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 周迪
[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院校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将阐述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为引导学生党员在各族学子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生党员;民族院校;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对高校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民族院校学生包含五十六个民族成分,如何让学生党员在各民族共存的高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学校和谐稳定、各民族学子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重要意义
1.发挥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014年12月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学生党员在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学生党员的思想及言行对身边的同学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带动周围学生树立爱国爱党、团结互助、拼搏进取的意识,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养成,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挥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形成稳定和谐校园氛围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党员有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生中贯彻落实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除了肩负着“学生”和“党员”的身份,还兼顾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党的先进知识和理论,参与各项党建活动,保证了党的思想在各族学生、各族人民中的宣传与落实。以学校为平台,各项党建活动为载体,各民族学子获得了更多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机会,有利于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为校园的稳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
二、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出现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高校都把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日程,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严把质量关,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较为积极,榜样作用较为明显,但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反映的突出问题有:
(一)学生党员方面
1.理想信念淡薄,理论学习不足。部分学生党员对自身没有过高要求,没有为自己设定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没有将自身成长发展和为党和人民服务紧密结合。一些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和掌握的意识不强,学习不够,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入党动机不纯,责任意识不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少数学生容易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没有端正入党的动机。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今后顺利就业的铺路石,掺杂功利因素,入党前表现优异,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学习工作态度消极,弱化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对周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校党建方面
1.选拔标准不够精准。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选拔方面,通常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名、是否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获得各级荣誉、是否是学生干部等等,往往忽视了考察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品质是否过硬。这样的标准让部分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理想信念的要求。
2.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乏力。部分高校把精力主要放在学生党员发展方面,比较关注对学生在入党前进行考核。由于对于教育学习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党员培养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测评机制,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和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和深入,不能很好地发挥先进性和模范性。
3.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与内容有待丰富。部分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党史等方面,缺少结合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的培训,例如作为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内容涉及较少。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通常只停留在传达文件、重大节日座谈、阅读学习资料等形式,组织活动不够丰富,形式较单一,缺少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三、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的探索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出现的问题,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出发,结合民族院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提出以下思路。
1.严格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加大各个环节的教育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民族院校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特殊使命,学生涵盖五十六个民族成分,各民族团结稳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教育背景不同、生活习惯迥异、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广泛培养,固强扶弱。民族院校在发展计划上,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力求培养更多少数民族党员;在党员选拔上,应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结合90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明确新时期学生党员的选拔原则,建立更贴近实际、趋于客观、兼顾公平的多元标准,使理想信念坚定的各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突显出来;在党员发展程序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把好每道发展关口,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党员质量,让他们带动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
2.创新党建活动方式,丰富党性培养内容,为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有效手段。充分发挥“两课”和党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党的基础理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敏锐性,树立“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等民族团结意识。在学习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党员关心的现实问题的解读和讨论,提托重大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党员参见各类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党员奉献、互助的精神,磨炼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坚忍品质,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建立党员驻班制度,让每位学生党员进驻到低年级的班级中去,在学风建设、民族团结、寝室建设、专业学习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帮助广大学生党员明确责任意识,树立使命感,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抢占网络“微阵地”,建立网络“微渠道”,搭建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媒体,网络“微时代”中,大学生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来抒发情感与见解,这一现状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的契机。高校应利用这一有利渠道,占领网上党建工作宣传的主阵地,开展党员争优创先活动,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及民族团结理论,宣传各党支部开展的各项精彩的党建活动,就学生感兴趣的党建话题展开网上讨论,答疑解惑,使学生党员与各族学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展示身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树立“微时代”创优争先的榜样。
4.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民族院校学生党员过程培养,构建长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为了使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党性、党史的教育与培养,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广大学生参与到对学生党员的监督中来。高校可以通过每学期开展党员述责测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可以针对一学期在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再由广大学生进行投票打分,进而了解广大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程度。各学生党员也可以通过此项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广大群众也能更好地了解各位学生党员履行党员职责的情况,从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
四、结语
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民族团结、党团建设工作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有利于高校精英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认识到现阶段党建工作的不足,加大教育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力度,完善考评体制,促进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