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以人为本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亦是本真,淡化所有的策略,只为学生能够有所收获,不管是知识技能上的,还是精神层次上的,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唤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尊重每个学生的主动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尊重;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界一直在呼吁本真,对于语文教育而言,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语文教育才会实现真正的回归,就现存的教育模式来看,即便是在形式上依从了素质教育的范式,而在实质上也存在着教课文不教语文的现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使语文教育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真正地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尊重每个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故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才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饱满,迅速地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兴趣的激发往往可以依托教学环境来实现,比如在课堂导入的气氛烘托上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意境渲染上,都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专注,思维更加活跃,主体性意识更加凸显。
例如在《童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同学而言,会有畏难情绪,故而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在情节上却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地方,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褪去那份朴实的天真,依然会对童年的美好时光有所留恋,教师便可以采取讲述童年趣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学生们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感受作者的童年趣味,就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放松感,就可以在学习中凸显出学习主体的主观参与意识。
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激发出学生探寻这种情感的欲望,便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离开了兴趣的学习,便不再是学生的自主式学习,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便产生了背离,在趣味浓郁的环境中去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就会迸溅出最美的创新火花。
二、力求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无论怎么教,我们应不忘初衷,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才是教的本真。学生主体对于文本产生的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在教学过程中闪现的每一个独特的想法,都是学生智慧的光芒,教师不能迅速地给予否定,即便是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也应该耐心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设置好了套路,等待学生去钻的做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课程标准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是不符的。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文章中通过对皇帝以及周围大臣的多角度的夸张的描写,展示了他们虚伪的本性,尤其是关于老大臣的描写,所表现出夸张的表情和虚伪的语言,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教师在学生已经探寻到主旨的情况下,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将这个主旨表述出来,而有一个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说:“老师,我觉得主要是讽刺了爱美的人。”当时,学生们都笑了,教师一脸严肃地告诉这位同学:“老师首先要鼓励你,你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你的不落窠臼,你的勇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都在笑,我想你是可以制止他们的笑声的,那么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皇帝不爱美的话,就没有后面关于新装的一切闹剧。”这个学生的答案,真的制止了同学们的笑声,他们都若有所思地沉默了,而教师又继续说,“皇帝能代表所有的人么?他不过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平时说的独一无二一样。”学生立刻明白了,那个学生的想法有些偏激,毕竟皇帝就那么一个,也并不是爱美的人都会被谴责,追求美的东西并没有错,错的是虚伪的本性。
课堂是没有预期的,很多时候课堂会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在这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的智慧,让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和审视,看清事物的本质,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就是在语文素养上的提升,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便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获得对于世界的正确认知,学会与人交际,与人沟通,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品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从经典的诗词歌赋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现代化视听设备,为学生配乐朗诵,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并且可以在古典音乐的感染下,迅速地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情境的感染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词的主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修辞手法以及意境来感受这首词的气势,通过探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思想内涵来把握作家的豪迈自信以及革命的斗志,学生也会在其中受到一种感染,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总之,语文的教育是人的教育,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8).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