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军,王青兵,张勇,黄天臣,肖建安(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王雁军,王青兵,张勇,黄天臣,肖建安
(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分期与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15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男性、吻合口部位、高BMI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吻合部位及高BMI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肥胖。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手术解剖、病理研究、生物学性质及转移途径的研究,临床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技巧的提高,尤其是利用腹腔镜在盆腔解剖中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微创手术中获得低位保肛的机会,但吻合口瘘仍是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后的常见并发症,如腹腔镜手术中患者不易重建盆底腹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可能引发腹膜炎而致严重后果。本研究通过分析腹腔镜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性,选择性进行保护性肠造口手术。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5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远端癌患者,男118例、女107例,年龄36~77岁、平均61.4岁,其中>60岁者122例。左侧卧位肛诊距肛缘<7 cm 者134例,>7 cm者91例。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者26例,<28 kg/m2者199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均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排除重复性肿瘤、急性梗阻,术前均明确病理诊断,MRI剔除环周阳性病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合并高血压者调控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调整空腹血糖<11.1mmol/L,术前3d口服肠道消毒剂,术前晚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准备肠道。225例患者均于腹腔镜辅助下按照TME原则使用超声刀锐性游离直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血管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断扎,离断肠管上缘距离肿瘤不小于10 cm,下缘不小于2 cm;使用双吻合器技术吻合,直肠残端吻合前以蒸馏水冲洗,吻合口进行气泡试验证实无闭合失败,蒸馏水浸泡冲洗腹盆腔,双套管放于吻合口后方,未重建盆底腹膜,本组病例均未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1.3吻合口瘘的诊断依据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①骶前引流管内有粪样引流物,或粪样引流物自切口溢出;②发热伴有白细胞升高,CT显示吻合口周围积气、积液;③肛门指检直接触及吻合口瘘口。将影响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因素作为统计变量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肿瘤距离肛缘位置、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5例患者中共15例(6.67%)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5例行横结肠造口后痊愈,余10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距肛缘距离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见表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性别、距肛缘距离是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影响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在传统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报道中,性别、年龄、肥胖、瘤体部位、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是主要被研究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在临床逐渐普及,池畔等[1]报道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无差异,因此我们分析上述因素对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
本组病例中男性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与周灿等[2]结果一致,原因考虑为男性狭小盆腔对于手术操作残端闭合难度增加,易对周围血管、组织造成损伤,影响吻合口组织供血。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肠癌发病年龄逐年增高,上海市大肠癌发病平均年龄已超过61岁。本研究中,年龄是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以上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1%,60岁以下者为2.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李爽[3]报道一致,与廖茂平[4]报道的结果不符,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与报道[5~7]一致,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腹压较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有关。目前TME已成为直肠癌根治切除的手术规范,按照TME要求需切除肿瘤远侧5 cm系膜,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中,来自子宫或膀胱的分支血管均需断扎,对吻合口的血供影响较大,必然导致吻合口瘘的风险增加,同时手术操作风险增大,吻合口张力相对增大,对吻合口的愈合造成影响。在本研究中,腹腔镜Dixon术后15例吻合口瘘中13例发生于低位直肠癌,与何纯刚等[8]报道一致。瘤体大小、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国内外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腹腔镜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受样本数量所限,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多数研究表明[2,3,9],保护性小肠造口可显著降低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原因在于减少肠内容物进入大肠而降低吻合口张力,使括约肌得到充分休息,以尽早进食而改善营养状况,利于组织愈合。但保护性小肠造口术后患者仍面临造口相关风险(出血、狭窄、皮炎等),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因此行保护性肠造口手术前应权衡利弊。
参考文献:
[1]池畔,林惠铭,徐宗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3): 221-224.
[2]周灿,陈武科,何建军,等.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1): 116-121.
[3]李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4): 22-25.
[4]廖茂平.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2): 1631-1634.
[5]袁荣华,翟晓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6): 454-457.
[6]徐孟,郭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 31-33.
[7]Komen N,Dijk JW,Lalmahomed Z,et al.After-hours colorectal surgery: a risk factor for anastomotic leakage[J].Int J Colorectaldis,2009,24(7): 789-795.
[8]何纯刚,黄沁园,吴鸿根,等.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4): 218-222.
[9]崔伟,陈纲,左富义,等.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3): 139-141.
收稿日期:( 2015-03-16)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33-0074-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35.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