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华
摘要:高效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深度参与,而学生良好的探索和交流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形成和谐稳定的流畅课堂,形成个性鲜明的探究课堂,形成各抒己见的真声课堂。
关键词:互动 高效课堂 个性化 探究学习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意识地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带有明显的个性,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求同存异;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有效避免“一言堂”的尴尬,让学生率真地学习,个性地成长。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有效地与学生互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互动中触发探究欲望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往往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互动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充分地吸纳知识。
例如:“倒推的策略”教学,笔者带着学生从一个游戏开始,参与游戏的一方是笔者,一方是学生代表。笔者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15张牌,告诉学生每人每次可以选择一张或者两张,拿到最后一张牌的人获胜。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先选择,然后根据学生拿牌的情况不出所料地抢到所有3的倍数;当大屏幕上只剩下3张牌的时候,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输了。游戏继续进行了两个回合,当三位学生代表一一败下阵来的时候,有些学生沉默了,开始了小声议论。笔者给学生留了一定的时间,直到他们认为找到了取胜的方法之后,再次与他们展开了较量,这次全体学生都团结起来。当笔者要求学生代表开始选择的时候,有几位同学同时发声:“不行,老师您先选。”在这样的情形下,笔者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让老师先选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发现每次屏幕上只剩下3张牌的时候,我们就必输无疑,所以我认为想要获胜必须拿到第12张牌,而同样的道理,想要拿到第12张,就要先拿到第9张,这样往前推想,想要获胜,实际上必须后选择。”这样的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赞同,随后笔者用电脑课件还原了刚才的倒推过程,学生借助形象的展示肯定了自己想法。
这个案例中,师生互动的活动是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欲望的,当然在游戏中笔者抢到第12张牌后的“挑衅”给了学生暗示,让学生有了思维的抓手,这样的启示胜于用语言来告诉学生。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后,倒推的思想就根深蒂固了,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在互动中促进认知发展
课堂交流是师生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当然,这样的交流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要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肯定、表扬、撩拨、追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认识向深入处蔓延,这样的互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张齐华老师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经典设计:请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1层,-3摄氏度,-250米和-1015元。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来画图展示出这几个负数的时候,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为了体现出每一个负数,必须找到“0”的所在,而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的不到位的地方,张老师稍作质疑,学生就立刻能够体会到,并迅速完善,在完成了画图的任务之后,已然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就能把握负数的本质。表象让他们对负数的认识定格了,以至于当张老师撩拨学生“老师反馈给我儿子的身高为-2厘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儿子的身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身高是相当于“某一标准”而言的,不是相对于“0厘米”的。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已经穿越了绝对负数和相对负数的界限,如果没有师生间的画图和评析的互动环节,学生的认识想要达到这个层次是相当困难的。
在互动中达成融洽氛围
课堂互动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融,有利于在师生间形成一定的默契,这样的默契能推动课堂的流畅,牵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所以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互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比如:一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展开交流:“班里的哪位学生个子最高,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当学生推举出一位高个同学之后,教师开始了对学生的“采访”:“你的体育成绩好不好?你一步能跨出四米远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这样的互动让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感觉到教师幽默风趣,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到学习中来。而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教师又请出了“高个儿”:“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一步无法跨出4米?”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课前的“拉家常”还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学生的双腿好比三角形的两条边,其总和不到3米,怎么可能一步跨出4米来呢?这样前后贯穿的互动给学生带来了新奇,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高效、走向深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一些“戏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养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