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6-01-19 01:12卓桂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4期
关键词:静心文本阅读教学

卓桂香

高中阶段,教材的文本思想达到了一定高度,尤其是现代文,如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奥尔多的《像山那样思考》、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等。文本的高度决定学生理解的难度,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高位化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效引导学生解读,培养深度阅读的本领。然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浮味过浓,误区重重。

一、阅读教学之误区

1.满堂追问却肤浅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似乎都分外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避免“满堂灌”,于是乎“满堂问”盛行。曾听某老师开课,底下有“好事者”给数了下,45分钟共提问87次,问题设计太过简单随意,着实让人忧虑。经典的案例,一教师讲授《纪念白求恩》,在学生阅读后抛出了如下问题:白求恩是哪国人?他多大年纪?他来中国干什么?被钱梦龙先生马上叫停。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随意型的提问不在少数。课堂之上,意义了了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学生来不及在文本阅读上多加思考与探究,蜻蜓点水式的最后,唯有光影点点。而学生一旦习以为常,会误以为是所有阅读的常态。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陋习,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岂不呜呼哀哉!

2.照本宣科不敢破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不乏经典之作,而对于经典的解读,很多教师过度地依赖传统设计,不敢轻易突破,似乎怕对经典造成亵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授课时,通常采用的是教参中这样的范例:先根据游览顺序把文本的叙述思路大致理清,然后把4、5、6三节拎出进行重点鉴赏——让学生用三个短语概括这三节内容的大意,再尝试从修辞和叠词角度品味“月下的荷塘”,从炼字角度品味“荷塘的月色”,从写景顺序品味“荷塘的四周”,感受到文章之美。引领学生赏析优美段落确实是必要的,只是笔者困惑:向这样照本宣科、过度肢解的解读,能否让学生产生真正美的感受?

3.花样繁多实喧宾

听过不少阅读指导课,发现有些教师抛开了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的意图所在,刻意追求花样翻新,似乎只要这节课互动热烈,合作讨论频繁,掌声不断,就是一节好课。一教师执教舒婷的《致橡树》时,先将诗改成了现代歌曲唱了一遍,婉转悠扬;又给学生展示了自己创作的木棉花开红硕热烈的绘画作品,笔法老练;还深情诵读了诗人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接着又围绕“你心目中的爱情”开展分组讨论,并投影展示了不少网友的观点……在为这位老师多才多艺折服之余,也让笔者感叹:环节设计如此花样百出,一旦偏离了教学的重心,就有哗众取宠之嫌了。

笔者认为,手段重在辅助,运用时,首先要围绕目标,凸显重点,使课堂鲜活。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能喧宾夺主。

二、阅读教学之对策

1.以深静心促细心品读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从获取文字表面的信息到感知情感、领会背后真意,需经历多次反复与细心的品读咀嚼,就如阅读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他到底想念北平的什么,除了显性的东西外,更包含着隐性的内涵,这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又岂是找几处描写北平的段落,分析下北平的环境建筑与果蔬,拎几处对比反衬等能简单肤浅道出的?如果没有进入文本的深静之心,那所谓的阅读教学就是单纯作表面文章,走不进作者的心灵,必然产生不了共鸣。

2.以深静心促批判审视

身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它来源于自身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当我们沉下心来,有意识地去阅读、去思考、去践行时,我们才可能解放思想;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我们才能打破迷信,走出盲从,让阅读成为思想的阅读,让学生成为会阅读的思想者。

3.以深静心立课程意识

语文没有课程体系,但语文教师要拥有必要的课程意识,分清可教与当教,无需教与不当教的界限,对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

王荣生教授曾提出,教师要把一堂课“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作为最低标准,以此来进行自我在阅读教学中做法的反思和检验,来评价自己是否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抛弃漫天的无效追问,将教学的重点难度准确定位,看过王开东老师的《寒风吹彻》教学设计,他在梳理文本环节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寒风吹彻了谁”(对象),二是“寒风吹彻得怎么样”(程度),以文题作为切入口,领起全文,简洁明了,体现了其高超的教学艺术。

4.以深静心提语文素养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训练学生成为答题机器,而是一种熏陶,是一种习惯修养的养成,代表一种新的阔大的文化视野。

马超俊老师强调,教育应引领受教育者为善,语文应让学生心灵变得柔软温暖,同样是《寒风吹彻》,他认为要抓住了文本外“冷”内“热”的本质,挖掘刘亮程凄冷文字背后的温暖:“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人说腿冻坏的事”表现年幼孩子的懂事,不让家人为之担心;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表现出对苦难者的同情;对年老孤独的母亲与姑妈的关心更体现了儿侄辈的孝心与体贴。

当然,心灵的深静不是让你一味追求问题的高深。相反,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只会让他们丧失信心、兴趣,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学案热已渐渐退去,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事物终将被甩在历史的车轮之后。新课改的推进之路上,语文教学的“去伪存真”必定势不可挡。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静心文本阅读教学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行走中的静心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静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