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词教学方法刍议

2016-01-21 18:50刘园园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

刘园园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带领学生去涵咏诗意,品味诗情,提高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丰富他们的形象思维,濡染心灵,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综合素养。那么,如何教学高中诗词,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本文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诗词;以读促教;联想想象;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只有汹涌澎湃的情感、朗朗上口的节奏韵律、含蓄隽永的语言。这就是诗歌!如果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是体会不了诗歌的千娇百媚。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那就不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那么,如何把握课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呢?本文做了如下探讨。

一、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魅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美,节奏鲜明、用韵严格、平仄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诵读,注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等的变化,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如《雨巷》,我们要读出凄婉、迷茫,《再别康桥》我们要读出淡淡的离别感伤,《沁园春 长沙》我们要读出君临天下的气概,《蜀道难》我们要读出不畏权势的傲骨,《虞美人》我们要读出国破家亡的深重愁苦,《蜀相》我们要读出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在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教师范读、学生个读、配乐朗读、比赛朗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尤其是教师范读,不仅起到示范作用,对学生诵读诗歌还起到鼓励作用。虽然教师范读根据个人素养的差异也有不同甚至不足之处,但是,这种与学生共同品味经典的愉悦和亲切感,是任何网上的音频视频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教师可以配上与诗歌意境一致的音乐,营造诵读的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比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音乐创造的意境可以营造特有的心理氛围,把握诗歌的意境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诗歌,熟读成诵。还可以结合一定的主题,开展一些诗词朗诵比赛,让喜欢朗诵的学生到舞台上一展才华。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学生与古典诗词亲密接触的过程,也是学生诵读水平提高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学习古诗词的一种促进。另外,一些参与其中的学生对于诵读古诗词会积极性更高,信心更强。

二、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巧妙

对炼字独到的诗歌可以以品味语言教学法为主。可以告诉学生,在诗歌中往往有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写得极妙,让学生找出来,并从多角度去品味。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之“独立”的妙处。“独立”不能变更为站立、直立,因为这里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如果是写景,我们可以扣住其中语言优美、独特之处,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脑海中还原画面,体会其精妙。如在教学周邦彦《苏幕遮》时,我们可以扣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让学生品味其语言之魅力。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脑海中可以呈现出如下图画: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诗歌言简意丰之魅力足见一斑。

三、注重拓展与延伸,丰富诗歌的内涵与外延

拓展与延伸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譬如诗人的介绍、背景的介绍,横向纵向的对比教学,作业的拓展延伸等等。我国许多古代诗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关于他的经历、诗作及后人评价,这些可以由老师来讲,也可以由学生来讲、来表演。比如李白,他是一个天真、烂漫、狂傲的诗人。“昔日长安醉花柳,武侯七贵同杯酒。壮气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这样一个诗人,个性光照千古,讲一节课都不为过。比如杜甫、李清照、李煜等等,他们的悲欢际遇也足可以牵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这样丰富地去讲一位诗人,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甚至可以对学生的写作和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大有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把与本首诗歌表达情感或主题相同或相异的诗歌进行对比教学。如在教学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时,可以把这首诗歌与王维《归嵩山作》进行对比教学,《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浑融、完整,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这样的对比,既丰富了诗歌内容,也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我们还可以从不同时代(唐代与宋代,宋比唐更重理趣,用典多)、不同作家、不同风格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和格律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与屈原的《涉江》、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题材(边塞诗与羁旅诗,咏史与咏怀,山水与田园,春闺与宫怨等)进行对比,甚至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或不同风格的诗歌都可以进行比较。比如,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晚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则是萧飒、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抑,意绪低沉。这样的比较,体现出了诗歌更为丰富的意蕴,也体现出了诗歌的广度与深度。

诗歌是美的化身,美的结晶,能陶冶情操,滋养人性。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将诗歌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与语文有关的人文素养变成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我们要学会把握好诗歌课堂,让学生爱上诗歌,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沙秋静.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0).

[2]李海会.重视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作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
浅谈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
职校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传递正能量研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创新让资源增值媒体为语文教学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