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华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常见的皮下组织急性炎症。此病患儿的发病迅速,其病灶可迅速扩散,其患处组织可发生大面积的坏死,甚至可因发生败血症而死亡[1]。近年来,新生儿皮下坏疽的致死率呈下降的趋势[2],但对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仍可构成严重的威胁。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为了探讨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我院将54例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创面愈合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28例、女性26例,其日龄为1-28d。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将这些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患儿。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2例,其平均日龄为(15.4±1.2)d,发生坏疽的平均皮肤面积为(18.7±2.5)cm2,其中坏疽部位在骶尾部的患儿有12例,坏疽部位在腰背部及会阴部的患儿有13例,坏疽部位在颈胸部的患儿有1例,坏疽部位在上下肢的患儿有1例。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4例,其平均年龄为(16.7±3.4)d,其发生坏疽的平均皮肤面积为(20.5±3.1)cm2,其中坏疽部位在骶尾部的患儿有10例,坏疽部位在腰背部及会阴部的患儿有14例,坏疽部位在颈胸部的患儿有2例,坏疽部位在上下肢的患儿有1例。 两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创面进行切开引流,用康复新液对其创面处的皮肤进行湿敷治疗,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其创面上,直至其患处愈合。对两组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使其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和热量。患儿的吮吸功能若较差可对其进行鼻饲。
1.2.1 对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案如下:①用新洁尔灭对患儿进行浸浴。在对患儿进行切开引流治疗的24h后若其病情允许,可对其进行浸浴护理。进行浸浴护理的方法是:将室温调节至24-28℃,将患儿的患处浸入1∶5000的新洁尔灭溶液中,不断振动及挤压其创面,并采用注射器反复冲洗其创面。在对患儿进行浸浴护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清除其创面的坏死组织,并保持其创口的引流通畅。②进行远红外线照射护理。在为患儿进行浸浴护理后,将其置于温度为30-33℃的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20-30min的红外线照射。根据患儿创面组织发生坏死的程度为其每天进行1-2次的红外线照射,共进行5-7d的红外线照射。患儿的创面若较大可对其进行10-14d的红外线照射。③在对患儿的创面进行切开引流后,加强对其创口的护理,以防止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1.2.2 对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方法 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护理方法是:1)将患儿置于温度为30-33℃、铺有无菌床单的辐射式保暖台上,使其创面直接暴露在干燥、清洁、温暖的空气中。2)在患儿的创面上喷洒适量的阿米卡星喷雾液(四川方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51023304)和贝复济(珠海益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S10980077),可交替喷洒这两种药物,根据患儿创面的大小确定喷药的剂量,每日喷药3-4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创面愈合的情况。患儿的创口若持续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可判定其创口未愈合,其创口若无脓性分泌物流出且有上皮组织覆盖可判定其创口愈合[1]。
1.4 数据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7录入本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护后其创口愈合时间的分析 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愈合的时间为(13.56±2.43)d,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愈合的时间为(8.66±1.72)d。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1,P =0.002)。
2.2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护后其创口愈合情况的分析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的愈合率为70.3%,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的愈合率为96.2%。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的愈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护后其创口愈合情况的分析 (例,%)
新生儿的皮肤在受压时极易发生皮下坏疽,进而导致皮下组织大面积发炎及坏死。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避免新生儿因患皮下坏疽而死亡的重要措施。临床实践证实,对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效果常不理想,在其患处的敷料常会被其尿液或粪便污染,需经常更换,因此其创面上皮的生长可受到影响,其创口愈合的速度较慢。将此病患儿置于铺有无菌床单的辐射式保暖台上,让其创面直接暴露在干燥、清洁和温暖的空气中,可以保持其创面的干燥清洁,促使其更快地康复。
研究发现,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联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较快地控制其患处发生的感染[4]。硫酸阿米卡星喷雾液的药物浓度较低,但对较多的细菌均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而且很少会引发不良反应。贝复济的主要成分为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在外用时具有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其创口的愈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提高其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晓蕾,孙海滨,王昌林,等.利奈唑胺治疗严重新生儿皮下坏疽1例[J].儿科药学杂志,2012,11(7):64-65.
[2] 张艳琦.皮下坏疽护理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8(7):1.
[3] 金汉珍.实用儿科学第3版[M].北京:人发卫生出版社,2004:957.
[4] 王语,金先庆,向丽,等.新生儿外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8(3):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