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热型寻常痤疮60例临床观察※
毛燕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一科,北京101300)
【关键词】痤疮,寻常;六味地黄汤;二至丸;中药疗法;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8.025
【中图分类号】R758.733.053.1;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8-1193-02
作者简介:毛燕(1983—),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及中医杂病临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04-23)
※ 项目来源: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编号:2009-JC-26)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有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等多种损害,多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可自愈或减轻。中医称痤疮为“粉庇”、“面疮”或“酒刺”。2013-01—2014-01,笔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热型寻常痤疮60例,并与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5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17例均为我院高才达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8岁,平均(23.2±1.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平均(3.0±0.6)年。对照组57例,年龄最大34岁,最小15岁,平均(24.5±1.2)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个月,平均(3.1±0.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肾虚血热型:患者面部散生红色痤疮,时起时落,伴有手足心热,烦躁易怒,腰膝痠软,咽干口渴,女性月经不调,经前痤疮生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1.2.3临床症状评分标准①皮损个数。正常:<10个,记0分;轻度:10~30个,记2分;中度:3l~50个,记4分;重度:>50个,记6分。②皮损形态。正常:无黑头或白头,记0分;轻度:黑头或白头粉刺,记2分;中度:黑头或白头粉刺,伴丘疹,记4分;重度:黑头或白头粉刺,伴丘疹、脓疱,记6分[1]。
1.2.4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属于中医辨证肾虚血热型;年龄15~35岁;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5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对本药成分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属于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近2周服用过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或1周内外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2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泽泻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蒲公英20 g,知母10 g,生甘草6 g。日1剂,应用我院药剂科煎药机煎成2袋,每袋200 mL,早、晚饭后各服1袋。
1.3.2对照组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10)50 mg,每日2次服。
1.3.3疗程2组均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1.5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皮损消退率≥95%;显效:95%>皮损消退率≥70%;有效:70%>皮损消退率≥50%;无效:皮损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1]。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 s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 s
治疗组(n=6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7)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9.26±2.3613.26±2.223*△9.39±2.2104.87±2.75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
3讨论
寻常痤疮在中医古籍多有记载,历代医家认为,引起的原因很多,如风热、肺热、血热、肠胃湿热、肾阴不足、冲任不调、痰瘀凝结等,现代亦有许多医家主张用清肺之法治疗寻常性痤疮。高才达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肺胃热毒、瘀热互结仅为寻常痤疮发病之标,而素体阴虚不足、相火妄动却为发病之本。寻常痤疮主要由于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理,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瘀滞而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肾阴为人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源泉,具有滋养、濡润机体和制约阳热等功能。肾阴不足将导致肾之阴阳失衡,天癸相火过盛,故肾虚血热是最主要的病因。治以滋肾阴、凉血热为主。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用来滋阴补肾,用以治疗小儿囟门不合,后世多用于治疗腰膝痠软、耳鸣耳聋、遗精盗汗等肾阴不足之证,而二至丸出自《扶寿精方》,亦用来治疗肝肾阴虚之证,高才达主任医师将两方合用旨在补肝益肾,凉血消疮。
本研究用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方中,生地黄味甘纯阴,长于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珍珠囊》称本品“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涩精固肾;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四者共为臣药。牡丹皮清热凉血,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浮热,又能散瘀消痈;肾为水脏,肾虚每致水浊内停,故又以泽泻利湿泄浊,使邪有出路;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泄肾浊,又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知母清热泻火;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五药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凉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3];生甘草有抗菌、消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3]。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为半合成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选择性分布于皮脂溢出部位,故用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可滋肾凉血消疮,用于治疗肾虚血热型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9,143.
(本文编辑: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