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1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快乐阅读谈点个人看法。
一、快乐阅读 ,激发读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一是多表扬。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口头称赞、目光赞许、红花奖励……都会使学生倍受鼓舞,都会使学生情趣倍增。但表扬应注意灵活的运用方法,抓住恰当的时机。二是运用丰富的形式。单调的形式,会使学生读的口干舌燥,从而挫伤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因此,引导学生读书应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比赛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交叉进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会读得津津有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练习读书的机会。即在比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指名读等这些读书活动,不能只注意到几个好学生,要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愿望和读好书的信心。
二、快乐阅读,指导读的方法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阅读方法则直接关系着阅读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曾国藩的体会是:“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鲜明地告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和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对于“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以书为例,指导学生何时何书宜缓宜熟,何时何书宜速宜多。
(一)选择书籍,与书为友。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二)浏览性阅读,提高速度。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倡和鼓励他们读名著。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放宽要求,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饱满,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较快。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以走马的速度,但主要目的在于“观花”。要引导学生读后要合书而思,回味和品评书中的主要情节、事件和人物,达到阅读宜速、收获宜多的目的,并逐步形成快速阅读能力。
(三)吸收性阅读,汲取营养。
就是要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四)摘批法,手脑并用。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五)做读书笔记,展示笔记,互相促进。
要求学生平时做好读书笔记,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各类读物中引人深思的话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段落,以阅读卡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摘录,对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可以复印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可以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涂鸦,制成精美的画册。这样日积月累,从书面的有形语句集逐步升华为大脑中的无形词汇库,进而形成语言的积淀。然后每月定个日期为读书交流会,把各自在这个月来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相互促进,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
(六)思想沉淀,提高素养。
要引导学生注重思想积淀。读书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感召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广大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及人物,对引发共鸣的思想、触动情感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读书笔记、日记、自主作文等形式谈感想和收获,久而久之,从单方面、零散的认识逐步融通为联系的、发展的思想性,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形成思想的积淀。
要引导学生注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你要把生动的、令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在装进去以后,还得操心,不要让它变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离巢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刺激学生的词汇储备,防止“令人心情激动的词”干枯。比如,可以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交流展示、选择自己近期内最精彩的摘录汇报等活动,让学生储备的词汇经常“离巢”放歌,进行有效的周转,把平时的积累变成语言和思想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动态的学习和生活才是“周围世界”真正的美。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快乐阅读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阅读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快乐阅读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