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恩鸿
早在孔子时期、柏拉图时代,就出现了对话教学。儒家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论语》,里面的模式就是最典型的对话教学,有师者孔子循循善诱的提问、答语,也有其弟子的回答。
德国的克林伯格(L.Klingberg)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训练思维过程的重要载体。“想说”、“敢说”、“真说”、“善说”是教师在“对话教学”中的实践,亦是“对话教学”的追求。
一、想说:对话发生的基础
“想说”的前提是要激起说欲。只有唤醒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教学的对话才可能发生,而不是沉闷的课堂——无人举手、无人应答、无人提问,教师“一言堂”。激起学生说欲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凸显价值,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隐藏真相,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多元答案,激起学生的言说欲望。
“想说”的关键是发现问题。问题从哪里来?师本对话中预设的问题,生本对话中提出的问题,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问题,生生对话中发现的问题,都是问题来源的主要渠道。
“学习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一环是“预习单导学”。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1)自己提出预习的问题并解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想知道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的问题:
(1)学习“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作用?
(2)“分数”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3)学习“分数单位”有什么作用?
……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新课学习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预习情况交流。其次,新课开始时,在前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公布统计的问题,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代表着大家对分数意义的思考,有的问题今天能够解决,有的问题以后会继续研究。再次,宣布本节课重点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分数?(2)什么叫分数单位?(3)什么是单位“1”?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数学探索之旅。
这几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特别是第三个问题,学生边研读、边猜测、边回忆、边联想,给出了许多答案,其中不乏幼稚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学生想说的欲望是强烈而真实的。尤其是,当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讨论“‘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中表示的意义”时,课堂气氛更热烈。这节课的预习设计坚持了问题导引、尊重差异、贴近生活等原则。
二、敢说:对话深入的前提
“敢说”的基础是宽松课堂。现代哲学把对话视为存在本身,人在对话中存在,意义在对话中生成。对话教学首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被压迫中解放出来。学生解放带来的必然是民主、尊重、分享、开放、创造,这既是精神原则,也是教学的目的。
“敢说”的关键是质疑能力,即指围绕事物本质属性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此,要经过质疑的定向性训练、条理性训练和立体性训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提问中发现数学问题,也可以在同学的解答中发现数学问题,还可以在数学的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发现问题后,小学生还必须掌握获取信息、理解问题、探求策略、回顾反思等释疑的策略。
执教“分数的再认识”时,可以“活动中体验,体验中学习”的理念来展开。在教学这节课的第二部分“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执教者设计了如下的活动:活动1,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初步感知相同分数可以表示不同数量;活动2,进一步理解相同分数由于单位“1”不同,所代表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活动3,由部分感知整体“1”的不同。其中的“活动2”,值得深入研究:
教师拿出两盒铅笔(A盒12支,B盒15支):“你会分别从这两盒中取出它的吗?”
一名学生上来拿:从A盒中拿出了4支,从B盒中拿出了5支。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生1:“他拿错了吧。”
师:“我也这么想,为什么都拿了,可支数却不一样?”
生2:“我觉得他没有拿错,可能是铅笔盒里装的支数不一样,所以拿的也不一样。”
生3:“对,因为整体1不一样,拿出来的也不一样。”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那名学生上来演示验证过程。
师:“他没有拿错,的确整体1不一样,拿出来的也不一样。”
课堂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在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的感悟有了深度,“是不是拿错了”这一疑问,明显地从学生的操作角度来体现出课的重点:相同分数由于单位“1”不同,所代表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对话教学的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对话教学理念。
三、真说:对话提质的关键
真说,就是不说假话,说真话。多数教师大概不会希望学生说假话,除非在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较弱的教师的“公开课”上,学生不知不觉地说出言不由衷的话。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假说,若非故意,则是教师的纵容或暗示。在假说的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察言观色,习惯于揣摩教师的“意图”,没有自己的思考,回答的“标准答案”亦非学生自己真实的理解,而是对教师 “意图”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