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观察

2016-01-11 05:38高志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1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胃镜

薛 秋 高志斌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普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胃间质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瘤。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高达52%~60%。该病患者在患病早期无典型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胃间质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易发生恶变,因此临床上要尽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1]。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其身体康复[2]。近年来,临床上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我们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7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均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且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36例)和乙组(36例)。在甲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4,其年龄区间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51.3±5.6)岁,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5.4±0.7)mm。其中,有胃体发病的患者20例,有胃底发病的患者12例,有胃窦发病的患者4例。在乙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4∶12,其年龄区间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52.6±6.1)岁,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5.5±0.8)mm。其中,有胃体发病的患者21例,有胃底发病的患者12例,有胃窦发病的患者3例。在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及发病部位等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甲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上腹部的正中处做一个8~10cm的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和胃壁,找到肿瘤后进行切除。然后为患者留置胃管,对其实施肠胃减压术,待其胃肠功能恢复后,将胃管拔出。同时,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感染、镇痛治疗。

1.2.2 对乙组患者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气腹的压力保持在13~15mmHg之间。在患者左、右锁骨中线的肋缘下约5cm处各做一个大小为10mm和5mm左右的穿刺孔,在其剑突正中下约6cm处做一个大小为5mm左右的穿刺孔,为其置入腹腔镜和和手术器械。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的情况进行探查。同时,经患者的口腔为其置入胃镜,对其瘤体进行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肿瘤生长在胃窦前壁、胃体及胃底的患者,采用胃壁楔形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肿瘤生长在胃窦后壁和胃体的患者,采用胃楔形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肿瘤生长在胃窦前壁且瘤体较大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肿瘤生长在胃壁、胃后壁且朝着腔内生长的患者,采用胃肿瘤外翻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术后为患者留置胃管,对其实施肠胃减压术,待其胃肠功能恢复后,将胃管拔出。同时,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感染、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乙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甲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乙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s)

组别/例数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 术毕至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h) 术毕至饮食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d)住院的平均时间(d)甲组(n=36) 185.02±20.44 57.13±15.26 3.16±0.92 10.41±2.58乙组(n=36) 77.98±13.22 26.53±8.09 1.69±0.77 6.69±1.25 t 9.078 12.634 10.773 6.94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间质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该病,但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不利于其身体康复[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胃间质瘤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腹腔镜手术不具备触感,定位肿瘤的难度较大,并且易使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增加,从而降低了手术的安全性[4]。有学者研究指出[5],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较好,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能在胃镜光源导向和腹腔镜放大作用的协助下,对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从而可将肿瘤及其包膜完整地切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②能够缩短定位肿瘤的时间,避免损伤患者胃部周围的血管,从而减少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③可仔细地检查患者腹腔内的脏器,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并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患者病情的复发率[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康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 周学伟. 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研究[J]. 中外医疗,2015,19(8):50-51.

[2] 董帅军,韩保卫,李朝辉,孙生安.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比较[J]. 中外医疗,2015,22(3):33-34.

[3] 聂蓬,卢林芝. 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疗效分析[J]. 甘肃医药,2015,10(3):749-752.

[4] 周迪,张勇,龚伟,杨勇,刘颖斌,全志伟. 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9(7):526-529.

[5] 张广钰,田小林,钟漓.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2(3):1244-1246.

[6] 柳欣欣,陈平,王磊,赵伟,朱海航.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1例及文献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9(3):246-249.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胃镜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