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波|文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柿竹园公司”) 于1986年7月由东波有色金属矿和柿竹园多金属矿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采矿、选矿、冶炼、资源综合回收、产品研究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矿山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国五矿集团。
未来公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建设中国五矿集团的稀有金属产业升级基地,着力打造五矿集团矿山企业标杆,把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得更好。
国家矿山公园、绿色矿山的建设在柿竹园公司的转型发展中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把地质灾害治理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相结合,景区以矿业文化览胜漂流带为轴线,沿线开发矿业文化博览区、千里山高山景区、井下探秘区、矿业遗迹展示区、水上游乐区、金狮岭原始生态区,对于整治乱采滥挖、保护资源、实现安全生产、治理矿区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采用“三圈一水”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国家矿山公园采取“三圈一水”规划进行大范围治理。“三圈”指以外围水土流失区为“外围保护圈”,以周边山地水土流失区为“周边常绿圈”,以生产生活区为“中心美化圈”;“一水”指矿区水源的有效利用与东河治理工程。目前,通过修建挡渣墙、护坡、截排水沟、防渗处理、地下充填、塌陷坑充填、尾砂坝修筑等工程,防止了滑坡、崩塌事故,周边地质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一角
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废弃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土地复垦技术,加快生态重建的进程。对废弃“尾矿库”的土地复垦是有色金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目前,柿竹园公司在废弃的河西尾矿库栽种了水柳,对于水土保持、稳固尾砂、绿化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建立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以矿业发展带动生态环境改善。柿竹园公司成立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及环境管理机构。公司的安全环保部负责环境监测评估,开展矿区“三废”监测、地质土壤分析、土地堪查等多个项目的监测,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数据,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证。
竹园公司在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美家园”的总目标后,公司把循环经济与绿色矿山的理念,全面融入“和美家园”建设,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设立了愿景目标。
公司还制定了东波区和柿竹园区整体规划。依照规划,2013年启动了柿竹园矿区提质改造工程,投资约1800万元,实施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等“五化”工程。
为更好地提升员工的生活幸福指数,共享与企业发展成果,公司建设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招商引资3000多万元,建设矿山博物馆,开展地学、矿业科普、环境治理及保护教育,传承矿业文化,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多年来,竹园公司加大科技投入,采取自主创新及与院校联合创新的形式,致力于复杂低品位钨钼铋多金属矿选矿技术和多金属高效连续开采的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以“崩落法”采矿工艺实现绿色开采。应用“地下大规模立体分区中深孔控制爆破技术研究”成果,矿段采矿回收率由42%提高到90%以上,贫化率控制在5%下以下,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2010年1月16日成功放响了井下中深孔总装药量为821.3吨的“世界超级大爆破”,实现了在不充填空场的情况下进行高效安全采矿,“安全、高效、低成本”回采矿柱和空区上部矿石,揉和露天开采技术用“崩落法”破解了多金属连续开采这一世界级采矿难题,标志着公司井下中深孔爆破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研发应用“地测采”新技术,向数字化发展。利用自动控制系统、矿山测量数字化、激光扫描的空场测量技术、多通道微震定位系统、地压自动监测系统等多项科研技术集成,引领公司采矿作业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进一步促进绿色开采。
3.首创“柿竹园选矿法”,提高选矿回收率。公司多金属原矿品位较低、成分复杂、嵌布颗粒过细,通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公司联合北京矿冶研究院、广州有色院成功研究开发了以“柿竹园法”命名的钨钼铋复杂多金属矿综合选矿新技术,解决了钼铋硫化矿,黑、白钨矿和萤石的综合回收技术以及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难题,使低品位复杂钨的选矿回收率由钨多金属选矿厂建立之初的30%-40%提高到“九五”末的60%左右,目前已经达到70%左右。
“柿竹园法”选矿新技术开创了以一个企业名称命名一种选矿法的先河,是世界钨选矿技术的重大突破,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12月12日,“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湖南省柿竹园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是2011年10月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通过《共建协议》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40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是湖南省唯一的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点。
柿竹园示范基地规划建设面积129900亩,包含7个子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17.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7亿元、企业自筹资金12.15亿元。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已累计投入费用15.8亿元,完成总投资计划的88%。
基地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依托柿竹园独特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产、技术、人才基础,采用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重点突破复杂低品位共伴生多金属(钨、钼、铋、铜、锡)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就地转化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把该基地建设成为国内钨钼铋铜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高、绿色高效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
基地建设主要依托七个重大项目的实施,资源开采和综合利用规模将由原有的150万吨/年提高到310万吨/年,盘活钨钼铋资源金属量70万吨,选矿(综合)回收率达到72%以上。每年可节约或增收钨锡钼铋金属量970.4 吨,增收硫铁、萤石产量80895 吨。相当于分别新建了一个中型有色金属矿和一个中型非金属矿,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2.5年,资源效益非常显著。可减少矿山尾矿和废渣排放量共计39.32万吨,减少占地和尾矿(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环境效益可观。
柿竹园钨多金属矿体伴生有大量的萤石、低品位锡、硫铁磁铁以及其它稀有金属元素,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空间大。通过流程改造、技术攻关,针对尾矿开展萤石及硫铁、磁铁矿等副产品回收。现已形成年回收萤石20万吨、硫1.3万吨、铁2.3万吨的综合回收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做好节能增效工作。一是在选厂采用节电省水的浮选柱替代浮选机,二是在尾砂排放前,采用尾矿浓缩技术,相比浓缩前的浓度提高15%左右,减少了尾矿输送泵的输送量,降低了电力和尾矿输送泵的配件消耗,每年可节约100万元左右,净化废水通过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用水量500万吨;三是生产设备朝大型化、自动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节能减排万元产值能耗由2009年的1.77吨标煤下降到2014年的 0.90 吨标煤,年均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