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程功能化之实践研究

2016-01-11 13:32张海芸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程改革

张海芸

摘要:随着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实现中职英语课程的功能化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所在的中职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以功能为导向的中职英语课程模式的建设与实施,并探讨了在该课程模式下开展主题式内容本位教学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实践证明,以功能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模式及主题式内容本位教学模式是一条可行之路。它对实现新大纲要求,落实英语课程的四个基本的教学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英语;本位教学;课程改革;功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73-04

一、中职英语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为顺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要,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中职英语课程的宗旨与目标、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大纲对中职英语课程目标的阐述如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中职英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让我们对英语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功能与定位有了新的解读与认识。它充分强调了中职英语课程的四个重要功能:基础功能、应用功能、人文素养功能和发展功能。如何真正实现这四个功能,提高和改善英语课程的实效性,日渐成为中职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校英语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推进职业学校英语课课程改革是确保英语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自2009年新大纲颁布后,便开始着手研究与开发以功能为导向的(Function-oriented)中职英语课程新模式,旨在完善与发展“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出真正适合于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英语课程。

(一)构建以功能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模式

我校遵循“多元、务实、持续”三原则,根据中职英语课程的不同功能及作用,逐步构建出涵盖三阶段、三层次的以功能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模式,详见表1。

1.基础阶段

我校在职一基础阶段开设通用英语课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EGP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EGP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主要围绕生存英语(Survival English) 和社交英语(Social English)两大主题编排课程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初中阶段习得的英语知识,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充常用词汇和基本句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基础阶段的EGP英语课程着眼于中职英语课程的“必需”与“够用”两个层面,充分体现了中职英语课程的基础功能。

按照课程大纲要求,我校把EGP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课程后能够达到全国公共英语(PETS)一级水平。这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基础较低的学生。“较高要求”则主要面对非英语专业基础较好及英语专业基础中上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完成职一第二学期的课程后,能够达到全国公共英语(PETS)二级水平。

中职英语课程功能化之实践研究

2.应用提高阶段

第二阶段为应用提高阶段(职二)。在职二的第一学期,我校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学科)英语课程(Subject Based English),这是以专业分班的必修课程。职二第二学期则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开设职业导向英语选修课程(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进行修读。

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课程实际上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科知识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英语语言知识为载体的英语课程。它立足于英语课程的实践和应用层面,旨在落实课程新大纲中的应用功能,充分体现中职英语课程大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教学。为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而服务。

目前,我校根据已有专业开设了一系列“专业(学科)英语”及“职业导向英语”课程,具体如表2所示。

3.升学导向阶段

在中职第三学年,我校大部分学生已分流进入企业实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的高职辅导班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班继续学习。为此,我校为准备参加高职入学考试的高职辅导班学生开设升学英语课程(English for Colleges)。而另一方面,对即将升入高职的“3+2”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提供与其高职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

升学导向阶段的英语课程是建立在前两个阶段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拓展课程,除了传授升学所必备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着重培养学生在继续学习中所要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新大纲中对学生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发展功能。

(二)开发以功能为导向的主题式内容本位教学模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根据内容本位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的基本理论,开发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的主题式CBI教学模式,以改善我校英语课程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课程大纲的四大功能。

有别于传统的纯粹式语言教学,主题式CBI教学提倡将语言教学与主题或学科(专业)知识相整合,主张把主题或学科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学生在不断接触和深入“主题”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并深化对主题或学科的认识。主题式CBI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详见表3。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核心观点

1.语言的习得应专注于意义(meaning),而不是语言形式(form)(Krashen,1997);

2.语言学习的内容应该能够贴近学习者的生活,选择与学习者生活、兴趣或学业相关的内容,创建真实的交际环境,从而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Richards and Rodgers , 2003);

3.从如何学会“内容”的角度来考虑语言教学,由内容来决定需要用到的语言规则(Grabe and Stoller, 1997)

教学方式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活动设计都要以学习者的特质、需求、学习风格、目的为主要依据(Brown, 2001);

2.教师为辅导者、引导者的角色(Richards & Rogers,2003)

教学策略

1.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Richards & Rodgers,2003);

2.“6T”法,“6T”分别代表主题(themes)、课文(texts)、话题(topics)、线索(threads)、任务(tasks)、过渡(transitions)(Stoller & Grabe,1997);

3.情境式教学策略, 从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透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习者通过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的互动,习得内容与语言(Collins, 1994)

1.设计教学主题

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先考虑学生因素,了解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实际需求、认知风格、语言水平和动机因素等方面,并根据英语大纲的要求,结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确定适合学生的多个教学主题(Theme),并将这些主题有序地整合联结(Threads),以确保课程内容的衔接和连续性。我们选择的主题内容涵盖学校、家庭、社会、职场、学科领域等多个方面,在应用提升阶段则更着重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渗透。

2.根据主题整合课文

课文(Text)既是语言学习的材料,又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我们根据主题来编排课文,课文内容包括书面阅读材料、音频、视频等。课文涉及历史、文化、艺术、地理、政治、经济、教育、计算机、时事新闻等广泛领域,兼具人文性、专业性和跨文化性等特点。目的是将学科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整合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能增强专业技能、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中职英语课程的基础、应用、人文素养和发展功能。

3.以课文为依托,分解出3~4个话题

我们对课文作进一步拓展,分解出3~4个话题(Topic)。话题是对主题及课文的进一步延伸,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讨。

4.依据话题,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活动

我们针对话题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活动(Task)。任务活动的开展采用“做中学”策略及情景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完成。整个任务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辅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活动中的职责是:提供知识来源及学法指导、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以及评估学生的任务成果。

在整个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都是围绕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大纲和目标而实施,融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于一体,把“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和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英语课的发展人的“基础性”的作用,又发挥了在英语课中对专业学科学习的“工具性”功能,

(三)教学实施情况反馈

为了解我校英语课程建设改革的成效,2014年3月,我们向学生发放《主题式CBI教学英语学习意见调查问卷》,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教学实施情况。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5份。问卷在对主题式CBI教学的接受度方面共设计了15题,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调查结果显示,比起传统的上课方式英语课,大多数的学生对主题式CBI教学法持有更积极的态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英语学习有帮助。笔者对超过半数表示肯定(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的题项作了统计,具体如下:

1.动机、态度层面

65%的学生对主题式CBI教学的英语课堂表示更感兴趣;53%的学生认为在主题式CBI课堂中能够对课堂任务更积极尝试,热情投入;71%的学生表示主题式CBI教学能够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动机;66%的学生表示希望能继续使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英语。

2.知识技能层面

有72%学生认为使用主题式CBI教学能够促进英语技能的掌握;68%学生认为主题式CBI教学能够让拓展语言以外的知识;62%学生认为CBI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其对上课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3.应用发展层面

61%学生认为这种上课方式能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51%学生认为主题式CBI课堂有较多的交际活动,课堂互动较多,能够使自身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73%学生在这种上课方式下,英语课能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帮助。

三、结语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以功能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模式及主题式CBI教学模式是中职课程改革的一条可行之路。它对实现大纲的新要求,落实英语课程四个基本的教学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当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例如,如何优化CBI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改进CBI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有效、更高效地学习,让CBI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都是下一阶段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rown ,H (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 :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London:Longman .

[2]Collins, A.(1994).Goal-based scenarios and the problem of situated learning: A commentary on Andersen Consulings design of goal-based scenario.Educational Technology,34(9): 30-32.

[3]Grabe, W.& Stoller, F.L.1997).Content-based Instruction:research foundations, in Snow, M.A.& Brinton, D.M.(Eds.) Content-based classroom.New York: Longman.

[4]Krashen, Stephen D.(1997).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easy way.Culver City,CA,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

[5]Richards,J.C.&Rodgers,T.S(2003):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Stoller,F.L.,Grabe,W.(1997).A six Ts approach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In M.A.Snow & D.M.Brinton (Eds.),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pp.78-94).White Plains, NY: Longman.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课程改革
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案例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