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研究

2016-01-20 20:53:11孙恺朱繁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新特征新思路人才培养模式

孙恺 朱繁泷

【摘要】本文以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征、新定位、新思路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希望对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新特征 新定位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H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1-01

一、当前研究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实现了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国家在一系列的文件中都强调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机械行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环境还跟不上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加快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二、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从总体上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前仍然是各类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机械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办学特色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现三个对接,即学生实训所需设备与企业技能操作平台对接、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岗位群技能操作对接。在教学特色上,重视将学生的技能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种比赛,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高级工技能鉴定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教学过程上,目前各类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基于基础课程,在结合实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学,整体的教学制度也比较成熟。

从存在问题来说,一方面,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中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对培养目标不明确,对教育的理念也保持原有落后的观念。有些院校虽然也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特点不鲜明,实施效果不明显,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有校企合作项目,但是没有付诸于行动,学生顶岗实习犹如走过场,根本没有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进行。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存在明显的脱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就目前的职业院校来看,仍然有很多没有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学有所用,动手能力也不强,毕业后仍然摆脱不了书本,不能立即投身到工作中去,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院校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差的问题,虽然很多院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实训基地,但是真正做到为学生所用的却是少之又少。学校是理论教学基地,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学生学习环境的主体。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实施相关专业计划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从我们的了解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极差,多数学生对实训设备“好看不好用”的情况进行了抨击。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研究

1.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征。其一,我们以前一再强调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现在不仅要重视学校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还要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操作中,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中,职业院校可以开展系列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也可以邀请校外专业参与指导,帮助学校更好的教育发展,而企业也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校外定岗的时许机会,分担实训任务和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本,减轻学校的办学压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合作,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其二,我们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而定,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就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能力目标,衡量自己的真实能力,更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其三,我们要做到资源共享。过去传统的培养模式都是单方面的由学校完全提供教育资源,现在不仅可以增强校内资源,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院校的实训基地,通过双向合作为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提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在明确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做到在服务上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地方经济,着力培养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其一,在总体上,要贯穿以能力培养为主,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其二,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既要注重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也不能忽视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切实的做到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系列选修课程,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其三,作为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能脱离地方院校的实际,要主动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帮助学生争取到更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其四,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要建设专业的实验区,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更快的使学生适应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

3.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其一,坚持宽口径的专业办学,培养目标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满足近期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来落實按通用大类专业规格培养的指导方针。其二,强调教学计划的基础性。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加大专业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其三,动态更新课程体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很少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课程的发展,教学内容之间也会出现一定的关联,所以,合理加强人文社科、管理等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管理能力结构。其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帮助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一些项目中来,尽快的进入社会角色,做到学有所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课外研究活动及比赛,认真组织,大力扶植,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项目,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文革,王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0(4)

[2]熊志卿.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孙恺(1984.2-),男,江西赣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江西赣州农业学校工作,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加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朱繁泷(1989.07-),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西赣州农业学校工作,研究方向:故障分析诊断。

猜你喜欢
新特征新思路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魏晋风度下的文学异彩
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电子商务时代商贸流通业的新特征探析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新常态”下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财经科学(2015年1期)2015-07-02 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