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二战后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近年来出现的“去工业化”等问题,结合中国企业赴美进行高科技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以问题导向为视角,对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高科技产业正成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新热点,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美;投资;高科技;产业
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率、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开启了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品和产业,如电影、航空航天、计算机、生物技术、互联网、核武器甚至避孕套。二战后,美国科技产业的产值曾一度占据全球近一半的份额。此后,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快速崛起,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一些关键性要素失去了以往的压倒性优势。2012年,美国科学院发布《迎接挑战:面向全球经济的美国创新政策》,把自身的弱化归结为美国的研发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其他国家商品化和产业化,这引发了美国就业下滑,创新能力下降。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意识到,虚拟经济和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并不能掩盖竞争力下滑的事实。美国必须下决心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再工业化”,通过大幅增加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和产出,试图推动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
二、中国对美高科技产业投资风头正劲
1.现状
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已经从小商品和资源贸易扩展到高科技制造业。2010年以前,除了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业务外,总体上中国对于投资美国高科技还处于仰望态势。2010年之后,中国的投资每年都超过10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4年中国对美投资金额高达95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其中,仅一季度在高科技领域的中国对美投资待交易额就超过60亿美元。虽然截至目前,中国对美国的累积投资额相比于美国对华投资,总体上还有不小差距,但近几年的激增势头已相当明显。
从地域来看,赴美进行高科技产业投资的中国企业大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领域也从最初的电子设备、机械零部件扩展到新能源、生物技术、航天航空和高速铁路等。2015年9月,由6家中国公司联合组成的中铁国际公司与美国国际快线公司成功签约,在中美两国引起强烈反响。
一方面,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激励政策,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自身对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是中国对美高科技产业投资大幅增加的内因。
2.影响
中国政府为帮助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业务而不断出台的优惠政策已经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高科技企业来到美国,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更低价格、更好服务和更多产品。然而这种冲击不可避免为美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已经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近年来对美国的投资激增,也为美国就业市场带来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科技产业在美投资,已经为美国本土创造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进而对美国宏观经济稳定带来正能量。
对美国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不信任以及担心本土技术和人才的外流,成为目前美国防范和警惕中国投资的最主要因素。两国如何直面现实,坦诚对话,务实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未来数年中美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三、下一步怎么走
1.正面理解美方关切
美国的担忧并不是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大步迈进引起美国焦虑并不奇怪,而中国在过去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引发的大量侵权盗版行为更加深了美国人的这一印象。如果我国想优化国外投资市场准入,使得在海外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更加顺畅,那么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应有所改变,正面理解美方的关切。
2.继续为企业减负
我国从计划向市场的过渡中,大量企业推动着高科技对外直接投资。然而,企业的创新需要更好的法律保护和更多的决策自由。我国政府应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规定,放弃“政府指导”的模式,给对外投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更大的自由度,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减轻美国对于中国政府参与商业行为的恐惧。
3.改善外商在华投资环境
美国企业经常抱怨中国繁琐的审批制度、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和诸多针对外企的歧视性规定。在保护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同时,未来我国应更加开放市场,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高科技企业给予平等的市场机会和税收优惠,减少外资企业在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这也是国外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1]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US 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14 年2月
[2]2012美国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美国商务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
[3]迎接挑战:面对全球经济的美国创新政策.美国科学院,2012
[4]Rhodium Group.China Investment Monitor.http//rhg.com/ interactive/chinainvestment-monitor.2014-07-30
作者简介:
李宁(1979-),男,汉族,北京市人,,职称:工程师,学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