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中医院放射科 河北 秦皇岛 06630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关,且该病患者多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为了比较用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X线组和CT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在CT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28~69岁,平均年龄为(58.25±2.21)岁。其中,有右侧、左侧以及双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1例、19例和5例。在X线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58.33±2.19)岁。其中,有右侧、左侧以及双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2例、20例和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我院对X线组患者使用X线检查进行诊断,具体的方法是:使用FSH302-1A型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将X线机的电流设为6~10mA,将电压设为60~70KV,分别对患者肘关节和腕关节的正侧位进行X线扫描。我院对CT组患者使用CT检查进行诊断,具体的方法是:使用Light Speed VCT 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将CT机的电压设为120KV,将电流设为200mA。分别对患者桡骨远端的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扫描,扫描的层厚应保持在2mm左右。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关节面分离、关节面压缩坍塌、尺偏角改变、桡骨缩短、舟月骨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等方面的检出率。
CT组患者在关节面分离、关节面压缩坍塌、尺偏角改变、桡骨缩短、舟月骨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用X线检查和CT检查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结果的比较(n,%)
创伤性腕关节不稳定是指腕部受损后所导致的腕部骨结构排列异常。而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引发腕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3]。相关的研究表明,患者在发生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后,会使其腕关节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使其腕部的韧带受损,从而导致其出现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CT组患者在关节面分离、关节面压缩坍塌、尺偏角改变、桡骨缩短、舟月骨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谢世隆[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与用X线检查相比,用CT检查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更好,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依据。
[1]王磊, 张申申, 郭卫中.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月分离的影像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12(10):201-202.
[2]徐东.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0(7):78-79.
[3]李书振, 陈跃平, 林宗汉,等.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1):85-87.
[4]任东.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4,15(12):204-206.
[5]谢世隆,方楚权, 严瑾,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4,56(30):64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