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中强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纪中强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新的坐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要求的主动调适和积极回应,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运用,是建设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抉择。“科学化”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了方向,科学化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要求的主动调适和积极回应,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运用,是建设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抉择。“科学化”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方向,科学化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路径。
1.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十分重视思想理论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早期就作过精辟的论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1。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599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能够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党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思想上政治上完全成熟,经受各种考验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指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3]90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突出的特点。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 “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思想上入党”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重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正是通过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才能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能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革命的成功,由一个革命党成为一个执政党,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和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重新赢得了尊严和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党始终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科学的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思想建设是一项核心的工程,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2.提高党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客观需要。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成就,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例如,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不足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工作不实、作风浮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问题;化解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的情况下,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问题,等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是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起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产生与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有关,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着手。正确的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易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4]32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制约我们发展的问题。
3.提高党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坚持科学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重要保证。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先进性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不正确、不科学的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科学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是同党的思想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党性不纯,不讲人民性,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会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奠定正确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基础。教育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才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干部正确对待名、利、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重要保证。密切联系群众是制定正确的政策的根本工作方法,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归根结底是思想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着眼于思想上建设党,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指导工作。
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是指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政治任务的要求,遵循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制度和方法指导和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功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大众、凝聚党心民心的作用,使党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1.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最早由列宁提出,概括而言,就是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章》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上级组织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与国家的历史与具体国情有关,不可能千篇一律。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党情国情的特色而制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江泽民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5]516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了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是党保持先进性和活力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只有党内民主才能引领国家民主。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民主,集中就变成了专制;没有集中,民主也只能是表面上的民主。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有自身内在的不足和缺陷,民主集中制就是要避免出现“民主失灵”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民主集中制发挥得好,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背离民主集中的原则,党就会遭遇挫折,甚至有失败的危险。民主集中制是完善党内制度的原则和基础,要真正把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就必须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制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制度的内容要细化,不能只讲抽象的原则,而内容却空洞无物。在设计具体制度时,对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要规定得周密严实,使之有可操作性,避免制度虚设。二是制度必须系统配套,严密完备。由于党内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我们党在制定制度时,应针对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级领导机构的具体情况,依据党章逐步地建立起一整套相互协调、相互保证的具体法规。三是执行制度要严肃认真,没有例外。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奖罚严明,坚持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无论什么人,只要违犯和破坏了党的制度,就要依据制度进行惩处。质言之,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加强党内民主与制度建设,就为实施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关系到党的执政成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加强包括企业、乡村、社区、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就是要遵循党的执政规律,以科学的理论、制度和方法指导和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要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分布广泛、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要定位并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找准基层党建工的关键点,从实际出发贯彻好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以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自觉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水平。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组建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增强广大党员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勤政廉政、开拓创新的自觉性。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荣感、归宿感、责任感。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才能打牢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基础,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领导干部作风是保持党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助推器。不同的历史时期,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意义和新鲜内容。
1.思想作风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想保证。思想作风,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它是人们在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表现出来的基本取向、风格和特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是作风的核心,思想作风决定其他方面的作风,而其他方面的作风则是思想作风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思想作风如何,往往是从他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风反映出来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先进性主要通过党的思想作风表现出来,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毋庸讳言,在党的队伍中,有些党员干部由于在思想上疏于对自身的要求,在党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在不良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党员干部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疯狂地聚财敛财,生活腐化糜烂,完全丧失了一个党员应有的风范。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思想作风在当前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忠诚、为民、廉洁、勤奋的标准,注重实效,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做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6]103不能把思想和利益对立起来,只有通过问题的解决和利益的实现,才能更有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应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因此,不能把人民群众作为统治的对象,而应作为服务的对象,真正促进干部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应强化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思想意识,形式主义严重影响和干扰着我们党的事业,对追求虚假政绩的党员干部不仅要批评教育,而且要依据党规党法进行惩治,在党内形成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风气;应重视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一些党员干部违反党规党纪,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归根结底是因为“三观”出了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为党员干部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2.优良的学风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条件。学风问题和党风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良好的学风才能形成优良的党风政风,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非学无以立党兴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以优良的学风培养人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学风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忙于各种应酬,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轻视理论学习及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蛮干盲干,凭主观热情和经验办事;有的将理论与实践脱节,不注重调查研究,本本主义思想严重,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哗众取宠,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一边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一边却做着违法乱纪的事情,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害人害己,误党误国,贻害无穷。形成优良的学风,必须首先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把握理论的精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指导实践;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再次,要坚持“真学、真懂、真信、会用”的原则,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在比较鉴别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3.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工作作风反映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干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高低,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体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不良的工作作风会导致工作不作为或乱作为、推诿扯皮,严重影响工作成效,是滋生各种腐败的温床。据调查,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腐败问题的一大表征就是工作作风奢靡,还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吃请送礼的风气一直存在,极易滋生腐败现象。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不良之风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领导干部在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应率先垂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改进党的工作作风,需要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将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对党员干部的责任追究,不能以“地区特点”和“情况特殊”为借口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开和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党员干部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议,人民赋予的权力只有受到监督和制约,才能更好地用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权力异化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
4.领导作风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点。领导作风是领导在领导机构和领导活动中的态度和言行的体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领导作风直接影响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人民对党的认同。领导作风好,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和行为规范符合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党的领导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党的领导就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领导作风不好,人民群众就会在心理上、感情上、行动上与领导干部保持较大的距离,以至于疏远他们,从而削弱领导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降低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改进党的领导作风,首先,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使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7]50如果为官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就能够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把权力用来为民服务,把实践党的执政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顺利实施。相反,如果为官者“道德滑坡”,就会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一心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贪图享受,就会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丧失群众对党的信任,势必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事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事关党风、政风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其次,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成为人们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8]184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加强党内监督的必要性,防止公权力被滥用。再次,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党的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组织者、实施者,更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触犯法律应依法受到法律的严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念和信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毛泽东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责任编辑董瑞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BKS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建国初期党提高执政成效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1949-1956)”(项目编号2015-GH-3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效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GH-3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10-0037-05
[作者简介]纪中强(1971-),男,河南开封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在读博士,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