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玉
[摘 要] 从事过数学教育的都知道,例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讲解和分析例题,学生可以迅速学习和掌握解题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选择难度适中的例题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
毫无疑问,在教授数学这门课程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例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 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好地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是固定单一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例题教学则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灵活起来,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加以解决,这显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所指例题是指那些教师为学生理解概念、开拓思维而选择的示范性的数学题,并非教材中指定的那些典型题目.
注意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例题
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注意将那些具有趣味性的例题引入到课堂之中,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明确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对一个已知图形进行割补,使其成为一个面积相同的其他图形. 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七巧板等工具作直观的演示. 先将一个由七巧板拼出的图形展示给学生们看,然后对这一图形进行分割和拼补,使其变成其他各种图形.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会提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仔细观察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这些图形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是由这个七巧板拼出来的,它们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获得知识,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而且,学生的主观情感的投入,会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易遗忘.
注意选择典型性例题
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还应注意所选例题是否具有典型性. 对于典型性例题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虽然题海无涯,但是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大体类似的.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要学会使用逆向思维来进行思考,由最终的结论向前推理,最后得到完整的解题思路,使问题变得明晰. 在此,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有两个同学住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打算在周日举行一个活动. 已知这两人之间的距离是6000米,当甲在向目的地出发的时候,乙的速度为7000米/时,而甲每小时要多走1000米,其中甲在行走时,有一条狗在二者中间进行循环运动. 假设其运动为遇到甲、乙中的人就折向另外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这条狗等于在做循环往复的运动,求甲、乙相遇之时,该狗的奔跑路长. 这道题的题干较长,学生在阅读题干时,会产生烦躁心理,加之数据较多,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如果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狗的身上,由于狗的奔跑距离是不确定的,因而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灵活使用自己的逆向思维,从题目中给出的结论着手思考. 由于题目中告知了狗的奔跑速度,因此,如果知道狗奔跑的时间,便能得出狗奔跑的距离了. 我们可以假设甲、乙经过x小时后相遇,由于乙的速度为7000米 / 时,而甲每小时要多走1000米,可得方程如下:8x+7x=3,对这一方程求解,得x=0.2(小时). 显然,两人相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狗跑的时间,于是我们可通过计算0.2×20=4(千米)得出狗跑的距离. 这种反向思维方式打破了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使得难解的题目变得有迹可循.
注意选择带有层次性的例题
老师在选择例题时,还要注意选择具有不同难度层次的例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有所提升.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保证课堂讲授的知识能够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全方位掌握所讲的例题,不仅要熟悉题目内容、解题思路和技巧,还要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成竹在胸. 其次,教师要全方面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兴趣爱好,做到知此知彼. 先讲解难度较小的题目,待学生掌握后,再给出一些略高于学生能力的例题,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使其得到能力的提升,而对于那些难度比较高的,学生难以独立解决的题目,则需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 就拿讲解“两数之和乘以两数之差”这一内容来说,可以设计如下三个例题:①(x+3)(x-3);②(2x+3y)(2x-3y);③(-2m-n)(2m-n). 很显然,这些例题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 通过对这些例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指导学生过好审题关
所谓审题,就是仔细阅读题目,了解其表达的意思,题目中一般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来解决其所提出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首先,应认真阅读,列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会使得解题的思路更加明确. 其次,应努力将各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并用公式表达出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题: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赢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4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8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赢利最多?
像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楚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销售利润=每件衬衫的利润×销售数量,搞清楚了这个等量关系,再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解析式就很容易找出来了.
解答 (1)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由题意有(40-x)20+8×=1200,化简整理得x2-30x+200=0,解得x=10,x=20.由于要扩大销售,减少库存,所以x=10应舍去. 故降价20元时商场平均每天赢利1200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