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书香芬芳

2016-01-21 18:31马虹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朗读问题策略

马虹

【摘要】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朗读教学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但是,朗读教学中仍存在问题。本文仅立足所执教学校高段学生朗读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朗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意识缺乏

学生对于朗读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他们不知道“朗读是把文章大声地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他们也不明白“朗读的本质就是文本对象化与读者对象化的交互作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而且,朗读无法在考试中以具体的分数体现。因此,在学生的意识中,朗读是可做可不做的。所以,学生对于课文很少读,甚至不读。

(二)朗读时间不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中的百遍虽是虚数,却也告诉我们熟读课文的重要。但现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用来朗读的时间却不超过10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上,而用来朗读的时间寥寥无几。

(三)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然而,很多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这样做,虽然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学生往往出现拖音、抢读、停顿不当等朗读问题。

(四)朗读目的不明确

朗读要注意多种形式交替进行,也要调动每一个同学的朗读积极性,使每一个同学在朗读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往往指名几个朗读好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得不到朗读的机会。虽然,教师也常常会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但是,这样的方式看起来热闹,却并没有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所以,学生的朗读往往也是有口无心,并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五)评价缺少针对性

在新课改的倡导之下,教师们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朗读者以评价。“你真了不起”“真不错”“你真棒”,这些评价语虽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这种空洞乏味的“廉价表扬”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的。这种评价语言过于抽象,指导不具体,没有针对性,很难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观念,重视朗读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明白朗读的重要性。

(二)保障时间,充分朗读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质变引起量变的观点。这点在朗读教学中同样适用。充足的时间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在家做好朗读工作,还可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要及时指导,切不可只做个样子,草草收场。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时间,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合理选择朗读方式,提高小组讨论效率,让形式花俏、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明确目标,有效朗读

确立明确的朗读目标,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前提。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深层次地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意蕴和内涵,全面地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过程中,我先为学生出示了朗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20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语句,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会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文朗读。这样学生既能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开拓思维,全面理解课文,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把握语句中的情感,使得朗读教学更高效。

(四)提高兴趣,主动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水平,实现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学生具有了语文朗读的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朗读,提高语文朗读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分组朗读、配乐朗读和表演朗读等,调动学生语文朗读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暖流》一课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江主席和王辉的对话,并强调要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气进行朗读。学生对于这样的朗读十分感兴趣,都想要读一读江主席的话。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缺少当堂朗读的勇气,有的是因为教师总是找固定的同学范读,失去尝试的欲望,有的是怕遭到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营造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创设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学生想读、乐读,在朗读中体会快乐。

农村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实物展示、实物投影或者多媒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没去看过兵马俑,仅从书上的文字中,他们没法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因此,我找到了关于秦朝战争场面的视频,让学生将这些兵马俑想象成这些将士。学生们立刻就能感受到兵马俑的特点,并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五)改善方法,趣味朗读

1.科学指导,范读引领。

教师要学习科学、规范的朗读方法,用正确的理论基础支撑自己的朗读教学。在面对学生的朗读时,要能够准确地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范读作用。我在教学《望月》一课时,范读了课文第二部分的景色描写。范读中,我将月夜的朦胧美、静态美、动态美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我的影响之下将这部分也读得很优美。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朗读教学,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阅读场景以及阅读角色。

2.运用媒体,丰富资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单一的教学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我就运用课件,展现了黄山奇松的各种图片。学生通过这些图片,直观地感受到了黄山松的不同特点。在朗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山松的不同特点,引起情感共鸣,实现正确的语文朗读。

3.多样朗读,科学搭配。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方式过于固化,使得许多学生浑水摸鱼。在朗读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且科学系统的朗读方法。如领读,让学生在领读的带领下更快速体会到文本所设置的情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齐读,在划一的朗读中让学生慢慢统一到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之中;分角色朗读,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得学生在角色中体会角色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

4.情境交融,有声有色。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从而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教师要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1)在品词析句中感悟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在品味感悟的同时绝对离不开咬文嚼字,唯有抓住字眼,深入意境才能走进去,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的重要途径。

(2)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情。

朗读最注重一个“情”字,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情”,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巧妙的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朗读兴趣。本课的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只通过文本,很难想象场景,产生情感共鸣。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给学生直观刺激,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六)多样评价,助力朗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这些都将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和喜悦。可见,朗读评价作用亦不可小视。当然要使评价有色彩,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和引导。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体生动,恰到好处,一针见血地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朗读到底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决不能不切实际,泛泛而谈。其次评价的方式也需要多元化,朗读评价也要提倡个性。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展开师生共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尽可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小学农村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小学农村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各种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大朗读锻炼,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1]郑飞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艺术,2008(7).

[2]黄哲婷.小学语文朗读方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4(8).

[3]陈文凡.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4(3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朗读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