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1-16 02:46:41顾春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军人部队心理健康

顾春红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顾春红

本文简述了军人心理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在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方面存在认识上有偏颇,管理缺乏连续性,心理档案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缺少规范的大数据研究系统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程序、构建预警防控体系等相应的对策,为部队加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意见。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社会、经济、心理的压力逐步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管理”的概念也随之在国内兴起和发展。

1 心理健康管理的概念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包括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和针对群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内容包括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精神疾病的规范治疗等。心理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领域,对特定的个体或人群进行适时动态全面地收集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有效地分类处理的过程。心理健康管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的构成要素、表现形式与特点以及对整体健康素质能力的影响;研究心理健康的调查测量方法与技术手段;研究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与管理干预效果;研究不良心理因子的形成与危害;研究心理健康管理的内在规律、管理重点、风险控制及调控措施等[1]。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方法锻造军人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和健康管理活动。平时的心理健康管理在日常军事训练过程中,以团体训练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干预为主,适当关注个体的亚健康与疾病管理。与平时心理健康管理不同,战时心理健康管理模块划分为预警干预、应急处置、疾病管理三部分,将干预目标锁定在恶劣战场环境下出现的各种轻、中、重度精神症状和精神疾病上,偏重于个体治疗性服务,对分拣、筛查、后送、治疗、康复等环节有更高的要求[2]。

2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现状

建设高质量的军队必然要保证官兵的高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占了重要的地位。

2.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军委和总部领导十分关注部队精神及心理疾病防治工作[3-4],不断加大心理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先后2次召开全军心理服务工作会议,制定服务规则,加强军队各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部)建设,以及疗养院(区)心理科(室)建设,各旅、团单位也基本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站),配齐心理服务骨干设备,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骨干充实到基层部队。

2.2 建立了基本的管理与防治网络目前,在新兵入伍时,对新兵入伍家访和体检中,把是否有家族精神病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排查。把心理健康测试作为新兵入伍筛查的重要内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退兵。建立心理卫生服务领导组织机构,完善心理训练考评机制,不断强化管理体系,积极构建防治网络。以沈阳军区为例,依托解放军第406医院215临床部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心理培训基地、依托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平台,开展骨干培训、专题辅导、巡回服务等工作,在体系部队初步建立了军、师(旅)、团、营四级精神及心理疾病防治网络,形成了医院与部队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5]。

2.3 军队拥有一批心理专业技术骨干目前,全军3所军医大学均开设了医学心理学系或精神及心理系,并从2011年开始培养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各大单位也设有相应的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建有精神及心理疾病防治中心或心理教育培训基地。全军专业委员有300余人,长期从事精神及心理专业科研、教学、临床精神及心理医学的专业人员超过500人。旅、团以上单位专(兼)职心理医生3 000余人,基层部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的人员也近4 000人[5]。

3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军队目前在心理卫生服务方面各级都很重视,但工作开展上还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多头指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心理健康管理方面,主要还是围绕筛查出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即心理不健康的军人。而针对心理健康军人开展的规范管理和训练强化力度还不够。

3.1 对军人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颇有时把心理卫生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或由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卫生工作。目前,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多数由政治部门牵头,具体工作也是由政工干部或医务人员等非职业化人员担负,职责不明确,专业素质不高。虽然我军一直以来讲究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以往的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服务在方法和目标上存在着交叉点,但两者之间毕竟有着很大的区别。

3.2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目前,军队心理健康体检没有作为一项强制体检内容纳入军人年度体检工作中。虽然在新兵征兵过程中,各地均组织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但新兵入伍后的监测缺乏连续性。一般的下部队服务测试评估,常用横断面的一次性评估方法,只能得到一个时间层面上的状况,难以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不稳定和不准确,缺少纵向队列数据,无法取得军人个性心理特征纵向变化特点,进行因果联系研究。

3.3 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不规范目前,绝大多数军人的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是纸质完成,没有形成数据存储下来,管理好的部队可把每名军人每次测试结果归档,但数据利用率不高,多数情况下,仅关注有问题的人员测试结果,对心理健康军人心理品质提升情况没有数据的积累和关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不规范,造成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在低层次徘徊。以飞行员心理健康档案为例,部队飞行员每年至少到医院或疗养院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体检,但各医院、疗养院现有资料不能反映飞行人员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6]。飞行人员体检每年不是固定在某一家医院或疗养院,而且目前飞行人员的心理档案管理没有实行联网,不能得到每一位飞行人员连续的心理测评数据,有时造成被测人员重复同一人格测试,而“学会”了答卷,造成结果的不准确。

3.4 心理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在部队基层心理服务体系中,心理卫生工作者主要还是以兼职为主,如兼职医生、兼职干事。以某部防空旅为例,早在1998年已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询室,配备独立的心理测量室,但从建立至今依旧是卫生队医生兼职“心理医生”。由于部队编制体制的限制,部队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一般兼职多于专职;非心理专业的多于心理学专业的;没有受过正规系统专业培训的多于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多于有实操经验的。对于心理健康管理知识的掌握也不系统。许多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没有从事与心理卫生服务有关的工作。

3.5 军人心理健康管理缺乏规范的大数据研究系统由于我国测量工具的常模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军队对军人身心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原有常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建设需要。而且目前各部队采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不统一,对心理测试的结果无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为战,军人心理健康管理的广泛性不够,特别是缺乏规模性的大样本数据。

4 对策

4.1 加强心理健康管理的领导,明确心理健康管理重点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部队中的绝大多数健康人群,而不是几个不正常的个别人。军人心理健康管理是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方法锻造军人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干预和健康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军人心理健康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和职业压力管理上。为满足部队心理服务的需要,应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的长效服务体系,由既往单一的心理健康体检转向持续性的心理健康管理,形成四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体检、辅导、训练、咨询),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体检的检后医学服务断链问题[7]。

4.2 规范心理健康管理程序

4.2.1 从新兵入营开始建立军人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明确记录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社会关系等官兵基本信息。②新兵入伍(干部入职)心理评估。明确军人的心理测试标准,如使用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新兵入伍心理评估问卷》。③人格测试。首次进行16PF、或EPQ、或MMPI的人格测试,最好全军明确统一使用同一测试量表。④心理行为测试。定期组织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测试。⑤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其中1~3项在初期建立军人心理档案时要完成,第3项可在遇有士官选改晋升、干部选拔晋升、特殊人才选拔等情况下再次进行测试,一般可每3~5年组织一次,观察个人人格特征变化。第4项可每年定期组织心理体检时进行;第5项为个体有心理问题发生或发生群体性事件、应激事件等情况下使用。因目前军人心理测试使用的常模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成的,新时期军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军人的身心特质有了新的变化,应通过大样本测试,对现有常模进行进一步修订,以符合目前军人的实际情况。

4.2.2 针对心理测评结果制定心理健康管理方案依据心理测评发现的共性特点与部队担负的目标任务设计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分层进行心理干预。如:针对新兵常见的适应不良问题和士官面对的职业压力等问题进行军人团体心理辅导;利用部队网络视频覆盖率高的优势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焦点互动教会官兵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和压力管理技巧,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健康管理的自我效能。针对新兵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弱的问题,设计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教案,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帮助带兵骨干掌握心理行为训练技巧,在新兵常规训练间隙以班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提高新兵的心理素质,使之尽快融入部队、适应部队生活、胜任军人职责。还可针对官兵最想解决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访谈及个别心理咨询,对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婚恋问题、夫妻情感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压力等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官兵排除心理困扰,提高自我调适能力[7]。

4.2.3 加强心理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军人心理健康管理资源不能共用,服务常常出现断链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没有实现军人心理健康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应当借助军队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军人健康管理或军人干部(兵员)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将军人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军人健康管理或干部(兵员)管理平台中,实现部队与上级机关、上级机关与总部,以及各部队之间的信息沟联与互通,各级领导可有权限使用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资源。

4.2.4 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种培训机构,引进、培训心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同时,兼负帮带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工作。目前各基层单位每个团单位至少有2名以上通过注册的心理咨询师,但这些咨询师因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督导,很难独立开展工作,为此需要建立督导帮带机制,使心理骨干尽快胜任咨询工作。

4.3 构建军人心理健康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健全各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和专业机构,负责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监测、评估、教学、训练、干预、治疗等工作。连设立由政工干部、卫生员、4~6名班长组成的基层心理骨干;营设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旅、团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站,军师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班排心理骨干“日反馈”、连营“周汇报”、师团“月分析”、集团军和联勤医院“季度汇总”的汇报分析制度[8],及时掌握官兵心理过程变化的真实情况。最后经过军区防疫部门汇集到联勤下属医院、疗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同时医院、疗养院组成心理应激干预分队,定期下基层帮带指导工作。形成医院、疗养院与基层部队联合组成的集心理健康信息报告、预警监测、信息核实以及干预处理于一体的健康管理体系,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预警排查、有效监控、干预处理的防控网络。

[1]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8-12.

[2]李卫东,宋斌,郑春雨,等.军人战时心理健康管理模块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杂志,2010,12(4):374-376.

[3]刘柳.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J].人民军医,2009(10):2.

[4]丁永涛,付华斌,陈锋,等.新形势下部队官兵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28.

[5]许鹏,张宇,卢山,等.我军精神和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现状分析及思考建议[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5):385-387.

[6]邢军,洪威,邢凡,等.飞行人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1):1040.

[7]黄津芳,汪荷,卢乐萍.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12(2):117-118.

[8]周俊伟,马军波,宝彩芹,等.武警某部以人为本做好官兵心理疏导与转化[J].解放预防医学杂志,2011,29(6):451-452.

2016-03-18)

1005-619X(2016)10-1026-04

10.13517/j.cnki.ccm.2016.10.007

11602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养区

猜你喜欢
军人部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俄部队军演
环球时报(2022-02-18)2022-02-18 17:55:42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 17:08:12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