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组织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以合肥市为例

2016-01-21 05:56汪晓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现状问题

汪晓梦,张 芹

(1.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2.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



城市社会组织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
——以合肥市为例

汪晓梦1,张芹2

(1.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2.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为了加强合肥市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提升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合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了合肥市社会组织情况调研。基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论述了目前合肥市社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现状;问题;对策

“社会组织”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一类组织。过去“社会组织”被称为“民间组织”,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民间组织”正式定名为“社会组织”。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丰富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拓宽社区建设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因此,对合肥市社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肥市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合肥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管局的正确指导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创新服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全力营造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依法登记备案社会组织3567个,其中登记2476个,备案城乡基层社会组织1091个。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合肥市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表1 合肥市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呈增加趋势。2011年是发展高峰,这是由于合肥市区划调整,原地级市巢湖市的庐江县、县级市巢湖市合并到合肥市,所以合肥市的社会组织得到高速发展。2010年出现拐点,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合肥市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强化审计登记制度改革,颁布了《关于加强异地商会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合肥市行业协会(商会)十项管理制度》,抓好社会新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当年取缔社会组织11个,撤销26个。为创新社会组织,2011年出台了《加强对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工作项目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140个,优先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工商业等领域培养发展新型行业协会(商会),推动社会组织自主创新,指导组织监督。2012年合肥市又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的审批备案程序,清理、撤销一些非法的、不合理的社会组织。所以,从2011年到2012年出现社会组织增速下滑的趋势。

二、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合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组织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发挥还远远不够,与合肥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诸多问题。

(一)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功能的发挥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偏见

一些领导和群众对社会组织的地位、功能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没有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工作。社会组织主管部门没有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市民对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主动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力没有被激发出来。合肥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没有开展社会组织信息网站的建设,有的社会组织管理部门还是沿用民间组织的铭牌和印章。合肥市没有建立联系各区、县社会组织的信息网。至今没有编辑出版《合肥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蓝皮书》。倒是肥东县民政局先行一步,出版了2012年《肥东县社会组织发展蓝皮书》,受到广泛关注,促进了肥东县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肥东县还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做到了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为全省树立了典范,也得到省民政厅的表彰。

(二)科技类社会组织数量偏少

目前,合肥市大多数社区内已成立了类型众多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囊括了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类别。以合肥市蜀山区琥珀潭社区为例,该社区相继成立了30多个社会组织,庐剧社、舞蹈队、书画社、合唱团、爱心服务社等多种类别的社会组织,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这些社会组织大都偏向文艺性、娱乐性。

合肥市是著名的“全国四大科教城市”,正在全力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建设;合肥又是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城市示范城市、皖江产业转移承接核心区域,正在朝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但是,合肥科技型社会组织数量太少,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有限,这与合肥的科技城市身份不匹配。除市、区成立了科技协会之外,科技社会组织及其民办科技企业都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在推进合肥创新城市发展中缺少了社会力量的参与。

(三)社会组织内部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规范

合肥市社会组织除了外部政策扶持不到位外,有的社会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组织制度、内部分工、管理体系及对共同目标认同不够,或有完善的制度,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其目标和宗旨难以有效实现。专职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缺乏社会组织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部分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待加强。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不够完善,没有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社会组织面临定位难、信任难、参与难、吸引人才和资金难等问题。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身份尴尬,待遇和地位难以界定,严重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出台政策,激励社会组织,尤其是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四)社会组织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脱胎而来,其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形成了与政府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治程度较低,还存在行政化现象。有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不乏会计、出纳、内勤、外联“一肩挑”的现象。有的未经过专业培训,公共管理知识缺乏,宏观协调能力差。目前合肥市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已经启动合肥社会工作项目建设,召开了全市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会,但是力度不够,相关政策还未研究制定出来,与有关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机构尚未达成意向。

(五)存在负能量、作用弱、零功效的社区社会组织

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申报时,开始是合法的,后来角色发生演变。有的社区社会组织脱离了主管部门的监管,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有极少数社会组织起到副作用,这个现象要高度警惕。相关政策也限制了有些带有消极色彩的组织产生,比如:老乡会、战友会、境外人员社团组织。对这些组织要严格监控或不予批准。已经成立的,应给予撤销、注销。对潜在的非法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疏导和劝诫。有的社区社会组织仅有名称,无会员、无活动,其实是空壳组织,根本没起作用。

三、加快基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社会组织知识普及与宣传,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信息,接受监督

首先,建立合肥市社会组织信息网和各县区社会组织网,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各县区实行社会组织信息月报和年报制度。社会组织工作实现信息化办公。丰富社会组织信息网站内容和模块功能。在网站上开展网上办公和在线咨询,及时关注信息反馈。其次,把社会组织知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之一。让领导干部了解社会组织有关知识,重视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组织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管理社会组织。再次,编制《合肥市县区社会组织发展蓝皮书》,向社会公开发行。最后,开展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发布有关合肥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的研究课题,集思广益,探索适合合肥社会组织发展之路。要充分吸收民间智慧以及专家学者的观点,寻求社会组织管理和建设的方法。

(二)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完善制度,探索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方法

一是坚持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管理社会组织,会同业务主管单位抓好日常监管,强化指导职能,将管理职能向街道延伸,充分发挥街道熟悉本地域情况、信息接收和传递快捷、监督管理成本低等优势,提高监督管理效能。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服务流程,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办理登记的各种资料,审批时限缩短到10个工作日。切实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采用审查年检材料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会同区直有关部门依据规定对社会组织进行年度检查。内容涉及遵守法律法规、依照《章程》开展业务活动以及财务收支和管理等情况,规范社会组织内部机构制度建设。按照社会组织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继续开拓创新,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工作,培育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居民服务和社区建设中来,把合肥市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加快推进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加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能够完善社区自治能力,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谐社会。二要适应体制改革、登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需要,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实现以民管民、服务群众的目的,同时准确把握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支持服务、自律管理、承载转移、综合协调、相互交流、对外宣传的有益作用,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支持和帮扶。四要不断创新理念,主动作为,打造亮点,努力开创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四)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购买服务制度,规范政府职能转移,实现政府功能再造。一是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是政府职能转移。政府通过委托、授权、转移职能,通过社会组织为会员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二是规范政府职能转移行为。尽快出台《合肥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办法》,规范购买服务的项目,通过项目招标、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形式,使政府购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社会服务市场形成。细化措施,认真落实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类组织的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优惠税种,扩大优惠范围,让社会组织真正享受到非赢利组织的税收优惠。

(五)贯彻中央、省、市政策,政府积极引导,发挥社会组织正能量

当前,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要求。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保持社会组织创新服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坚持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经济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大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社会化、市场化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发挥它们在沟通联系企业和政府部门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品牌建设。制定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实施办法,实行登记审批

制度改革,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民主选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活动备案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年度检查制度。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分级登记”管理制度、评估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美)托马斯·西尔克.亚洲公益事业及其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1-148.

[3]贾霄锋,许营.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公共服务的发展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夏春.基于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管理评估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5]渠章才,黄华艳.非自愿性移民社区的管理模式探究——以湛江经济开发区东海岛移民社区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6]林延斌,胡寒婷,刘仁春.社会资本视阈下社会分化中的政府整合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7]陈雪松.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的困境与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8]张俊桥,赵伟.新时期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综述——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大精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3).

[9]孙平,王楠.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管理职能的矛盾[J].机构与行政,2011(11).

[责任编辑刘江南]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1-0032-03

作者简介:汪晓梦(1970-),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学。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现状问题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