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明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但是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究竟为何运动员会出现运动损伤,应该采取怎样的预防对策,是当前高校排球教学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以期提高排球训练的科学性,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排球运动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排球运动虽然没有足球、篮球等项目那么激烈,但是一些技战术动作的运用还是存在运动损伤的风险,若不加以预防,不但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和进度,还会给你造成伤病隐患,影响职业生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如果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那么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轻者影响运动员的学习和工作,重者则会造成运动员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这样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排球运动损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特点与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一)损伤预防观念落后
在如今的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技战术工作的教学十分看重,在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却忽视了运动安全教育,未能培养学生安全预防观念。排球运动不必足球等竞技项目那么激烈,但是技术复杂,训练动作多样,移动、跳跃频繁,在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若不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损伤预防观念,将会对训练及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调查显示,排球运动中,易受伤的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以踝关节、膝关节和肩带易受伤为主。这主要和踝关节、膝关节和肩带的解剖结构与排球运动中弧线助跑、 起跳技术等特点以及运动员动作错误有很大关系。
(二)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之所以会出现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全身运动、手部活动等不充分,身体机能未调动起来,在完成防守、扣球等高强度训练的时候,难免会造成运动损伤。
首先,就踝关节而言,最易出现的踝关节损伤为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 排球运动中有很多弧线或斜线的助跑,在运动员扣球的过程中,当他助跑到最后一步时,常常会右脚迅速上前一步,之后左脚及时跟上,踏在右脚之前,两脚尖稍向内转,着力点从脚跟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然后猛力蹬起扣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运动员都会存在右转幅度过大,再加上右脚在踏落时,常常会足尖上勾,并伴随足部外翻,在这种情况下,踝关节内侧韧带处于拉紧状态,踝关节外侧韧带处于挤压状态,因而很容易造成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再加上运动员在移动时,前脚掌内侧需要蹬地发力,就更会增加了踝关节的压力,从而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发生。
其次,就膝关节而言,在排球运动中,最易出现的膝关节损伤主要为髌骨劳损和半月板损伤。 髌骨劳损主要是运动员起跳和落地时的放脚屈膝和各种屈膝转动动作的完成造成股骨的滑车面和髌骨的磨损,以及髌腱反复牵拉所致。半月板损伤则为运动员在起跳或落地屈伸膝部时,半月板上面沿股骨髁的半月板区的滑动,膝关节过度内叩或外展所造成的。就肩带而言,排球运动中,最易出现的肩带损伤为关节囊韧带损伤和肌肉损伤。造成这两个部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肩关节为多轴关节,相互连接的关节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关节曩松弛而薄弱,关节韧带也较少而弱,因而本身容易受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到位的错误动作所导致的。
(三)排球技术规范性差
排球运动技巧性较高,技战术动作复杂、多样,动作结构、方法也较为多变。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当前的排球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人体工学、力学特性。掌握了这些标准的技术工作,理论上是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然而,在排球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未能有效地掌握这些技术工作,动作规范性差,诸如在在传球的时候,未能使用规范的传球动作,出现大拇指超前、双手未呈半球状等错误,这样自然会出现运动损伤。
(四)学生运动负荷过大
排球运动进攻必须上网,将排球击入对方的场地,所以一般来说,排球得分主要是通过上手发球以及扣球。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对这两项训练过于频繁,手臂鞭打击球次数过多,势必会导致肩关节软组织的劳损,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肩周炎。此外,排球扣球需要运动员全力跃起,这样的动作必然会加大下肢关节受力,一旦超过运动负荷,很可能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二、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一)加强损伤预防观念
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安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损伤预防观念和意识,加强对学生的运动损伤教育,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机制、危害,从思想认识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更为科学地完成教师安排的训练任务。损伤预防的观念应该贯穿到排球运动的始终,要时刻警醒学生,让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运动训练训练安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做足训练准备活动
在正式教学和训练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足够准备活动,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准备活动内容,让准备活动成为教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般性准备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排球运动的具体需求,安排专项准备活动,为专项动作的完成提前“预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运动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还能活跃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流量、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韧带的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三)规范排球技术动作
排球技术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已经形成了完成的技术工作体系、标准。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规范自身的排球技术动作,以更为科学、符合人体规律的技术工作,进行训练。如果技术动作不正确,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准确、科学的排球基本技术工作。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在排球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避免运动损伤。
(四)避免运动负荷过大
排球运动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训练的集中度也比较强,在扣球、传球等方面的训练比较密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不有意识地控制运动负荷,一旦运动员运动负荷过大,难免会出现各个部位的损失,诸如手腕、踝关节、拇指、膝关节等。为此,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与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等相适应的运动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提高训练效果的基础上,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重视运动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排球运动员科学、合理地运动与训练的基础上,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预防能力。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以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为主,且不同的运动方式也会影响运动损伤率的情况。导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运动环境差、运动员自身身体状态不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错误、运动员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教师的组织教法不当等。针对这些原因,要想预防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运动环境、进行运动前全面了解自身情况、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加强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等。
三、总结
排球运动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训练强度较大,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若缺乏损伤预防观念、准备活动不足、技术动作不规范、运动负荷多大,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为此,加强对排球运动损伤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戈胡蓉.浅析排球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 刘晓栋,杨记柏.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与预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5.04.
[3] 陈雷.浅析排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对策[J].科技视界.2015.08.
[4] 董先锋,王瑞民.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J]. 安康学院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