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娥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关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3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性格也会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而阅读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关卡,而我们对学生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阅读教育的所具备的意义和重要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由各个不同的因素在相关作用、相互影响之下决定的,教师切勿将阅读教育理解为单纯的灌输,那样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死胡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各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调配与正确的处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使阅读教学达到高效。目前,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尚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形下,我们应该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呢?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对该论题进行一些简单的阐述。
一、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词汇,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阅读的基础是词汇,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力不从心。有的词汇不认识,有的不理解词意,这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也经常要求学生多积累一些好词、好段,或者遇到不懂或不认识的词汇就去查字典。当然,学生词汇积累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教师不能将这种积累局限在课堂上和教材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积累。
我会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并针对书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初中生都渴望能和教师谈论文学,希望能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他们就会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目,并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我也会推荐他们看一些与阅读和词汇相关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等。尤其是《汉字英雄》,学生都非常爱看,还经常准备纸笔,和里面的小选手一起写,并将自己不会的字记下来,之后再去查字典。现在学生的家庭大多都比较富裕,很多学生都用上了手机。为了不让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我就自己下载了一些与词汇相关的应用,如“疯狂猜成语”等,在确认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内容时再推荐给学生。这样,师生共同闯关,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学生就会觉得教师不再是那个总坐在讲台上的人,而是他们的好朋友,能跟他们一起玩、一起学,就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对于教师在阅读上的指点,学生更愿意接受,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让学生的接触面不断扩大,拓宽思维
学生的阅读面要宽泛,不能仅限于一隅。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写过这样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诸葛亮也提倡“观其大略”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能使人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拓宽阅读者的知识面,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以全局的战略眼光去看待所发生的事件,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找到最佳的解决方略。
我对学生的阅读不加限制,只要他们在课外时间所读的书籍是内容健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就好,从不为学生规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只要他们自己感兴趣,想要读什么类型的都可以。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多接触一下不同的阅读类型,也可以拿起报刊杂志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多了,就会想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于阅读的爱好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
我班有一名学生非常喜欢阅读诗歌,对现代诗的一些著名的诗人了解的也很多。于是,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我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战线的机会,让他代替老师向大家讲述一下徐志摩的生平经历与本诗的写作背景。这名学生讲了很多与徐志摩相关的事例。有些事,我尚在斟酌要不要在课堂上跟学生讲这些内容,但这名学生就没有任何顾忌地讲了出来,其他学生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在他讲完后,我对此进行了一些补充。经过这堂课,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口语能力都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大家都想要像他一样多读书,多长见识,并在班级中形成了一个读诗的浪潮。这使得其他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三、以读促思,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学而不思则罔”,这是至圣先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阅读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如走马看花一般地浏览过去,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我总是以问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如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时,我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完成文本的阅读。(1)文中是怎样描述林冲的性格发展过程的?(2)作者在对林冲进行描写时,为什么要把他放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3)通过林冲的性格发展,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首先,它们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得以展开。其次,这些问题都不是那种简单的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而是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才能解答。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细致,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想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鼓励学生的质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要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学完《咬文嚼字》后,我就更是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朱光潜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又如,《警察和赞美诗》一课,课文导读中写道:通过主人公苏比的形象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有个学生通过阅读对这种说法提出异议:小说通过苏比的形象知识幽默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的辛酸生活。这是欧·亨利笔法的最好表现。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独到性,我随机表扬了他的创新思维、大胆发言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在班级中得到发扬光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具有非常重大的责任,也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