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探索

2016-01-14 19:29李煜科徐佳琳王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工科

李煜科 徐佳琳 王晖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鲜活的部分,是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要集中营,更是发扬创新精神的基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新鲜力量的责任。工科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工业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生产、建设及服务等岗位能够利用原先所具备的知识,加以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得到最优效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围绕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性,对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065-02

“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被称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就是这样以他的不妥协和创造力,摘获了数学的夜空中无数夺目的星辰。在节奏快到使人有些窒息的今天,知识经济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的时代,创造性的知识产品和创新型人才成为整个社会最为迫切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诸多要素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在美国,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正成为一种制度化理念。科研创新领域的先行者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凭借其卓越的科技领导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涌现了大量高水平创新成果,而MIT在其使命阐述中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科技领域发展知识与培养学生,为21世纪的美国及全世界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机械、造船、钢铁、化工等传统工业迅速发展,在国家发展如此紧要的关头,急需高素质的工科生和工程师,因此,高校工科类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专注于学科专业教学,注重培养“实践型”、“专才型”、“适应型”等各类人才,把“谋职”的取向放大化,忽视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步履维艰。

一、工科创新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和建设节奏,使得创新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必须在常规思维中寻找独树一帜的突破口,培养的学生必须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拥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工科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完备的知识。首先,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工科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辩证思维力,形成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其次,还应该充分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到各科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科学思维方式的敲门砖,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创新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2.较强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发现问题,而问题就是一切创新的出发点。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工程专业技术的操作性和熟练程度,以及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操作性较强的能力上。实验仪器的学习和实验室的利用在此显得格外重要,校外实习的经历也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持续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工科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在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是最应被强调的两大内容。创新精神有助于在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占据有利地位,能够有能力担负起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的经营管理工作;具备了创新能力,指导创新行为,活用在实践中,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工程管理和生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把创新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高昂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多,是工科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更何况在具体问题中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也会发展出不同的分支,单纯的个体无法掌握所有的工程知识并将它们熟练运用。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走向社会后大都活跃在生产、管理或服务的第一线,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工程的设计和各项问题的决策,这就需要集体来共同完成。集体的力量往往大于参与工作的个体力量的总和,团队的合作能更加高效、完美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工科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是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二、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从古代沿袭而来的接受式教育模式(即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我国一直被广泛应用,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给我国高等教育以重大打击,“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在教育理念上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接受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推崇以下几种教育模式。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教师在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阶段的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状况日新月异,大量的技术在发展的洪流中淘汰,许多高校教师原先具备的学术知识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的人才自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尤其是一些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授课上限制在课堂教学内,对社会实践有所忽视,很难培养出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学生。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除了储备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紧跟国际、国内发展的脚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传授给学生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作为创新的主体更应体现其主动性,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桎梏,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中也将发挥能量。endprint

2.支持课外教育,实现校外知识的引进。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课内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知识系统而完备;课外教育依附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对课内教育进行强化和补充,侧重于理论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兼顾,万不可只重视课内教育,而忽视课外教育的重要性,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一个开放性、扩散性的平台,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是人才蜕变升级的主战场,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可以加速其过程。坚持校内厚重的基本教育,争取校外活跃的拓展教育,丰富教育形式,使教育的大门向各方敞开,营造了一种创新教育的社会氛围,实践活动也从校内扩散到校外,其影响不容小视。

3.从繁重的理论中解放,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应强调过度连贯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广博,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囿于追求理论知识精度和深度,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因此,必须改革教育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来解放学生的思维,发扬年轻人固有的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评价学生除了参考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综合考核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机制,改变以理论为先的教育思想,在开拓、创新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争取严格而又灵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天地。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定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特殊要求。

在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指导下,“创新”永远是最富有活力的理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已进入执行阶段,我国将把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院校在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念,突破旧有模式,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碰撞出夺目的火花,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联系与结合,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秀萍,李二超.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EB/OL].2013-05-19.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cLwwtL2F5hQIGI6Ve0lM

iF9itdjgWaeM5MtTTBdf6pk6jsHzWhiYPcWxMLEx-FF62Bs

xgNtJk7vRKuSXOJeBLj59a5OuqXwwCqT_EVooLFq

[2]陈爱华,吴伟,陈勇.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2,(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工科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