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2016-01-13 15:29邹琳琳曹永梅
雪莲 2015年30期

邹琳琳 曹永梅

[摘要]结构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取代了其时正甚嚣尘上的存在主义,与现象学共同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两大思想流派。可以说,在对结构主义千姿百态的阐释中,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结构主义应该源起于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本文试从结构主义的起点即索绪尔的语言学四大原则来探讨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并从正反两方面对这一影响做出评价。

[关键词]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聚合与组合;历时与共时

一、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基础的特质

作为二十世纪的一大思想流派,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可见一斑。可以说,正是结构主义开辟了文学研究的一条新路径,即将研究重心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转移到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众所周知,结构主义奠基于索绪尔的语言学基础之上。作为结构主义的开山鼻祖,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出的四组关系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功不可没。

首先是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索绪尔看来,个体的语言活动叫做言语,而制约这种言语活动的规则叫做语言。由此区分,确立了语言优于言语的地位。索绪尔的这种偏重,在后期就产生了对结构的分析研究,从而产生了广义上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文论对结构的倾心就是对文本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然后得出文本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特质就是“祛主体的中心性”而建立语言学的本体论。其次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能指是一种声音的形象而非声音本身;所指是实物在心灵中引起的概念而非实物本身。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这里,语言符号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在传统语言学看来,能指总是指向所指,但由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事实上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裂缝。后面我们会看到,这种对能指与所指的区分会给文学理论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再次是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结构主义思维方式认为,意义并非产生于事物本身,而产生于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当中。最后是共时与历时关系。无论是共时还是历时,都表明了语言学研究的并非是独立的东西,它要求“从总体来考虑符号”。这引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另一特质,即注重整体性。

二、结构主义带来的文学理论的转向

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就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反思与理论概括。在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一一本体论阶段(研究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认识论阶段(研究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语言论阶段(研究中心经过两次大转折,从对作者的研究到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再到对读者接受的研究)。具体来讲,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祛主体中心”的特质可知,结构主义是一种科学主义文论,提倡科学的理性的研究方法,避免主观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移植,产生了阐释诗歌文本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通过对其扩展,产生了有关于叙事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其进行改造,产生了关于文学的符号学理论。其次,一方面,对能指与所指的区分和注意到它们之间的断裂,产生了看待文学的新视角;另一方面,在结构主义语言学那里,意义浮现于能指与所指联结的关系中,重要的是所指。拉康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既然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式不牢靠的、临时的,那么能指就处于所指之上,因为它决定着所指,支配着意义的产生。再次,对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的分析引出雅克布森对隐喻关系与换喻关系的探讨。从小的方面讲,人们认为,隐喻关系是诗歌的主要手法,换喻关系是散文的主要手法。从大的方面讲,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作者本人,对现实世界等等的一种隐喻和换喻,文学作品就建基于这种隐喻与换喻关系之上。最后,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

三、结构主义文论的正反两面

如前所述,结构主义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但另一方面,其结构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又是非常大的,这同样影响到了文学理论。

首先,从以上这四组关系的提出中可以发现,结构主义语言学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之上。这种哲学特质的兴衰成败同时也成为结构主义兴衰成败的最大原因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一方面,二元对立是科学的手法,能够产生可操作性非常强的科学的文学理论,比如叙事学、符号学等。另一方面,具有悖谬的是,这种二元对立事实上本身就建基于人类的主观想象之上,因而它是建立在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上的东西。这种不确定性移植到文学理论当中,就产生了对文学文本的理想主义解读的危险,过度阐释也是其一大病症。

其次,结构主义转向作品本身的研究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但不得不说的是,结构主义将文学文本当作一个封闭的结构,这种做法孤立了文本与作家、世界、读者的关系。事实上,正如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抽象的语言系统结构的研究,执着于对意义的追寻一样,结构主义文论也执着于对文本故事本质的追寻。“追求共同的本质,追求普遍性,是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传统,这个传统在近代得到了科学方法论的支持与加强。它的根本问题是轻视个别性,忽视差异性。”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结构主义“祛主体中心”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文学理论。结构主义本身是以取代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崇尚主体”的哲学而闻名的,但1968年的“红色风暴”似乎是萨特式主体性哲学的再一次复活。结构主义文论在诞生之初,本来是以其科学性将文学理论从主观主义的泥潭中拉出,但在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又因其科学性而遭人诟病,因为其将结构置入作品研究的中心,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总体上讲,对待结构主义,我们应该继承其科学性的研究手法,同时复兴被结构主义语言学所消解的时间维度和人这一核心要素。结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文学的新的维度和出发点,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