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2016-01-21 05:26宋岳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

吴 芸,宋岳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陕西 杨凌 712100)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吴芸,宋岳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话语分析已经进入多模态话语分析阶段。多模态话语分析打破了传统语篇分析的局限,不仅关注语言这一单一模态,也关注与语言相关以及语言之外的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篇章生成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又赋予其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使用越来越多,有必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其进行新思考。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模态符号除了已经引起学界关注的听觉、视觉模态符号,还有触觉模态符号。实现模态符号的有效交互方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简介:吴芸(1990-),女,山东临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宋岳礼(1965-),女,陕西户县人,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142-04

一、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它脱胎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时又与符号学理论相结合。多模态在医学界、传播学界的研究更为成熟,作为语言学研究延伸出来的产物,多模态话语分析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不可否认,多模态话语分析已逐渐引起国内语言学界、教育界的关注。李战子首度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开创了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先河[1]。此后,学者们不仅探讨如何把语言同多种模态结合,通过多种模态实现意义,而且力图将理论探讨与课堂教学实际密切结合,使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多模态”在外语教学和习得领域是一个新名词,但绝非一个新现象,只是在多媒体时代,其表现形式更为多样,教学日益呈现多模态化。对多模态的关注源于当今世界发生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激烈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的出现。第二个变化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传统的通过文字表达意义的方式与视觉、听觉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实现模态符号的有效交互方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对教师而言,灵活并准确地运用各种模态符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对一些新信息的接收可以接近无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从分析语言到分析多模态话语

语言是意义符号的核心,是表意的首要模态。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刺激人们感官的信息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声情并茂、图文俱备的数字化媒体甚至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认知体验。上世纪90年代西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Kress & van Leeuwen认为,其他符号资源同样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社会符号资源[2]。由此,多模态话语分析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开始尝试分析视觉语法。进入21世纪,多模态话语分析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动态语篇的极大关注。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语篇,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动这个多模态语篇的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呈现出多模态化的特点。手势身势、图形图像、影像资料等都是其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参数,因此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交互,以期总结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Stein提出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中的多模态教学法[3]。Royce探索了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对外英语教学)课堂中视觉-言语的协同关系[4]。

(二)多模态与多媒体

在交际活动中,模态指感觉或知觉体验;媒体则是表达信息的物理工具。多媒体对应的是单媒体,顾曰国将其定义为单逻辑媒介,并指出有三个及以上逻辑媒介的是多媒体材料[5]。其中逻辑媒介指在物理媒介上装载内容或信息的编码手段,如文字、模拟音频流、数字音频流、图像、视频流等。按照这个定义,以印刷方式出现的纯文本是单媒体资料,而结合了视频、图像、文本的PPT文稿则是多媒体材料。从广义上讲,模态在正常的交际过程(指各种感官健全者的交际过程)中总是以多模态的方式呈现,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交际更是不存在单模态。

有学者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6]。这种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是过于简单、机械化。相比之下,朱永生的判别标准更为合理,与顾曰国等学者的观点一致。朱指出判别多模态有两条标准,一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二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7]。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这时不应将其以单模态定义,而应看作多模态系统。以PPT上展示的文字为例,虽然调动的只是视觉这一感官,但是文字本身传达意义的同时,其颜色、字体、大小等都在有效地传达意义,因此颜色、字体等既可以看作文字的二级特征,也可以看作单独的模态。因此,在正常交际过程中,单模态是不存在的。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察言观色”,察其言除关注其语言本身之外,还需关注其话外之意,而要知晓话外之意需要关注语气、语境等;观其色则指要关注说话人的情态,包括目光、表情等。可见,即使是最简单的二人对话的交际形式,要实现意义的通达,都要调动多种模态。

多媒体系统和多模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与信息的呈现相关,是实现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之间相互交互构成的系统;后者则用来解释和重构呈现在不同媒体中的信息。二者的联系在于,多模态伴随多媒体存在,信息传播的媒体形态多样,可以是传统的由纸笔生成的书写符号,也可以是计算机文字输入、语音识别等,但其最终形态仍归结于声音或字符;各种起辅助、强化、补充作用的模态则多以附属于多媒体的形式存在。

三、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化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课堂教学过程即一个动态篇章的生成过程。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课堂话语分析,换言之,是对课堂话语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因为课堂这个动态篇章不仅包括单纯意义的语言,还包括一些与语言相关的伴语言模态符号和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符号。这些符号都和语言一样,传达着意义。英语课堂往往听说读写并重,较之其他课程,更强调语言输入的丰富性,因为丰富的语言输入是有效的语言产出的保障。因此,英语课堂中的多模态符号的使用和交互更为丰富多样。朱永生从感知渠道的角度,划分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符号

1.听觉模态符号

张德禄、王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得出结论,认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模态是听觉模态[8]。听觉模态在课堂教学中本来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其主导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都基于交际。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觉模态符号主要包括:(1)口语语言符号。口语语言符号以教师话语为主。据张德禄、王璐统计,教师话语占到整个话语量的60%~80%。此外,还有学生进行练习而发出的口语语言符号和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口语语言符号。其中,声调、语调、音响、停顿、语速等属于口语语言符号的二级特征(伴语言特征)。(2)其他声音符号。为营造轻松的氛围而播放的音乐,为模仿真实的场景而制造的音效等都属于听觉模态符号。例如,在使用暗示法(Suggestopedia)的课堂中,教师十分重视背景音乐的应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设置帮助学生放松的音乐,在朗读课文时会采用表演的方法,刻意制造特殊的音效以还原场景。暗示法认为除了语调、教学节奏,音乐的类型也与教学的成功有很大关系。相比第二种类型的听觉模态符号,口语语言符号的应用更为广泛。

2.视觉模态符号

在课堂教学中,视觉模态的重要性仅次于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符号与听觉模态符号往往配合使用。就英语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即为语言文字,而主要目的则在于运用这些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对视觉模态符号的应用更为重视。此外,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中视觉模态符号的使用较之以往更为丰富。

第三,收缩在伊石油业务。在市场无法预测美对伊制裁期限的情况下,中国油企应主动收缩在伊投资业务,避免形成坏账。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视觉模态符号主要包括:(1)文字符号。在传统教学中,文字符号只包括粉笔生成的文字符号和教材等印刷材料上的文字符号;现代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文字生成可以借助各种新媒介(比如Word、WPS、PPT、HTML等)。有学者将新技术带来的多种呈现方式的文字称作“新文字”。这些“新文字”不仅使得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图表更为方便,而且排版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因此,这些“新文字”的一些非语言符号资源就承载了意义潜势[9]。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意义,“新文字”使用越来越频繁。这些文字符号除了本身的意义外,其二级特征(如形状、大小、字体、颜色、空间布局、背景设置、特效使用等)也传达着意义。

(2)图像符号。包括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图片或视频。英语课堂中的图像符号往往与文字符号配合或融合使用。配合使用的情况通常是将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放在一起共同表达意义;融合使用的情况则是将文字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或将图片组合成文字形态。前者比较多见,在课堂中广泛使用的PPT往往将文字与图片配合起来,提供丰富的信息。后者则旨在以新颖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注意,加深记忆。例如在讲解英语语言学的范畴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字符画,见图1。

图1 字符画

图1由Semantics、Syntax、Phonology、Morphology四个单词组成,呈现出一个大鼻子长着胡须的外国人形态,令人观之印象深刻。同文字符号类似,图像符号除了图像内容表达意义外,其二级特征(如大小、颜色、呈现顺序、空间布局、对比度、特效使用等)同样传达意义。

(3)身势符号。身势符号传达的是身体语言,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教师的着装、教师在教室中的走动、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目光等。其中部分要素也包含二级特征(如运用的时机、频率、幅度的大小等),这些特征同样是意义的载体。英语课堂教学中身势符号的应用较之其他科目教学承载着更多文化因素。中西方文化差异颇多,认识西方文化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以英语演讲为例,演讲时的手势语就应区别于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甚至列举条目时配合的手势语中西方都有差异,西方竖起大拇指表示“第一”,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则表示“第二”,看起来如同中国文化中的“八”。

(4)环境符号。环境符号包括座位布局、教室的装修风格、空间布局等,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重要作用。

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下,文字、图像符号这两个视觉模态符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呈现越来越多样化。它们的应用渗透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倡导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会要求学生制作PPT、网页并进行演示,或者是制作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海报、报纸。这些活动主要运用的都是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像符号。前三种类型的视觉模态符号都已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环境符号,较之欧美国家的课堂教学,我国的重视程度不够,仅限于配备多媒体。大学英语一般采取大班教学,只能使用阶梯教室,对英语学习极为不利。

3.触觉模态符号

触觉模态符号的使用并非新教学法的产物。心理学上,把触觉分为肤觉和运动觉。课堂上学生运用较多的是运动觉,写字、画图,甚至走路调动的都是运动觉。因此,学生记笔记、标注重点等运用的就是触觉模态符号。但是,在设施现代化、理念现代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触觉模态符号的使用要丰富得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会采用辅助手段讲解,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节奏,采取打拍子的方式,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运动觉。这种方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比较常见。另外,利用游戏方式进行的教学也很大程度调用了触觉模态符号。

4.其他模态符号

嗅觉模态、味觉模态这两个模态符号的运用一般涉及实物的展示,服务于创设真实情境。这两个模态符号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即使是针对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一是由于使用这两个模态符号的成本较高,教具循环利用的可能性较低;二是由于在当前多媒体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高效的途径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一定程度上代替这两个模态符号的作用。但是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两个模态符号在未来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交互

使用多模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教学内容都要以复杂的多模态方式呈现。顾曰国提出如果使用各种多模态资源仅仅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就是对高级多模态资源的低级使用,是一种浪费[10]。另外,多模态资源的过度使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

对多模态资源的使用,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多模态交互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条件辅助下,配合教学目标,以有效实现意义为目的做出合理选择和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模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模态符号有各自的潜力和局限性,要达成某种确定的意义,必须由语言来辅助。语言可以视觉模态的形式也可以听觉模态的形式呈现。在语言的辅助下,各个模态内部,各模态之间实现有效交互。

不同的模态符号有各自不同的用法。如何协调使用各种模态符号,使多模态交互效果大于多个单模态的叠加效果是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设计一个教学内容的多模态交互时,首先要确定主模态,其次结合主模态选择起辅助作用的模态。主模态的选择应基于教学内容,另外还要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张德禄将这些因素具体表述为:

话语范围:所教的课程的内容,包括深度、难度。

话语基调:老师的个人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特长、目标等;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能力结构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包括交际者之间的交际目的,如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等。

话语方式:设备条件、教学环境、传播渠道等。[1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利用的就是触觉、听觉、视学等多模态符号。例如,在操练学生指示位置方向的词汇时,可以采取“迷宫游戏”,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迷宫,教师用话语引导,让学生指示老师或学生自己标出到达迷宫出口的路线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篇章生成过程,与话语密不可分,教学的多模态化特征尤为显著。现代化英语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的多模态话语符号有听觉模态符号、视觉模态符号、触觉模态符号。未来嗅觉模态符号和味觉模态符号也有望在虚拟技术的辅助下得到推广。对英语课堂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多模态识读意识和能力,研究教学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实现无意学习,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轻松高效地学习。教师应该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资源的使用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多模态有效交互。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2]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339-344.

[3]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ly,2000(2):333-336.

[4]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 TESOL Quarterly,2002(2):191-204.

[5]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4.

[6]莫锦国.外语E-learning——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3.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8]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97-102.

[9]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10]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1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责任编辑亦筱]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