对D2系统以及5-HT2系统表现出较强的稳定作用,其能够将二者活性有效激发,从而有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组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不良反应表现方面,A1组优于A2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P<0.05)。可以有效证明选择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
总而言之,针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选择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患者表现出的椎体外系反应较少,并且体重未表现出显著变化,表现出极高的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4
[1]李培轩,何聪,冯杰,等.阿立哌唑合并氟哌啶醇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2(10):1819.
[2]徐烨,何益群.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9(6):511.
[3]董青,苏龙.阿立哌唑治疗45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