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日本法西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6-01-14 12:28潘文林
军事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航校飞行员航空

潘文林

航空兵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军队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两次世界大战表明,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没有制空权,就没有战争的主动权。航空兵作为空中作战的主导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对航空作战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入侵中国时,就十分注重航空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的进攻和相持阶段,日本航空兵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的原因早有定论,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日本发动的以蚕食他国领土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是极其残忍的非正义行为,犯下了滔天罪行,注定要失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同仇敌忾,组成了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国人民14年的英勇奋战,拖住了日寇大部分兵力,有利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美国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以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航母战斗群、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地面部队分别组成两支突击力量,在日本列岛外围消灭了日寇的重要兵力,并借助B-29战略轰炸机、战术飞机和潜艇,对日本本土及维系其战争机器运行的生产设施、海上交通线等进行了摧枯拉朽式的打击;日本国内资源有限,战线太长,企图依靠一次偷袭或几场赌博来取得长久胜利终究无法实现;原子弹的投放,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除了以上诸多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合格飞行员的奇缺。日本在开战初期,飞行员的素质还不错,在遭受几次重大失败之后,优秀飞行员损失很多,而合格的飞行员一时难以培养出来。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走向衰亡时,不得不依赖自杀飞机攻击盟军舰船甚至飞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战败的因素有很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不说反法西斯同盟、战略、技术、物资等层面的因素,单说飞行员这个因素。

英国、美国的飞行员培训体制和机制 英美等国非常重视航空兵的建设。航空兵要发挥作用,就需要数量众多的飞行员的积极参与。因此,这些国家以培养新飞行员或建立飞行员预备队为突破口。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独立空军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现代意义航母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被大幅削减员额和装备规模。为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空军队伍,英国皇家空军之父休·特伦查德勋爵想出了很多办法。

在军费大幅削减的情况下,特伦查德不主张购买大批的新飞机,而要求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建立稳固有效的训练机构和培养后备人才上,一旦需要就可迅速扩大一线部队的规模。为此,特伦查德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培养方式。一是建立英国皇家空军克伦威尔大学和皇家空军安多维尔参谋学院,专门从事航空军事研究并培养中、高级军官;同时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还组建了霍尔顿技术培训学校。二是以预备中队和辅助空军的形式建立空军后备队。三是在牛津、剑桥等高等学府搜罗人才,创建大学航空中队。以大学航空中队为例,实施该计划的宗旨是鼓励、培养青年人对飞行的兴趣;促进和保持空军与大学之间的联系,不断为空军输送人才。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大学航空中队逐渐向其他高校扩展。在二战期间,大学航空中队总数达到20个。英国的大学航空中队没有辜负特伦查德的期望,先后为皇家空军输送了数千名飞行员,对加强英国空军力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并做出了很大贡献。

英国地处战争前线,在德国的进攻面前,难以在本土培训大批飞行员以满足作战需要和组建更多的飞行中队。为解决飞行员的严重不足,英国政府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新西兰等国或地区达成协议,联合训练空勤人员,并在上述国家或地区组建了76所学校。这些学校在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3万名空勤人员。这些人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英国航空兵部队,为抗击德国的进攻、实施对德战略轰炸、最后战胜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二战的大赢家,与该国极其有效的飞行员培养体制机制有关。

美国对战争的到来并非毫无防备,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积极准备。之前,美国海军航空兵甚至还不足以为手中的飞机配齐飞行员。飞行员严重短缺的问题让美国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高层忧心忡忡。1935年,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美国海军出台了“海军航空候补生”计划,并很快得到国会的通过而成为法案。该法案规定,在18~28岁的大学毕业生中培养飞行员,美国海军和陆战队要在预备役人员中创建非军官的“航空候补生”军衔。那些愿意拥有此军衔为海军服役4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被培养成飞行员,之后以少尉或中尉军衔转入预备役。这样,一旦战争爆发,这些编外人员就可以成批加入军队。虽然到1939年时,“航空候补生”计划培训的飞行员数量还不到现役飞行员的一半,但是这一制度却有着极大的扩充潜力,使得美国海军终于可以让自己的11个航空站开足马力,全力培训飞行员了。

1939年,美国民用航空协会在政府资助下推出了“民间飞行员训练”计划,使得“航空候补生”计划带来的自由培训飞行员的能力被发挥到了极致。这一计划授权民用航空协会选择本国高校开设民间飞行员训练班,对那些自愿参加者进行初级飞行训练。在该计划刚刚实施的1939年,只在12所大学里开办了航空学校。到1940年秋,已办和筹办航校的数量膨胀到了700所。

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的主力飞机是三菱公司的“零”式战斗机,该机以牺牲对飞行员的保护措施来增强机动性

战争爆发后,为了加快飞行员训练,训练时间从12个月缩短到了6个月,地面学习时间也从33周缩短到18周,航母舰载机的飞行学员不再像往常那样必须掌握每一种舰载机的驾驶技术,而是被指定学习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其中一种。由于这些措施,民间飞行员训练航校的总招生人数从每月800人暴涨到了2500人,这些航校在1943年1年内,为前线部队提供了2万名飞行员。

日本飞行员培训的不足之处 反观日本,该国在飞行员培训方面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其问题在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缺乏积极有效的飞行员培训体制机制。日本军国主义从本国人的少年儿童时期,即培养孩子们的从军、习武意识。加之实行征兵制,日本陆军和海军随时可以获得人力补充。

日本帝国的航空兵部队包括海军舰载机部队、海军陆基飞行部队和陆军航空队。日本陆军空中训练和教学部负责陆军飞行员的培训,下设所泽航校、东京陆军航校、太刀洗航校、明野航校、高知航校等飞行员培训机构。1927年成立的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局负责海军飞行员的培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所有海军飞行员都在东京东北约50英里的土浦海军航空学校受训。该校学制两年半,学生来源有3种:一是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少尉,二是服役中的士官,三是自愿以一个学生驾驶员开始海军生涯的十来岁青少年。

接受飞行训练的学员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例如在1937年,驾驶班的70名成员是从1500多个已经服役的士官中选出的,到1939年底学员毕业时,70名学员经过多次淘汰只剩下25人。这段时期,日本海军每年只培训出大约100名飞行员。除了土浦航空学校,日本海军在1942年底之前,没有其他更为有效的飞行学员培养渠道,也没有建立航空兵预备役制度。

正与日本“零”式战斗机激战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的P-38战斗机

二是教条、僵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影响了更多飞行员的产生。和当时的列强一样,日本的军事航空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2年,日本海军成立海军航空技术研究委员会,派出7名军官分赴法美学习飞行,并从法国购买3架法曼水上飞机。1913年,日本海军将一艘运输船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并在之后的青岛战役期间,投入对德作战。一战结束后,日本海军从英国引进了许多航空专家、教官以及多种飞机。

日本海军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帮助建立的,它照抄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切,位于江田岛的海军兵学校就是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翻版。造房子的砖是从英国运来的,学校纪念馆里还供奉着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著名海军将领及军事家霍雷肖·纳尔逊勋爵的一束头发,甚至军舰上的厨房也模仿英国,全体日本海军每天都要吃一顿西餐,用刀、叉、汤匙就餐。

土浦飞行学校招收来的新学员,不是马上投入到航空理论的学习上面,而是让学员之间相互格斗,在格斗中失败的学员将被开除。一个月后,学员才开始接触飞行基础课。在为期10个月的非飞行训练中,有一种训练要求学员去爬高高的铁杆,爬到杆子顶部后,必须用一只手把自己吊起;此外,校方还命令学员从一个高塔上翻两三个筋斗到地上;更有趣的是,这些学员还要在大白天找到星星。就是这些愚蠢、不切实际的训练方法,让大部分学员被扫地出门。可笑的是,这些方法被日本海军当作传家宝,沿用了许多年。

日本在二战末期,为扭转败局而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桔花”喷气式轰炸机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海军还是顽固抱定使用战列舰与敌决一死战的思想,把主要人力、物力用于建造、使用战列舰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其他国家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强取豪夺的地盘很大,但飞行员培训计划依然如故。

曾经击落63架飞机的日本海军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在其回忆录中曾经写到:“如果海军修改一下它那苛刻的选飞条件,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处境就会好得多。然而,清规戒律一成不变。所以,我们飞行部队在战争最后两年遭受的沉重打击也没减轻丝毫。海军只是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因消耗了大批有经验的驾驶员,部队迫切需要补充,才放弃了它那毫无道理的训练方针,但为时已晚。战争时期训练的驾驶员,质量很成问题。我看,土浦航空学校开除掉的我们班里的那45名同学,要比战时训练出来的那帮人强得多。”

日本与美国全面交战后,日本海军就拼命扩建飞行训练设施,试图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战斗机驾驶员。这些后来增加的负责培训的航空站,既包括千岁、筑波、鹿岛等日本本土机场,也包括上海、台南、元山等被日本占领的机场。甚至将“凤翔”号和“龙凤”号两艘航母也用于训练。后来增加的培训基地,毕竟不是专业的航校,加之燃料无法正常供应,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两艘训练航母也存在相似问题。

三是赌徒心理在作怪,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持久性、残酷性。相对于武装部队动辄数十万、几百万人的总规模来说,优秀的飞行员尽管不多,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时候却生死攸关,至关重要。德国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闪电战的成功,英国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上乘表现,日本人不是没有看到,但却没有改变培训计划,与其赌徒心理有着深厚的关系。

日本的赌徒心理由来已久。在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野心急剧膨胀,根本不把西方列强放在眼里。日本海军的作战理念深受在对马海峡取得巨大胜利的东乡平八郎的影响,那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与敌进行一次性决战。1941年12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幻想在一次偷袭中取得对美胜利。而后,再用若干次甚至一次决战,置美国人于死地。同时,迫使英国、美国、荷兰等国投降或媾和。一开始,盟国军队猝不及防,节节败退,根本顶不住日本人强有力的进攻。日本在开战之初的进展速度,甚至超过了纳粹德国。

左 马里亚纳海战期间,日军一架试图攻击“基特昆湾”号护航航母的“一”式轰炸机被击落右 1945年5月11日,美国“邦克山”号航母不幸被日本自杀飞机撞上,冒起滚滚浓烟

越是胜利的时候,越是难以发现己方存在的问题。日本经历了几场胜利,让他们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太容易取得的胜利,让日本人无法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日本海军与陆军的派系争斗、对外不断的征战,也让日本人无法深入思考某些战略性的问题。实际上,日本仅仅制定了开战初期的作战计划,而其后的计划根本未予考虑。相应地,飞行员培训计划也不会有深远打算。

四是乱了章法的培训体制,无法满足日后的大规模作战。到1942年5月底,日本已经占据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日本帝国尽管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开局良好,但并不意味着以后还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

因形势需要,日本海军一改原来单一的飞行员培训渠道,增加了飞行员培训基地。但因燃料短缺、匆忙中乱了章法,效果并不理想。1941年12月,日本海军总兵力约29万人,拥有飞行员3500人,其中大多为优秀飞行员。到1945年7月,日本海军总兵力约166万人,但合格飞行员却少得可怜。装备多少武器系统,就需要相应的人员来为之服务。如果人员受到限制,武器装备也不会太多。例如美国海军,之所以能够装备1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航母,与其充足的兵源有很大关系。相应地,美国的培训体制也适应了航母部队快速增长的趋势。日本人在1943年之前,只知打打杀杀,而忽略了人员的培训,也没有预备役制度,以致于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在混乱的培训体制下,日本合格飞行员完全无法满足众多飞机的需求,只能依靠年幼与不甚合格的飞行员实施自杀攻击。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航校飞行员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某航校推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飞行员的酷装备
1946·骡马·飞机·白山黑水
航空漫画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