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体验 提高德育实效

2016-01-16 18:33张红梅
甘肃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模式实践德育

张红梅

【关键词】 德育;实践;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39—01

当今教育的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学校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客体化”现象,以“服从”、“听话”为培养目的,以灌输和强制为主要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少独立思考和自我内化,没有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诸如“逆反心理”、“双重人格”、“言行分离”等,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被动与滞后的直接反映,给我校的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教育的超前性要求德育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行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构建的。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与合作,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针对我校德育工作,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自觉、主动发展”的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发展性的自我发展,并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教学形式,从社会角度看,班级是社会的缩影,是学生进行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从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班级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可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培养学生德育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

一、以《五讲三创》的德育实施方案为目的,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五讲指:讲安全,讲学习,讲文明,讲纪律;三创指: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对照班,运用现场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在每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评比。(以学校纪律、卫生、安全、心理健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为内容),评出优秀班级,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把班级建成班级优良,富有特色,成果优秀的集体。最终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自我管理意识。苏霍姆林斯基任为,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让学生们有一种“我的班级是优秀的”这样一种自豪感。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全校性及班内的各种活动,并努力在各种活动中争创佳绩,以多种形式给予嘉奖,激励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为集体争创荣誉的良好气氛。

二、开展少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随着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各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少队活动课也视为其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胆尝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渠道。如体验教师、体验家长、体验医生、体验民警等多种形式的角色模拟体验活动,把这些角色置于课本剧表演,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娱乐的气氛中品尝到成功、失败、快乐、痛楚等情感的体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已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周一还专门开出德育大课堂,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每周四举行一次中队活动课,由各中队辅导员有组织性地指导各年级中队长进行中队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安排。大队部把活动空间拓展到学校读书角、运动场、各社区。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扩大,兴趣更加广泛。另外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如让学生参加值周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他律到自律,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周二的学生广播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进行校园文化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心灵不断得到启迪、净化。每周三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器乐组,绘画组,书法组,手工组,科技制作组,棋艺组,舞蹈组等,不仅丰富了课外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三年来,学校在德育实践中得到了体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实践动手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形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大的改观。如扔垃圾的少了,破坏公物、打架、说脏话的现象少了,人人争做文明小标兵。教师角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融为一体,同学生交流对话。其次教师的保姆角色已隐退,敢于放手,只要学生能说的能做的,全部都让给学生。广大教师在对各种活动方案的设计,推敲,实践中,对整个小学德育体系的构建有了全新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模式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