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凌霄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分别用童话和小小说测试小学五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三种词切分方式文本的阅读理解(即正常书写、字间空格以及词间空格模式)探讨不同词切分模式对于初级和熟练阅读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两种程度的读者均无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对字间空格和词间空格模式对阅读的作用提出质疑。
关键词:词切分;字间空格模式;词间空格模式;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86-02
一、引言
汉语中“字”是最小、最自由的文字单位,是一種视觉形式;“词”是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实体单位,是最小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彭润泽、李葆嘉,2002)。大多数词有两个汉字构成,有些词只由一个汉字,或由三个或多个汉字构成。在汉语的书面文本中,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标记。这一方面,汉语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在拼音文字的书写系统中,词与词之间有空格,根据这样的词间边界信息,读者很容易识别单词。由于汉语词与词之间缺乏边界信息,识别单词时,读者需要具备一个词由哪几个字构成的知识。如果这方面能力欠缺就会影响阅读理解。
有些研究者探讨了是否在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作为标记能促进读者的单词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沈德立等(2010)以眼动仪为实验仪器和测试手段,探讨了四种文本方式(即正常无空格、字间空格、词间空格和非词间空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他们发现文本词间有无空格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没有显著影响。Inhoff等(1997)也是运用眼动研究手段,考察了三种文本呈现方式(即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和随即空格)对汉语母语读者的影响。同样,他们也发现文本词间有无空格对眼动指标(如注视时间、眼跳幅度等)没有影响。相似的研究结果还有Bai等(2008)的研究。这些研究似乎显示在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对读者的单词识别没有促进作用。
但是,有些研究结果却显示词间空格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力或阅读速度。如Hsu & Huang(2000)采用反应时记录法探讨读者在正常无空格和有词间空格条件下读者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正确率。他们发现词间空格不影响阅读理解正确率,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尤其是当文章比较难时,词间空格可以帮助读者识别单词。李德健等(2007)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将阅读效率定义为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程度的乘积。他们对某小学三到六年级12个班共516名学生进行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文本的阅读比较,发现词间空格模式不同程度地提高各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鉴于到目前为止词切分方式对阅读的影响没有定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它的作用。另外,词间空格对不同阅读能力读者的作用也许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探讨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正常书写、字间空格以及词间空格模式三种词切分方式是否对初级阅读者产生影响?
2.这三种词切分方式是否对高级阅读者产生影响?
三种词切分方式举例:
1.正常书写模式:小明今天去上学。
2.字间空格模式:小 明 今 天 去 上 学。
3.词间空格模式:小明 今天 去 上学。
另外,初级阅读者指阅读能力较弱,阅读心理较不成熟,阅读经验较少的阅读者,本文将小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作为初级阅读者样本,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熟练阅读者样本。
二、实验一(初级阅读者)
1.被试。来自于湖北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50名参加了实验。年龄在10~11岁。母语均为汉语。学生受试前均未接触过词间空格模式文本的阅读。
2.实验材料的编制。实验一的阅读材料是一篇童话,长度为817字。测验题目设计了5道,均为客观题,满分为50分。
这篇童话按三种不同的词切分模式进行分词。《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作为分词标准。
3.实验过程。阅读时间的估计采用经验法和抽样法结合的手段,确定阅读时间为三分钟。150名受试被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3个组。受试的阅读部分和测试部分独立分开,即做测试题时不允许看文章。三分钟后,教师统一收取阅读卷。然后教师向每位受试发放测验卷,要求在六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
4.实验结果。150位受试中,有效答卷为148份。
表1显示小学生在三种书写模式下的阅读平均得分和标准差。方差分析用于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145)=1.54(p>0.05),这说明三组之间的阅读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断出初级阅读者使用三种不同的分词文本对阅读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词切分模式对阅读的影响,实验二将选取高级阅读者为实验对象。
三、实验二(高级阅读者)
1.被试。来自于海南省某高中100名学生名参加了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6~17岁(海南学生入学年龄普遍比内地省份学生晚1年)。母语均为汉语。学生受试前均未接触过分词书写模式。
2.实验材料的编制。实验二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小说,长度为926字。试题共有9道,满分为9分,按三种不同的字符切分模式进行分词。
3.实验过程。100名受试被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3个组,分别发放三种阅读文本,5分钟时间到后,教师统一收取阅读卷。然后要求他们在10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
4.实验结果。100位受试中,有效答卷为95份。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92)=0.483(p>0.05),这说明三组之间的阅读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断出对于高级阅读者来说,正常书写模式、字间空格模式以及词间空格模式对阅读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正常书写、字间空格以及词间空格模式三种词切分方式对初级和高级阅读者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初级和高级阅读者,词切分模式阅读理解没有显著的影响。沈德立等(2010)、Inhoff等(1997)和Bai等(2008)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也很相似。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本是为了通过使书写单位以意义单位统一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进行分词。但结果却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对读者并没有帮助。这种结果也许是小学高年级和高中学生通过多年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单词识别的过程能够自动完成,因此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对他们的单词识别没有帮助,进而对他们的阅读也没有帮助。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也许对单词识别自动性程度不是很高的学生(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起作用。由此,为了进一步考察词间空格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有必要进行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受试的研究。
本研究由于考虑到不占用太多受试的时间,阅读测试题量比较小,测量工具的信度也没有检测。为了进一步探讨词切分方式对阅读的影响,有必要对不同阅读程度的读者分别进行考察。同时,研究者也需要探讨更合理更准确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Bai,X.J.,Yan,G. L.,Liversedge,S.P.,Zang,C.L.,& Rayner,K. (2008). Reading spaced and unspaced Chinese text: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34:1277-1287.
[2]Hsu,S-H,& Huang,K-C.(2000).Interword spacing in Chinese text layout.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91:355-365.
[3]Inhoff,A. W.,刘伟民,王坚,符德江.汉语句子阅读中的眼动与空间信息的运用[A]//汉语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96-329.
[4]李德建,李秀芬,陈建林.词式书写对小学生阅读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0-64.
[5]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范晓红.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0,(2):159-171.
[6]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常用词表[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