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亮+鲁其秋
自从俄罗斯在2015年9月30日出动多架战机,持续发起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等武装力量军事打击行动,以美国不希望的方式,主动介入由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开始,标志着美苏曾经的冷战或以新模式再次发酵。
美国是冷战思维的发明者和策源地,也是冷战思维的最大受益者。二战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极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军事政治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使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吉尔的演说是美国准备发动对苏冷战的信号。与此同时,美国内部也加紧研究应对苏联的长远方案。1946年9月24日,杜鲁门的白宫主力克里福德提出了长达50页的《美国对苏联关系》的报告。这是美国政府内部全面分析美苏关系,确定对苏方针的重要文件。报告提出的对苏方针的着眼点,实际上是在反对苏联扩张的旗号下控制处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
经过1年多的战略和舆论准备,杜鲁门政府认为公开发动对苏冷战的实机已成熟。1947年2月,英国因经济困难和镇压希腊革命的失败,决定3月底从希腊撤军,停止向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强调这两个国家军事上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美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渲染希土危机的严重性,乘机抛出了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纲领。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声称希土危机表明“自由世界”受到“极权主义”扩展的威胁,美国的安全也受到危害,要求国会授权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派文职和军职人员前往两国参与“重建”。这一咨文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处于顶峰时期的美国遏制苏联、独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他把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公诸于众。美国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从而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盟友变成了敌人。此后,由于美国坚定不移地奉行对苏冷战政策,美苏之间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较量不断,最终直接导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崩溃,实现了冷战思维理论家凯南所预期的目标。冷战思维让美国及其阵营尝到了甜头,已成为美国政客根深蒂固的执政理念和其巩固霸权主义的指导思想。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不断强大的俄罗斯,美国人在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加紧从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打压、围堵,企图使俄罗斯变成第二个垮台的苏联。
在俄罗斯西面,利用北约东扩、乌克兰“颜色革命”等手段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将军事力量直接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在俄罗斯东面,与日本组成美日同盟军事力量,威胁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远东军事基地,干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在俄罗斯南面,即中东地区大搞“颜色革命”,制造动荡和混乱,搞乱和搞垮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与俄罗斯友好的国家,扶持这些国家的亲美亲西方势力执政,形成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严重削弱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势力。美国之所以主导所谓的“叙利亚反恐行动”,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帮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巴沙尔政权,其次才是打击“伊期兰国”等极端势力。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硕果仅存”的政治盟友,如果任由美国及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势力坐大,甚至夺取政权上台主宰叙利亚的未来,势必将出现一个反俄亲美的政权。界时,俄罗斯在中东的政治盟友与战略利益将荡然无存,这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
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与外部势力的长期准备有很大关系
马航MH17空难事件发生后,美国携手欧洲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制造了马航MH17空难事件,提出加大对俄罗斯制裁。与以往美欧的制裁措施相比,这一阶段的制裁明显升级加码,由对俄罗斯政经人物、企业的限制扩大至部门、产业和技术的限制,金融领域的制裁从冻结账户升级为限制融资,军事领域实行全面武器禁运和军民两用技术出口限制,并将打击范围扩大至贸易以及俄罗斯的核心产业——能源。为在最后一刻促使欧盟下决心,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力度,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马,与法国总统、德国总理、英国首相和意大利总理举行电话会议。软硬兼施之下,一份美欧协同度最高、被视为“冷战结束以来对俄罗斯最为严厉的制裁方案”终于出台。自美欧对俄罗斯开打制裁战以来,由于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对欧贸易的高度依赖,俄罗斯经济已遭受资本外逃、卢布贬值、信用评级下滑、增长预期下降等多重负面影响。根据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已有高达450亿美元资金逃离本土,相当于2014年全年的总和。在美国宣布新制裁措施的第2天,俄罗斯股票指数暴跌2.9%,卢布贬值超过1.1%。预计2015年俄罗斯经济产值将损失1.5%。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来看,尽管美欧制裁措施短期内不致于产生灾难性后果,但国际资本来源的逐渐枯竭、国际技术合作的停顿、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显然对其发展具有长期性的不良影响。
俄罗斯认识到从经济上与美国对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从军事上加剧安全紧张形势作为反制措施,方能有效应对美欧制裁。
俄罗斯高调派出空军打击“伊斯兰国”,暗中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反对派武装,主要目的就是打破美国及其盟国在中东方向对俄的战略围堵。近些年,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叙利亚大搞反恐战争,名为“反恐”,实为在叙利亚制造动荡和混乱,最终目的就是搞垮与俄罗斯亲近的巴沙尔政权,从而将俄罗斯势力连同经济利益一同逐出中东。
叙利亚在武器装备上一直依赖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武器买主,出于支撑国内战争需要,叙利亚政府尽管财力有限,但是仍与俄方签订了近4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俄罗斯在叙利亚也有大规模投资,主要包括200亿美元的油气投资项目,如果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垮台,这些项目和各种协议自然作废。
另外,叙利亚的塔拉图斯港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以外仅存的军事基地,自俄罗斯海军决定恢复远洋例行战略巡航以来,一直在对塔拉图斯港进行现代化改造,力图将其打造成能够保障俄罗斯海军独立舰船和舰艇编队驻泊的现代化基地,战略意义重大。显然,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俄罗斯只有巧借反恐之名,行保卫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之实,才能保住叙利亚这个政治盟友,保住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
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给欧洲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俄罗斯与美国在叙利亚暗中较劲也是基于转移乌克兰危机的战略考量。乌克兰问题已折磨俄罗斯近两年,虽还没有将俄罗斯拖垮,但已经严重影响俄罗斯经济,并影响到俄罗斯的军事投入。美国、欧盟频频以乌克兰问题向俄罗斯施压,按这种趋势,俄罗斯有被拖入不可自拔泥潭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急需将乌克兰这个非常重要的矛盾焦点从俄罗斯旁边转移走。要转移乌克兰危机,就得在其他方面给美国制造出更大的问题。换句话说,俄罗斯需要在中东拿到和美国、欧盟谈判的筹码,然后才能将乌克兰问题的矛盾交换走。基于这种需要,俄罗斯采取了快速出兵叙利亚的策略。
此次中东北非难民危机,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击极端组织不力。美国巧借“反恐”和“保护人权”为名,愚弄国际舆论,打击恐怖分子是假,企图借恐怖分子之手推翻巴沙尔政权是真。自美国主导的叙利亚“反恐行动”1年以来,战果出乎人们意料,并不像美国吹嘘的那样,反而“伊斯兰国”越战越强,地盘和队伍不断壮大。美国“越反越恐”的形势更加严重,还加剧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上百万的叙利亚难民涌向欧洲,形成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长此以往,欧洲将陷入长期动荡不安之中。而这完全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到处插手别国内政引发的恶果。另外,“伊斯兰国”有近千名来自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分子,这些人不除掉,日后必将成为俄罗斯的心腹大患。出兵叙利亚可达成多种作战企图。俄罗斯利用美国打击极端组织不力的短板,另辟蹊径,组成四国联盟,以不同于美国的方式主导叙利亚反恐行动,显然是叫板美国。
2015年10月20日,叙利亚总统访问俄罗斯
从近日俄罗斯空袭并摧毁数十个恐怖分子军火库、油料库、指挥通讯所等战果看,俄罗斯在叙利亚合法政府的配合下,很有可能扭转叙利亚战局,真正重创“伊斯兰国”。只要打击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卓有成效,自然会被世界所认可,使俄罗斯在新的“角力场”中率先拿下一筹,但这必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美国如何扳回颓势?俄罗斯如何守住成果?这场在叙利亚的“暗战”仍将搅动世界。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