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那么,我们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李克强总理最新的说法是: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同样在今年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与会学者将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为:集物联网、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于一体,以融合技术主导生产与消费的社会结构性革命。
是的,“狼来了”!学界普遍认为,新工业革命将导致2030年现有职业的60%永远消失,更多前所未有的职业将以我们完全陌生的面孔诞生。
那么,教育该如何应时而变,并培养应时所需的人才,成了每个国家每所学校最重要的课题。
以新加坡为例,自2011年以来,这个“没有任何资源,只有人才潜力”的小国,就展开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范式转向。该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路径,适应有不同优势、兴趣、学习风格的学生,以充分挖掘人本身的潜力,为未来拥抱日益复杂与动态的世界做好准备。
21世纪要求具备的能力
当学校必须走出过分关注学业的思维定式,必须展开面向学生未来的21世纪技能培养,从“校长”到“新校长”,就成了一个时代绕不开的“枢纽”环节。
在封面报道中,上海西外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一个新校长从观念到行动,一路艰辛跋涉之不易:需要精神、信念、开阔的视野与眼光,也需要时间、机遇、团队等更多方面的协力,更需要无数积木式的精益设计和策略创新……同时,基于本期接下来的二十余个精彩案例,让我们可以乐观地判断,越来越多由“新校长”所引领的面向未来的学校,正批量出现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版图上。
为了使本期人物在描述中更具鲜明时代特点,编者有意选取了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创新,并且给校长们打上了一个趣味化的标签,诸如“理念浸润师”“潜力魔术师”“细节千里眼”等等。这里且做说明: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诸多方面都拥有卓越的实绩,这里所呈现的标签,只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更细节、更有趣的角度观察、体会和学习。
愿他们的故事,对您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