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思想教育课教学研究与设计

2016-01-19 02:08:46牟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思想教育课教学研究与设计

牟芷

(重庆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摘要:将高校思想教育特点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的实现意义和设计思路,并阐述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

关键词:翻转课堂;思想教育课;教学设计

收稿日期:2015-04-21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140302)

作者简介:牟芷(1981-),女,重庆云阳人,硕士,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5-0136-04

思想教育课作为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各高校思想教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法枯燥单一等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课程教学的常用方式,众多教师尝试通过音视频媒体、多媒体等手段来改进高校思想教育课教学方式,但信息技术并未真正与课程实现整合,教学效果并不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有大幅提升。为此,本文借鉴国外广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教育课有效融合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对当下大学思想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特点与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在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近十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在欧美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并开始发展成为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两位化学教师开始录制讲课音频和制作PPT演示文稿视频,并将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现场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1]。2011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创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翻转课堂真正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著名媒体《环球邮报》上的一篇文章罗列了自公元前2400 年至今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认为2011 年的变革就是“翻转课堂”。[2]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最新成果,是信息化不断发展中最具前景的变革之一。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课下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而翻转课堂的特点就在于“翻转”了课下与课堂的内容,“翻转”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课前利用教学视频向学生传递知识,课堂上则开展互动式协作学习,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教学常被分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课堂现场教学活动来完成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则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或实践练习来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则完全转变这两个过程,知识传授在课前通过数字化音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完成,知识内化则在教师引导下的答疑互动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3]。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者自我知识的建构,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技术应用和教学评价等各要素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4]。

表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对比表

(三)翻转课堂的意义

2014年10月,通过对重庆市内某二本院校9个本科专业1241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49.2%的学生认为选择思想教育课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或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学分,73.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主动选择思想教育课。针对思想教育课课堂环节的调查中,78.1%的学生表示教师的课堂缺乏吸引力,63.9%的学生表示课堂上没有积极的思考。在思想教育课课后环节的调查中,只有11.2%的学生表示课前会认真准备,并读一些教师推荐的原著。同时,通过对部分思想教育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教师表示课堂上并未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感兴趣,80%的教师表示不了解学生思想现状。从上述调查结果可见,现有传统思想教育课只注重了“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而翻转课堂新模式将有效实现“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转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结合建构主义、系统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学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三部分组成,考核评价则贯穿其中,学生在这三个部分的循环中不断提高学习水平。音视频多媒体课件、互动交流平台、知识搜索与发现等具体信息技术手段,在三个部分中发挥着纽带作用,支撑着整个翻转课堂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重复枯燥,远离现实,灌输说教”成为大学思想教育课经常被诟病的说辞[5],思想教育课不仅要重视理论的传授,更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为此,引入翻转课堂后,课前学习体现案例教学,每个专题理论都运用鲜活的案例作支撑,同时配以教师、教师团队或校外名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思考问题;课堂学习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运用启发、互动和相互研讨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互动中理解课前环节存在的疑惑,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建构知识;课后则组织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完善学习;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化角度转变。

(二)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1.转变课堂角色

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出现了变化。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体角色变为课堂的主导角色,在思想教育课教学中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不再具体讲授知识,而是以解答学生或学生小组提出的问题为主。与此同时,学生担当了课堂主体的角色,而原来需要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已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探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和掌握信息技术方法,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2.优化课前视频

随着课堂的翻转,课前环节教学视频的准备变得重要,但此项任务费时费力且技术含量较高。一方面,高校可借助教研室团队的力量进行集中打造,同时需要学校提供统一的视频制作支持。另一方面,可借助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模式,直接引用校外优秀教学视频资源。

3.重组教学时间

翻转课堂需要利用课前时间,某种程度实现了教学时间的延长,大学生课余时间有限,为保证翻转课堂的开展效果,课前部分,教师精心组织课件和视频,以短视频为主,最好配以教师讲解音频,减少学生课余负担。同时,改变传统作业方式,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减少学生应付课余作业的时间,以保障课前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4.明晰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中,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一定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课堂的互动交流中,如果目标不清晰,极易在学生提问中偏离教学方向。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应着重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学生知识建构目标,厘清教学思路;二是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合适的资源和互动环境引导学生;三是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目标,在课堂交流中引领学生往正确方向开展。

三、大学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的具体实现

上述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将大学思想教育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评价贯穿其中,课外与课中相互协调和统一,学生在三个部分的循环中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其整体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示意图

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相辅相成,每个部分的有效实施和开展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下面将着重介绍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课前部分——多媒体课件与网络教学平台

课前部分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知识内容的第一步,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将学生分为6~10人的小组。然后将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和学习任务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使用。教师课前材料的准备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乃至不同个体的学生差异较大。教师在课前应当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再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注意课前教学内容的普适度,充分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学习课前资源。

第二,教师选择与设定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视频或电子教学材料。如果是借用校外教学视频,教师一定反复观看并熟悉视频中的教学内容。思想教育课需要强化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课件中还应当以列表方式厘清所选事例与理论知识的对应关系。

第三,编写和制作课前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脚本。首先,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新旧知识设置合理的过渡。其次,合理安排素材呈现顺序并加以文字(语音)引导说明。最后,设计思考和练习内容,控制好数量和难易程度。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对问题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思想教育课前材料切忌大量理论说教,尽量选取真实、客观的一手资料。

第四,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放课前学习任务表。课前学习任务表既是学习任务清单又是学生思考问题和记录学习的记录表,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了解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为下一步课堂学习环节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便于记录学生思考情况,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参考依据。表2为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课某一专题的课前学习任务表示例。

(二)课堂部分——教师引领与协作学习

课堂部分,重点将学生课前感知进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情境下的交流、协作和会话等要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已有知识完成对当前知识的自我建构。为确保思想教育课在课堂部分有效的开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与学生互动中,教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问题和解答适当补充、整体优化,帮助学生在互动答疑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清是非、明辨真伪。教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课堂信息媒体工具,多从各类真实案例出发讲解问题,提升说服力。

二是掌控互动的深度与广度。课堂互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控制互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如果学生提问过浅,教师可适当引导,将问题引向教学目标设定的范围。如果学生提问过分扩大或偏离主题,教师也应及时诱导回课堂主题,避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表2 课前学习任务表 学号:       姓名:

三是实现师生协作学习。课堂中协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或学生小组提出问题,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问题解答,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在课堂中通过搜索、查询资料,论证知识。协作学习通过答疑、争论等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学生释疑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协作学习中往往容易忽视部分不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主动邀请不积极的学生说一些个人看法,或布置一些解读任务,调动这部分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确保学生独立学习。大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加之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过充分的学习和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尊重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积极肯定学生课前的学习、研究和讨论的成绩,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独立探究精神要认真保护,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是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展示。根据思想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汇报、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体验的相互交流,学习状态的相互激励。展示活动可根据专题学习内容,举办报告会、辩论会、情境模拟和作品展示等。在部分专题交流活动中,还可适当邀请家长、校外来宾等课外人员共同参与。

(三)课后部分——思考与调研相结合

思想教育课理论性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巩固和建构知识,进一步扩展学习范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课后学习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学习小组共同协作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进一步讨论、思考和查阅资料,并适当开展调查研究,巩固学习成果;二是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然后自我总结和提炼,并将总结内容记入学习任务表中;三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领会。

(四)评价部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传统思想教育课注重结果式考核,学期末教师会根据知识点出题,学生完成答卷后给予定量评价。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想教育课重在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将学生学习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其评价主体也实现多元化,考核成绩由教师、学习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课前学习的积极程度与完成情况,可根据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调取相关访问及学习记录,查阅学生参与课程提问和

回答问题的情况后作出评价;二是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的活跃程度,包括学习体会展示、回答教师与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等方面;三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四是学期末通过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学习体会、学习总结,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五是具体知识性评价,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考试手段,由教师出题和学生定时答题的方式来完成,此类评价主要以定量方式开展。

四、结束语

通过课程实践,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思想教育课程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笔者反思后认为,较之于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课教学,翻转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原有学生课上“齐步并进”学习新知,转变为学生分别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究,利用原有知识来有效构建新知识;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但翻转课堂的实施有效弥补了教学讲授环节的不足。教师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既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知识水平高的特长,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师生在学习交流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就感。最后,自主加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大学思想教育课翻转课堂,真正以技术促进教学[6],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学结构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转变,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2]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Flipped Classrooms[EB/OL].(2012-08-20).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81.pdf.

[3]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4]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7-20.

[5]任国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7(22):57-58.

[6]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9.

[责任编辑石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9:42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3:04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