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 734000)
浅谈中学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与评价
王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734000)
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改将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加强摆在了首要位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素养,教师就必须重视对习作的指导与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致力于解决作文观点的阐述以及材料的搜集、整理、剪裁等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彰显个性化创作。
关键词:新课改个性化作文指导评价
DOI:
作者简介: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9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其基本内涵是“自主”“真实”与“创新”。可是,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又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缺失个性化指导的作文教学将直接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个体有差异,思想更不可能一致,作文指导与评价也理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只有个性化的作文指导才能促进学生表达心声、展现生活,从而提高写作水准。如何使学生习作体现出鲜明的个体特征,达到真实表达自我意愿的效果呢?这就完全需要教师对个性化作文进行正确而有效地指导和积极健康的评价。
开展个性化的作文指导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改理念的活学活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养分”。文学作品高于生活而源于生活。而且,生活、经历是创作的源泉。而学生毕竟年少,见闻较少,这肯定不利于写作,至少是写不出有个性、有价值的好文章来。所以,学生总是觉得写作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出个性,写出新颖,首要任务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摄取到“养分”。当然,教师还要密切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使他们学会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进而写出个性化的优秀篇章。
2.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开拓写作思路。教师所给的作文题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选材余地,有求新、求异的发挥空间。如果作文题目限制太死,选材的范围又狭窄,学生“无从下手”,自然就不想写也不愿写,更写不出有个性的好文章。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讨论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题目,体会作者的匠心,或类比相关题目,求同存异,或审查题目重点,进而确定文体和中心;也可以读一篇短文,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经过多次作文审题方法指导后,学生就能明确题意,紧扣题目作文了。
3.指导学生作文的立意与剪裁。在下笔之前先立好“意”,就能深刻挖掘、平中见奇,就能写出见地独特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确立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中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不拘形式、不划框框,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水平自由地选择表达形式,驰骋发挥。在写作方法方面切忌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切忌形成“八股”文,从而弱化“个性”,也就无所谓文章的生命力了。
4.关键还要想方设法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个体的写作欲望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习作指导活动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大谈特谈写作方法,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作文的基本特征“真实”要求的就是感情的真实,这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提出的,教师也应该做到真情流露。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必须“动之以情”。
不管怎样讲,对学生习作正确有效的指导,将有利于作文课程的开展,还可以借助作文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充满个性的作文要求所作的评价也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2003年颁布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把作文评价提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首位,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及综合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1.教师的讲评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当然,考虑到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情感特别敏感,教师要注意评语的选取,不能对写得好的全盘肯定,也不能对写得差的一概否定,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不敢写作文,更不敢让教师评作文。
2.评语要富有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教师拿到学生习作时,先应该马上理出思路,迅速分析其体裁和写作特色,然后再从作文本身去搜寻一个合理的理由表扬学生。
3.作文讲评中要尝试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而忽视了其他的评价主体。其实,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得到改进,而且能够消除个别学生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论更加客观,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互动评价,譬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班与班互评等形式。这样既能让学生全体参与,又能提高评判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使习作这一学习环节达到互动交流的效果。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评中要淡化习作的得分和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品评与反思。
总而言之,在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与评价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赏识少一点埋怨,多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少一点“鸡蛋里面挑骨头”,让学生获得坚持写作的勇气和成功的喜悦。尤其是给学生习作的评语,本事能够体现师生间自由、平等的对话,虽寥寥数行但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震动,字里行间包含教师的深情厚爱,使学生获得创作的原动力。而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感情,“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时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人的技巧,习作也会“繁华落尽见真淳”,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如是,学生就会形成自觉写作的好习惯,也就离“易于动笔”和“乐于写作”不远了。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王珊,男,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30余年,研究方向为初中作文教学。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