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英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疲劳或心悸等,严重者可合并高血压脑病、心脏病或肾病,从而危及其生命。有研究表明[2],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可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日常用药等方面着手,控制其病情。为了进一步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预防其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2月~2015 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3.4±2.1)岁,其病程为2~20年,平均病程为(7.2±2.3)年。其中,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6例,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16例,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7例。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64.1±2.6)岁,其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7.1±2.0)年。其中,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7例,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17例,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我院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使其在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自我防治高血压的良好习惯。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并合理安排膳食。我院对乙组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具体的方法是: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详细了解其病情、身体状况等相关情况,然后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健康档案为其制定详细、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向患者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或开展高血压知识讲座等方式,为其介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正常血压值的范围、治疗的方法、易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另外,护理人员要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③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叮嘱其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改变服药的剂量或更换药物。另外,护理人员要将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以免其过于担忧。④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叮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的饮食,保持足够的睡眠,并坚持锻炼身体,以提升其机体的免疫力。⑤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对其进行回访,以了解其近期的身体状况[3]。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其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我院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记录其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 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其血压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乙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我院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得知,甲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03%,乙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5%。乙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其血压水平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吸烟、酗酒、摄入的食盐和脂肪过多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4]。该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合并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高血压性肾病,从而危及其生命[5]。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水平,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乙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王颖杰[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水平,并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 金昊雷. 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10): 368-369.
[2] 荆淑红,李平,牟善芳,等. 高血压病的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及个体量化健康教育[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10): 1958-1960.
[3] 李红梅,范恒俊.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4):162-164.
[4] 罗冬芳.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良性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9(5): 147-148.
[5] 沙水英,沙金芝. 朝阳社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z1): 372-373.
[6] 王颖杰. 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4):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