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恩 张宪乐
摘要:课外兴趣小组是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通过创建、管理和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可以系统性的得到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在辅导过程中积累授课经验,发现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运用分层次教学、项目驱动、师生密切互动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外兴趣小组;分层次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10-02
一、引言
目前本校学生课外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技能竞赛和参与横向课题。技能竞赛通常由辅导教师牵头,根据所参加比赛的具体要求,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集训;横向课题由课题负责教师根据课题任务,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学生,将分解后的部分任务交给学生完成。这两种方式都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运用于实践中,但是上述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技能竞赛以赢得名次为目标,集训中大量使用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项目方式则有较强的阶段性,缺乏系统连贯的学习过程。本文认为课外兴趣小组是一种有效的课外学习形式,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对课堂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创建与管理课外兴趣小组
1.创建课外兴趣小组。创建兴趣小组前先要进行宣传。利用上课机会直接向学生介绍课外兴趣小组,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班主任渠道进行间接宣传;平时关注各班级里求知欲强、积极性高的学生群体,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作为兴趣小组成员的重要来源。获得兴趣小组初始名单后,挑选出1~3名骨干成员组成管理团队,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创建QQ或微信群方便联络和交换信息。
2.管理兴趣小组。要管理好课外兴趣小组,首先要制定规章。由学生管理团队先起草规章制度,交由教师修改审核,然后再由全体小组成员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对条款再次修订审核后就可以颁布执行。其次要制订好兴趣小组的工作计划。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提出工作目标,管理团队编写工作计划细则,最后由指导教师修改审核并进行监督控制。第三要优化兴趣小组的组织结构,建立二级管理体制,使之能比较高效地开展工作。具体方法是:除了建立小组级的管理团队外,还按照项目成立多个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项目管理。项目小组服从兴趣小组管理团队的管理,但管理团队不直接介入项目小组内部的具体事务。兴趣小组管理团队要精简干练,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主要关注各兴趣小组的日常工作及各项目小组的进度、质量和开销。指导教师对管理团队提供咨询和建议。此外指导教师对兴趣小组要提供技术和物质上的支持。通过定期培训向小组成员传授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利用自己的部分课题经费解决项目所需的日常开销;向系部申请机房、实验室解决活动场地。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要与兴趣小组成员保持十分密切的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度和思想状况,及时排疑解惑。
3.辅导兴趣小组。辅导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专业培训和项目指导。基础知识主要向学生普及IT技术基础,结合课内学生的薄弱部分有选择地进行讲解。例如十六进制和二进制、十进制的相互转换,程序基本控制结构,等等。专业培训主要侧重于工具软件的使用,同时注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文档备份、制订个人工作计划、编写备忘录、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估等。项目指导则贯穿于学生自选项目的全过程,涵盖立项、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与调试、交付验收等各个环节。这里重点培养学生工作上的规范性与创造性。目前进入实施阶段的项目有晨跑管理系统和上课考勤系统。
辅导兴趣小组全部安排在师生的课外时间完成,每周集中一次,时长为半天,这样可以进行充分地沟通与指导。
三、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与管理,教师可以从中提取出很多有益的经验与办法,用于改进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1.分层次教学。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教育背景不同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在辅导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差异有着较深的印象。有的学生擅长组织协调却缺乏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有的学生具备编程技能但不会分析问题、捕获需求。这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系数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兴趣和自信对学生很重要,是学习过程能否可持续的重要前提。
2.项目驱动。依据以前的经验,项目驱动方式有较好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项目驱动方式对于课堂教学重要的启示在于:合理选择项目并对项目持续进行有效监控管理是课堂上成功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指导教师将晨跑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后,引入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训课,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3.教师教学水平的提示。教师在指导课外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其次,辅导、培训和对项目的持续跟踪,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师生沟通。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沟通能获得教学效果反馈,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保持与任课教师的互动有助于及时消解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问,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同时教师也能从沟通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好思路、好方法,对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5.学习上的传帮带。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能力有所不同,因此除了与教师沟通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兴趣小组的传帮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老生带新生,二是好生带后进生。“老生”指先进入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和专业技能,参加过部分项目开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对新进入的学生提供全面地指导和帮助,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一种方式主要是在项目小组内,先行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其他学生一起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关注学习较好的同学,吸收他们成为传帮带的骨干,提高全班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课外兴趣小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小组活动,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传帮带,加强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在辅导、管理兴趣小组的过程中获益良多,案例设计、组织管理、沟通交流方面的经验均有益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与提高。此外,课外兴趣小组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和谐上进、友爱互助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应看到课外兴趣小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项目案例种类还不够丰富、低年级学生参与较少未形成梯队等。这些问题将随着今后兴趣小组活动的进一步扩大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梁宇恩,张宪乐.项目教学法在编程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03-104.
[2]李莹,冯小玲.项目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24-25.
[3]叶春梅.高职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68-69.
[4]廖剑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