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符号到利益边界

2016-01-14 09:05陈童
军事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俄美北极利益

陈童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北极的话题出镜率颇高。一边是中俄海军舰船在联演后高调亮相白令海水域,另一边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上演“北极秀”。俄美两国围绕北极的行动增加,昭示着双方新一轮北极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并日趋白热化,北极在地缘政治与大国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俄美北极博弈中的门道。

回顾过往,国家实力左右战略导向

自彼得大帝时期起,俄国就多次组织探险队对北极进行考察,收集相关地理和地质信息。在18~19世纪的北方探险时期,俄国就有居民居住在北极地区。1867年,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美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北极国家,为日后两国“逐鹿北极”埋下伏笔。

随着国力消长和政策变迁,俄美不同时期的北极战略亦各不相同。总的来讲,俄美两国的北极战略在二战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二战后则调整频率加快,灵活性增强。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冷战处于“苏攻美守”阶段,苏联国力尤其是军力迅速增强,在北极等领土问题上态度强硬,而美国则受制于越战和石油危机,希望通过推动北极区域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抑制苏联的战略攻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尤其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北极问题上全面占据上风,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北极政策与研究法案》、建立北极环境保护战略联盟等举措,努力将北极问题国际化,并得到了其欧洲盟友的认同和支持,获得了较大的发言权。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开始寻求跳出北极理事会框架,提出领土主张。2008年9月,俄罗斯通过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提出3项主要内容:一是加紧地质勘探与圈地;二是进行能源开发,搞好能源外交;三是组建北极部队,保卫北极利益。同期,美国受“9·11”事件、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利益排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于反恐和应对非传统威胁的需要,美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北极政策,明确指出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强调其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的国家利益,并把“满足与北极有关的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需要”提升至北极利益首位。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受限于技术、环境等因素,俄美北极博弈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北极更多地扮演着战略符号、政治工具和谈判筹码等角色。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冰雪融化,北极在资源、航道、军事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从而引发了包括俄美在内的北极周边国家的激烈争夺。

北极不止有石油,其天然气储量也很惊人

聚焦当下,民族性格影响行事风格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国家长期形成且比较稳定的一种共有思想特征。俄美两国民族性格迥异。俄罗斯横跨欧亚大洲、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殊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强悍、勇敢、极端的独特民族性格。正如一句俄语谚语所表达的:“要么全有,要么一无所有。”俄罗斯对领土的占有欲极强,对外政策也时常“简单粗暴”。在北极问题的处理上,俄罗斯主要用武力配合司法手段,力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安全机制。

1948年,苏联科学家在北冰洋洋底发现罗蒙诺索夫海岭,认为它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进而对北极提出领土要求。冷战时期,苏联就开始在北极地区建立军事基地,进行包括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广泛军事活动。2001年,俄罗斯向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员会提出12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主张;2007年,俄在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钛合金国旗以宣示主权。同时,俄罗斯着力强化北极地区军事存在,一是加强军力部署和演训:2014年,成立北极地区联合战略司令部,分批次组建3支北极旅,为北方舰队编列防空集团军、摩步旅和无人机分队,不定期进行战备突查,定期组织大规模实弹演习;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和新型武器列装:新建大量深水港、机场和防空雷达站,为北方舰队建立现代化空中、水面战场监控系统,为防空部队列装“克拉舒哈”IV新型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为北极旅列装新型牵引车、雪地汽车、气垫船等,以提高部队极地生存和机动能力。

反观美国,这是一个由众多种族和国籍的移民构成的大家庭。从独立战争到二战再到冷战,美国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需要一个 “对手”,特别是一个竞争性的意识形态来建构国家身份,保持自身团结。经过“民族大熔炉”的反复冶炼,美国人逐渐形成了独立、进取、自信、务实的美利坚性格,同时习惯于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国际事务,不断地寻找心目中的敌人并加以消灭。因此,美国处理北极问题往往强调安全和利益至上,追求对北极的领导性管理,同时强调国际合作。

美国想在北极地区唱主角,图为美国破冰船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把北极视为与苏联对抗的战略要地,在从阿拉斯加至冰岛的环北极线上建立起导弹防御系统。目前,美国在阿拉斯加驻有2.4万名军人,建有3个陆军和3个空军基地,还有相当规模的海岸巡逻力量和设施。由于陷入反恐战争、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及许多非北极国家的积极介入,美国对北极事务的影响力有所下降。2015年,正值美国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奥巴马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扩大美国对北极事务的话语控制权,谋求在北极治理中的“领导性地位”。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一方面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号召更多国家参与气候变暖的全球治理。

放眼未来,共同利益主导发展趋势

通过考察俄美两国的北极博弈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双方对北极认知的修正过程,以及北极在大国关系中的角色转换轨迹,预测未来的战略走向和北极问题的发展趋势。

俄罗斯对北极资源的开发要比美国早很多,那时人类对北极的认知还是天气恶劣、不适宜生存的茫茫冰原。冷战初期,由于北极是两大阵营直线距离最短的地区,因此双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场,厚厚的冰层也为战略核潜艇提供了天然保护,北极地区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凸显,这时的北极争端实质是为达成某种战略目的的政治手段。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变暖,北极地区资源开发难度降低,北冰洋航道逐渐形成,北极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当前的北极争端,实质是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正所谓利益在哪里,边界就在哪里,北极的角色已从战略符号拓展为利益边界。从边缘性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现了俄美两国政府对北极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体现了北极政策的变迁过程,也反映了北极利益的调整过程。

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将继续奉行当前的北极战略:一方面诉诸法律手段谋求领土要求,另一方面用武力配合其法律诉求。对俄罗斯来说,在盛行“丛林原则”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武力是谋求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保障和手段。国际法的实施,需要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不能单从能源、贸易和战略潜力来解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东西南3个方向受到了美国的战略挤压,安全形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谋求北极领土和航道,能够弥补因为丢失欧洲势力范围造成的后果。北极是俄罗斯国家发展和未来保持大国地位的战略储备,俄罗斯对北极领土的主张,不会因为俄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屈服于目前的经济危机。但俄罗斯人口能否撑起大国复兴这个重担,还需时间和事实的检验。

2014年,俄罗斯在北极新建了军事基地

历届美国政府的北极战略都是在前任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的。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明确了国家目标,划定了利益边界,指明了行动方向,体现了美国在北极地区谋求军事、能源和经济安全利益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提出了和平绿色利用、技术至上、坚持创新、上下联手地方跟进的4项行动原则,并提出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倡导环保与开发并举,在军事上提高美军在北极的军事行动能力,在外交上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在多边框架内寻求国际合作等一系列行动措施。现在,美国北极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国内甚至有人想在北极地区塑造出一个“敌人”,如果真是这样,“冷战”可能在北极地区重演。虽然美国在北极扩张了较大的利益边界,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大搞单边主义行动,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寻求国际合作,可能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北极争夺的实质是实力博弈,除非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或一方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否则俄美的北极博弈将长期处于一个军事上相互制衡、经济上合作共赢的平稳时期。和平利用北极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与目标,这也是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相互依赖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俄美北极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I Love You, Dear China
俄外交部:应给特朗普机会改善俄美关系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俄美将以空前规模缩减武器
北极飞来毛脚鵟
俄总统:俄美将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