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日 (北京西藏中学 100029)
新课改背景下导学案的尝试使用与思考
蓝天日(北京西藏中学100029)
摘要:导学案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的新生产物。很多一线教师都在尝试使用导学案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导学案的尝试使用效果进行思考,认为对于初学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习题课入手,改变教师课堂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观念,鼓励学生勇于展示,教师再恰当地进行指导和讲解,循序渐进,方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展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65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讲后练,我教你学”,学生多数反映课后习题不会做,教师也常常感慨题反复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还是不会。其实这样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听不懂,习题又不会做,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更需要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线的学校和教师也在钻研着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促进课堂的高效性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新生产物[1]。导学案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2]。如果说导学案的设计在课堂高效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那么,导学案的使用将是导学案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笔者作为新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尝试使用导学案进行物理教学,并不断地反思这个过程,怎样使用导学案才能真正使导学案发挥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呢?
“合作学习”是导学案导学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设计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学案,并在实际课堂中使用。一开始并未分小组学习,而是将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以导学案为依据进行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学生的独学。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课堂效果和原来区别不大,导学案仿佛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练习和课后检测。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是没有培养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那么,学习小组的建立正是导学案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因为缺少了认同的自主合作学习必定只会流于形式,不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循序渐进,从习题课的教学入手,让学生开始着手动起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建立学习小组,一是要寻找对物理有兴趣,愿意学,积极认真负责的学生,以这类学生为中心,合理地建立学习小组,使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每一次的学习和讨论都由小组长来组织本组的讨论交流,使小组活动充分有序。二是指导组内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讨论,该做的笔记及时地记下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组内成员对自己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充分理解的,并能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采取这样的一个方式,导学案的使用才不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导学案的使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展示环节。这个环节既要求展示者能够流利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求听讲者能够虚心认真听同学的展示,并记录下疑虑的问题,最后听讲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质疑和辩论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理解。对于初学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来说,要使导学案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建立学习小组后,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观念。笔者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曾放手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但是愿意展示的学生也就是平时较为积极的学生,没有能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观念,更多地取决于学生有没有从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还是可以从习题课入手,在习题课中先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展示能力。具体的操作可分为三步:其一,将要讲评的作业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并决定由哪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其二,课堂上由学习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讲评习题;其三,听讲者提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展示者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及不明确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奖励机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展示的过程中来。当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肯定之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成就感,成就感的满足就会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优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改变对物理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试图寻找成就感[4]。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慢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待到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之后,导学案的融入将变得较为顺畅。
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变观念,有效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一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即授学生以鱼而不如授学生以渔,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充分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一是在学生讨论时,包括课堂上或者课后的讨论,教师要适当地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领悟其所讨论的问题。二是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对讲解要求就要高于一般的讲解方式,尤其是在新授课中使用更加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掌握及全堂的把控能力,相对而言,从习题课入手是相对要容易掌控一些。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习题课入手慢慢地锻炼教师的讲解技巧。一是教师要有敏锐的倾听能力,很好地抓住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的困难和卡壳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开始讲起,把学生思维的疑点突破。二是教师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思维顺序,学生一下反馈的问题可能较多,那就更要求教师能高瞻远瞩,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起来,再讲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5]。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疑点突破了,教师也能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把握当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于初学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既不是让学生完全自学,也不是教师放任学生自流,可以从习题课入手,改变教师课堂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观念,鼓励学生勇于展示,恰当地进行指导和讲解,慢慢地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由此再将导学案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发展到各种课型当中,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总之,经过不断地尝试,导学案的更好使用既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又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成为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载体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浅谈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的使用[J].教育前沿,2014(1).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3]秦然.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物理习题课自主学习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乔艳青.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J].考试周刊,2011(4).
[5]秦然.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物理习题课自主学习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13.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