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93-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这里所说的“后进生”并不是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而是指思想道德认识方面比较差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把犯错误的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暴风雨似的,让学生无所适从;哪怕是学生不经意的犯了个小小的错误,表现较差,也不轻易放过他们,甚至请来家长,把孩子的错误扩大化,夸张处理,尤其是班上的“双后进生”,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如何转变,让老师的心愿、希望,变成学生的自愿行动,更重要的就是走进学生心中去,与学生搭起一条“心桥”,让他们也能“发光”。
一、想方设法地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
差生之所以差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成绩。由于成绩差,感到前途无望、破罐子破摔,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导致成绩差。对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选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力求使教学形象生动有趣,把差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发差生的兴趣。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向他们提问,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采用“起点低、步子小”的方法,运用“跳一跳,够得着”的技巧,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热爱学生,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中的家庭环境中,是在一片赞美,呵护声中长大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所以少年儿童调皮捣蛋,我行我素是经常有的,对这些学生不能“气”也不能“压”,只能坚持说服教育。黄某是班上调皮捣蛋,特淘气的学生,他在众人面前总爱好出风头,想引起别人注意。课堂上老师提问,他有时会站起来说几句俏皮话,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一天,我正在讲《手》一课,同学们都不得在为陈秉正有这样的一双手所感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黄某站起来问:“老师,陈秉正的手是什么样的?”我按课文的意思给他做了简单的解答。接着他又问:“老师,我的手也同陈秉正的一样吗?”这一说,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而是稍为调整一下课堂秩序,继续我的讲课。课后,我和他在树荫下站着,他满以为我一定要批评他一顿。我让他坐在花池边,对他说:“老师现在单独回答你课堂上提的问题!”他一听,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不同陈秉正的。”我说:“不,你的手也有和陈秉正相同的地方。暑假里,你帮助邻居家割禾,这是一双勤劳的手,也是一双助人为乐的手;那次你拾到五元钱能交还失主,这是一双拾金不昧的手。”接着我又说:“课文中陈秉正不是这样讲吗?‘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也应用手学出好成绩来。你想想,上课好逗大家笑,耍小聪明,学调皮,学习认真吗?能学出一双好手么?”显然,我这番恳切的谈话,触动了他的心弦,我们之间的心灵之桥搭上了,他那忐忑不安的神情消失了,很惭愧地对我说:“老师,今后我再也不捣蛋了,有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指出,我一定改正。”
三、以情动情,感化后进生,多些宽容,少些数落。
我们所说的宽容,是相对而言的,绝不是对“后进生”的错误思想、不良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课堂上怎么会引起学生顶撞老师呢?原因是很复杂的,据平时的观察,大体有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有“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这样的学生做错了事,如果老师声色俱厉地训斥他,就会造成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因此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受不了,有时也会爆发顶撞老师的心理,他认为老师让他不好过,他也不会让老师好过的;有的学生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他们往往极为恼火,这种恼火也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反抗。
四、课后一帮一的形式辅导差生。
课后组织部分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再动员尖子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做到“一人进步大家乐。”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时,差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讲的同学落落大方,听的学生认真仔细,没有拘束感、紧张感,这对激发差生有较好的效果。
五、对班级有益的一些工作任务放心地交给后进生去做。
班级的一些零星工作,如购买物品、通知联络、社会交际等,可委派后进生去完成。为发挥后进生特长,可委派其协助班委组织一些班级文体活动或直接参加墙板报组工作及代表班级的体育运动队。这样做,可以将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信任感转换成后进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也可以消除在后进生心里总以为老师找自己没好事的抵触情绪;更可张扬后进生的个性,为其进步创造条件和机会;同时,还可以协调后进生与班主任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并把班级建设的消极、甚至破坏因素转变成以建设者姿态出现的积极因素。
总之,对待后进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后进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他们也发出“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