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工党组织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

2016-01-09 06:08曾宪初,纪竹荪,刘晖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党员界别农工党

参政党建设

湖北省农工党组织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

曾宪初1纪竹荪2刘晖3尹康4余天武5

(1.2.3.5.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71;

4.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对湖北省农工党成员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湖北省农工党组织存在成员发展速度偏慢、界别结构不合理、成员队伍老化严重等突出问题。加快成员发展速度、遏制年龄结构老化,是当前湖北省农工党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湖北省农工党组织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农工党地方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民主党派农工党地方组织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0-17

[作者简介]1.曾宪初(1956—),男,湖北孝感人,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经济学教授;2.纪竹荪(1949—),男,湖北大冶人,农工党湖北省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经济学院教授;3.刘晖(1980—),男,湖北钟祥人,农工党湖北省委会研究室主任,政治学博士;4.尹康(1981—),男,湖北洪湖人,湖北经济学院讲师,统计学博士;5.余天武(1956—),男,湖北红安人,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副巡视员、秘书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湖北省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49年初农工党筹建湖北(临时)支部,积极开展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虽历经20多年风云曲折,发展艰难,但是湖北省各级农工党组织依然矢志不移,且笃之弥深,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恢复性发展。据统计,全省现有4800多名农工党成员,设有13个市(州)委员会( 还有一个市委会正在筹备中),20个省委会直属基层组织。长期以来,湖北省农工党积极参政议政,为湖北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可见,民主党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工党湖北省各级组织必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更加振奋精神,更加务实努力,更加积极投身到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洪流中去。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以创新的思路助推工作取得更大成绩,需要全面了解我省农工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组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这也是贯彻农工党中央“人才强党”战略、提高我省农工党组织建设水平、增强参政党履职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2014年上半年,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对全省成员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统计,收集整理了我省成员的年龄、入党时间、学历、职称等二十多个方面的特征信息,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成员电子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资料、尤其是其中部分关键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揭示出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历史中呈现的一些规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组织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元素描述

针对每位党员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建立了22个字段(指标),包含四个大类。分别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日期、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教育状况,包括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单位、技术职称、技术职级、行政级别、任现职时间、现任主要社会职务、是否在职;组织特征,包括所属支部、加入农工党时间、党员界别、农工党党内职务。这22个指标基本涵盖了党员个体的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特征,保证了对党员信息描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我省农工党成员基本特征的统计分析

截止2013年底,数据库中有记录的农工党党员数量共4527名,还有200余名党员尚缺完整信息。从党员性别比例来看,男性党员2292名,女性党员2235名,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处于正常范围。说明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无性别歧视和偏误,这一情况与农工党界别特点相关。在民族构成方面,汉族党员占据绝大多数,共4402名,占97.2%;少数民族占比不足3%,包括土家、壮、回、苗、满、蒙古、朝鲜、哈萨克、维吾尔、侗族等十个民族。党员籍贯分布则“来自五湖四海”,涵盖了辽宁、广东,上海、新疆等地。超过99%的党员有联系电话,但只有8%的党员提供了电子邮箱的联系方式。这表明我党成员和基层组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紧跟技术进步、时代步伐的意识不强,信息化意识和措施有待强化。

从党员的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为58岁,总体年龄结构偏老。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仅为0.6%,31岁到40岁之间的党员占10.2%,41岁到60岁的党员占49.5%,有39.7%的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从这些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省党员的老龄化比较严重,党员队伍基本以中老年人为主体。中老年同志往往体能较弱,精力逐渐衰退,社会活动范围受限,党员年龄结构偏老不利于我党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学历结构上看,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占10.3%,大学学历占51.6%,大专学历占21.1%,高中学历占1.9%,中专学历占13%,其他为1.9%。从技术职称上看,全省党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6%,其中正高职称占15.1%,副高职称占30.9%;中级职称占40.4%,初级职称占1.8%,有11.8%的党员无职称。民主党派历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誉,历史上的党派成员一般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质。但随着中共在知识分子群体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大,加上民主党派在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中发展新成员的约束性限制,相对于我党成员的高学历传统优势和同期中共党员学历普遍提升的趋势而言,我省农工党员的文化素质呈相对下滑之势。

从行政职级上看,党员中在职担任副省级领导的仅1人(另有离退1人),在职正厅级党员1人(另有离退2人);副厅级党员14人(含政治安排),正处级党员55人,副处(县)级党员78人,副处(县)级以上职级的党员合计约占党员总数的3.5%,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表明我省党员中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人士队伍总体数量不足、推荐和培养的力度不够,需要我们在发展党员时有意识地物色有一定行政职级的对象,同时加大对特别优秀党员的培养力度,切实推进各个层次的党员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全省党员中有11.9%的党员在本工作单位外,还担任(或兼任)某种社会职务。有61.3%的党员处于在职状态,38.7%的党员离职或已退休,这进一步证实了我党成员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事实,因此重视吸收年轻党员,发展新生力量,使我党保持青春活力实为当务之急。

从党员地域分布上看,大城市(武汉市和省直属党员)占55.15%,中小城市(地市州党员)占44.85%。从党员所属界别统计结果看,医药卫生界占比最大,为58.49%;其次是教育界(包括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占16.3%;接下来依次是党派机关、科学技术以及新社会阶层(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另外还有部分界别的比例不足1%,如法律、人口资源与环境、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根据中国农工民主党党章的规定,本党的党员发展主要面向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领域。相比而言,人口资源和环境界别的党员发展严重不足。党员的分布领域和界别来源不广对我党发挥作用的范围有较大影响。

三、我省农工党党员发展的历史演变

(一)党员数量的历史变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多党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农工党湖北地方组织在经历初步转型调整后曾吸收了一些新的成员。但在1957年反右运动严重扩大化以后,出现约20年(1957-1977)的发展停滞期。至改革开放以前,湖北省农工民主党的党员数量仅维持在100人左右。因此,要分析农工民主党在湖北省的发展,重点要关注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湖北省农工民主党恢复组织机构(农工党湖北省委会成立)以后,省农工党重新建立了发展党员的机制。根据资料整理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员数量发展较快,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0%,这一方面得益于十年文革停滞期后的恢复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党员基数较少所致。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增长速度降至5%左右,这期间党员的逐年增长速度和实际党员数量见表1。

表1 1991-2013年湖北省农工党新党员增长速度

年份增长速度年份增长速度19936.91%20054.03%19945.84%20064.66%19957.30%20073.31%19965.93%20084.15%19974.98%20095.64%19985.08%20104.63%19994.00%20114.00%20003.89%20125.62%20014.14%20132.81%20023.38%

从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农工党员发展速度较快,但进入2000年以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增长速度超过5%的年份减少。根据表1计算,2000年前平均增长速度为5.02%,2000年后平均增长速度为4.29%,表明湖北省农工党的党员发展速度近十几年有明显下滑趋势,此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分析。

我们利用1991年至2013年的党员发展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湖北省农工民主党党员数量历史演变规律的量化表达式:

=1366+142.4*(year-1991)

t(43.712)R2=0.99

根据上述模型的R值,量化表达式对党员的逐年数量变化有很好的解释力。按照该模型(即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2018年全省党员数量应为5211名,相应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85%。如果年增长速度能达到并保持在政策规定的5%,2018年的最大党员数量为5778名。因此,目前我省农工党的组织规模扩展仍然相对不足,省委会和各级组织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发展力度,适当提高发展速度。

(二)新时期党员年龄结构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4500多名党员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农工党在湖北省的发展分为两个历史阶段:1963年以前和1977年以后。而在1963年至1977年之间,农工党在湖北省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中间十多年时间无新党员加入,这应该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1963年以前,新党员入党时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当时党员发展更多关注中壮年人群,强调新党员的思想成熟与社会地位的稳定。1983年农工党湖北省委会成立后,新党员的发展渐趋年轻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农工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党员中年轻党员的相对比例较高,全省党员的平均年龄有明显下降趋势,党员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但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由于民主党派发展的相关政策调整,党员发展速度受到控制,新党员中年轻党员的相对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年龄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我们以1990年为界,分别对前后两个时期的新党员的年龄变化特征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Yi表示入党时的平均年龄,Xi表示入党年份。从方程可以发现,在1983年以后,新党员的年龄有下降趋势,但是平均每年仅下降0.34岁;1991年以后,新党员年龄平均下降趋势减少,每年仅下降0.21岁。由于此前老党员人数占比为95%以上,平均年龄已经偏大,尽管年轻党员年龄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此趋势还在减少),由于年轻党员比例很小,对党员整体平均年龄影响不大,故党员整体的年龄结构继续老化趋势仍然未能遏制。因此,要想保持党组织的活力,遏制党员队伍继续老化,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吸纳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入党。通过对未来五年(2014-2018)的党员年龄变化的预测,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模型〔MERGEFORMAT(1.1)我们从可以对未来新党员的平均年龄进行有一定可靠度和准确性的预测。按我省农工党在未来五年中仍然保持目前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达到并一直保持在政策规定的上限即年增5%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得到湖北省农工党在未来五年中党员平均年龄的变化预测数据,具体结果分别列入表2-1和表2-2。

表2-1 未来五年党员人数按目前趋势发展(2014-2018)党员年龄变化预测(计算说明:①新增党员数量按目前趋势发展计算;②新增党员的平均年龄按回归模型(1.2)估算。)

表2-2 未来五年党员人数按年增5%趋势发展(2014-2018)党员年龄变化预测(计算说明:①新增党员数量按年增5%速度计算;②新增党员的平均年龄按回归模型(1.2)估算。)

从表2-1和表2-2的结果可以看出,到2018年,全省党员的平均年龄至少将上升到58.34岁,如果继续保持目前发展趋势,党员平均年龄则将上升到60.21岁。即便今后每年持续保持年增5%的速度,2018年以后党员平均年龄能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趋势也是极其缓慢的(年下降0.01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党员的老龄化局面,除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还需要从发展政策方面寻求适度突破。现行的民主党派发展政策一方面不能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发展新成员,只能在参加工作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这导致了新党员的平均年龄较大。另一方面要求新党员年均增长不得超过5%,这使得整个党组织在更新速度上过于缓慢,即便不断吸纳相对年轻的党员,仍不足以抵消存量党员的老龄化速度。因此,如果现行的民主党派发展政策不进行调整,农工党未来的发展、党组织的活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

四、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我省农工党员数据库信息的统计量化分析,我们认为,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发展速度偏慢

由于在组织发展方面思想解放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发展措施不力,发展政策受限,近些年来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速度不尽理想。特别是近十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中高级知识分子队伍更加壮大,思想更加活跃,参政意识更加强烈,是我党组织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是,我们没有能够及时因应社会变迁,采取有效措施吸收新党员,党员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大幅度增长反而一度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二)人资环界别党员比例严重偏少

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协调分工,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的规定,农工党的主体界别在原先医疗卫生界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口资源环境界别。人资环事业越来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该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有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我们本应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人资环领域积极发展新党员。但是迄今为止,我省人资环界别的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还不足1%,这一比例与农工党主体界别的定位极不相称。

(三)非主体界别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从统计结果看,主体界别(包括医药卫生界和人资环界)占比大约为59%,非主体界别占比大约为41%。无论是从优化界别结构,还是从提升农工党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出发,都需要进一步充实非主体界别的力量。随着执政党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深入推进,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亟需优化党员界别结构,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经济、法律、科技、媒体、教育及其他领域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壮大非主体界别的规模。

(四)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根据统计结果,全省党员的平均年龄为58岁,有近40%的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党员队伍基本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年龄结构总体偏老。而且数据表明,如果沿袭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未来几年党员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的状况将更加严重,必将成为影响我省党组织活力和履职能力的重大现实问题。虽然我们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但由于发展党员的界别、地域过于狭窄,入党条件不够开放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应对,致使新党员发展进程难以冲抵党员队伍自然老化的趋势。长此以往,党组织可能出现逐渐老化、萎缩甚至更加堪忧的局面。

(五)党员层次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由于新党员来源不足,一些地方和基层组织中出现了发展过程中对党员层次标准放宽、要求放松的现象,我省党员学历层次、技术职称、行政级别等有相对下降趋向。从当前数据来看,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比例只占到10.3%,获得博士学位的党员人数屈指可数,正高职称的只占15.1%,在职正厅级以上党员只有2人。这与我省党组织早年的人才队伍层次相比有巨大反差。党员层次的下降趋势,严重弱化了我省党组织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发展。

(六)在读研究生群体党员发展受限

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本应成为民主党派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政策条件的限制,民主党派一般不得在在读研究生群体中发展党员。按目前的发展惯例,硕士、博士研究生要等到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能申请加入民主党派,此时他们一般都在30岁左右,如果再加上对职称或职级的要求,那么民主党派新党员的平均年龄自然会更大。而中共则能够在研究生、本科生甚至高中、中职学生等青年群体中大量吸收和培养骨干人才,这些人才一般能够较早地获得各种锻炼机会,从而在比较优越的培养体系中尽快成长为各级组织的中坚力量。显然,在读研究生群体中民主党派成员发展受到严格限制,是我省农工党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干部成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县域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受阻

从湖北省党员地域分布上看,大城市的(武汉市和省直属党员)占55.15%,其他党员主要分布在各中等城市。《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在第四章《地方组织》中认可了县域党组织,即直辖市的区(县)、省辖市的区、县(市)的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及由其选举产生的委员会。但在实践中,我省农工党在县域范围极少拥有组织,更难以在县域发展党员。目前,湖北省只有仙桃市委会(隶属于湖北省委会)和石首市总支(隶属于荆州市委会)两个县域组织,其他县、市、区均没有党的组织存在。由于没有组织,县域范围发展党员的工作几乎停滞,党员发展几乎全部依靠省直组织和大中城市的市级组织,这就造成了党员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党组织影响范围极度狭小的局面。

(八)基层组织党员发展自主权受限

从现有党员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基层组织在发展党员中的自主权严重受到限制。一般来说,省委会和各市(州)委员会通过充分的政治沟通,在发展党员时能够得到中共同级统战部门和新党员发展对象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但是,基层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经常遇到困难。部分中共基层党组织在民主党派发展问题上未能很好贯彻中共中央精神,不能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思想解放不够,门槛设置较高,甚至有时拖延乃至阻碍我党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程,造成我党一些基层组织发展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使一些希望加入我党的进步人士的入党积极性遭遇严重挫折。

(九)地市组织专干匮乏

从我省现有地市党组织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地级市(州)委员会的专职干部只有1名,有的地方甚至长期缺岗,有的地方不给编制,有的地方有编制但不落实,有的地方有岗位但不给级别待遇。这种情况,给我省农工党地方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困难,要么部分职能处于瘫痪状态,要么所有工作由1名专干一肩挑,既大大降低了履行党派职责的效率,也带来了违反财经纪律的风险。

五、关于加强我省农工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党员发展速度、遏制年龄结构老化,是当前我省农工党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容纳了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可以说,各民主党派的存在和稳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试想,如果民主党派组织持续老化、萎缩乃至逐渐消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将不复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根据201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布的数据,全国八个民主党派共有党员人数84万,数量总体偏少。根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网站当前数据显示,全国农工党员人数为13万人左右,相对于13亿全国人口规模和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我党的党员人数实在过少。湖北省是拥有近六千万人口的中部大省,农工党员数量仅4800多名,只占人口总数的十万分之八,致使政党功能受到明显制约,党派活力面临严峻挑战,党组织发展状况与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极不相称。另外,据调查,我省长期失联党员已达200多人,大约占党员总人数的5%,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减了党员队伍的实际规模。在党员发展速度不理想、新生力量补充不足的大背景下,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十分突出。鉴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切实加快党员发展速度,积极扩展组织规模,有效增加年轻党员比重,根本扭转党员老龄化趋势,这应当成为当前我省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

(二)条件成熟时逐步在县域发展组织和党员,是新时期我省农工党扩展组织规模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农工党的组织和党员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省内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域是空白。由于在广大的县域没有组织,我们无法参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协商,为有效化解当地社会矛盾、推进协商民主作出贡献。现在社会矛盾的焦点聚集在基层,不和谐的因素集中暴露在基层,群体性事件大多发生在基层。加强基层社会的民主协商,扩大基层治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是社会转型期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空间。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中共地方党组织就缺少了协商的主体,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就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农工民主党章程和有关规定,主动争取中共各级党委的支持,积极完善我党的地方组织体系,逐步在广大县级行政区域建立组织、发展党员。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农工党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友党,在县域发展组织和党员,既是我党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是多党合作制度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当地中共党委和政府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增强农工党基层组织的活力,是提升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

党员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是一个政党保持青春活力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基础。党员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就好比人的血液不流动,势必没有生命力。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是一个政党扎根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有政治信仰、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的政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省农工党的组织活动,大量的还是在省、武汉市和部分地市的组织、专职干部以及少量有一定社会兼职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中间开展。由于大多数基层组织缺乏必要资源,开展组织活动存在实际困难,绝大多数普通党员实际上长期难以参加组织活动,致使我省能够积极发挥作用的党员比例很小,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与预期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虽然我省一些基层组织也举办了一些大型义诊和送医送药、扶贫救灾等活动,受到社会和各方面的赞誉,但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党派活动的频次和制度化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些基层组织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党员参与积极性较高、活动成果比较显著,但是我省基层组织的整体活力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积极创造必要条件,帮助基层组织开展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社会效果的活动,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提高我省党组织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是摆在我省农工党各级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加强组织建设、延续优良传统,是我省全体农工党人应该勇于担当的重大历史使命

我省是具有农工党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武汉市也是农工党的孕育地之一,我党革命前辈在湖北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业绩彪炳史册、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工党员在省委会领导下,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广大党员在各自单位和社会上声誉卓著,使我党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望。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政议政,协助各级中共党委和政府正确决策,为推进湖北改革开放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勋,多次受到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的表彰。但是,无庸讳言,与我党革命前辈的社会影响和奋斗业绩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抚今追昔,我们应继承我党先辈的优良传统,立大志、树雄心,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素质,增强组织活力,为我省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奉献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六、加强我省农工党组织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我省组织发展状况的分析和思考,为进一步扩展我省党组织规模,优化组织发展结构,提高组织发展质量,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组织发展速度,把5%的发展空间用足用够

党员是政党的组织基础,也是政党赖以实现其政治纲领的力量和保证。凡是有生命力的政党,都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能够不断吸收新成员的政党。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发展拥护我党宗旨的优秀人士入党,保证党员发展数量,确保年平均净增率达到5%。增长比例由省委会总体掌握,基层组织如有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士要求入党,可以不受此比例限制。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要认真贯彻组织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严格把握入党条件,严格遵循组织发展程序。要坚持政治标准,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努力发展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正派、素质良好、符合有关规定的各界优秀人士入党。

(二)加大人资环领域的组织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界别结构

当前,传统的医药卫生界党员在全省党员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人资环领域的党员不足1%,远低于应有水平,结构严重失衡,不利于农工民主党在人资环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在保持传统主体界别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今后要着重在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发展新党员,逐步实现我党在人资环领域的质量和数量优势。今后五年新发展党员的预期目标为,在主体界别中把医药卫生界的比例由上届的58.5%调减到55%左右,把人资环的比例提高到3%左右,逐渐实现界别结构优化。

(三)加快发展非主体界别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履职能力

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信息传播瞬时可达、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参政党组织如果固步自封,成员单薄,视野狭窄,信息不灵,就不可能很好地承担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大责任,就不可能有效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改善我省党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需要,在保持主体界别稳定在58%左右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非主体界别的发展工作,加大在这些领域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具体而言,在保持农工党主体界别特色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在经济、金融、法律、文学艺术、新闻传媒、企业管理和社会中介等非主体界别中发展新党员,在改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上下功夫。同时,要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领域、新阶层、新利益群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敏锐关注这部分群体的代表性人士,并在党员发展中做有益的针对性尝试,积极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四)大力发展年轻党员,进一步优化党员的年龄结构

现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已逐步实行到龄退出和任期制,对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机关干部、担任社会职务的干部和后备干部趋向于与中共干部年龄要求“接轨”(由从前的放宽5岁左右到目前仅放宽2岁,到若干年后可能不再放宽)。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中发〔2012〕4号文件精神,积极、适度和有序地探索在“特色年轻人才”中及早物色发现、及时发展其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加入我党并提供平台,积极培养其成长。党员发展工作要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增强组织发展的前瞻性。既要注重发展一批学术地位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务拔尖人才,以发挥农工党的智力优势,扩大农工党的影响力;又要着力发展一批年纪轻、素质好、有参政议政潜能、有党派工作热情的精英,组建各类实职干部和党派专职干部的后备梯队。

(五)大力发展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人才强党战略奠定组织基础

积极发展具有较高政治水平、较强政治敏感性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入党,着力培养其中组织领导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目光长远、见识卓越的人物作为我党的中坚力量和组织骨干。动员我党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发现和举荐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入党,有意识地吸引和培养他们进入我党各级组织的领导行列,确保我党杰出人才不断涌现。我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展开社会交往活动,竭力扩大党派影响,争取各方面广泛支持,为社会声望高、个人品质好、政治参与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强的精英党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

(六)积极争取中共基层组织的支持,为基层组织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下,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必须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争取中国共产党的支持。省市农工党组织要积极与中共各级党组织联系,加强走访沟通,为我党各级基层组织推进发展、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要加强面向基层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网站、微信、报刊、杂志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广泛传播农工党组织的有关知识,宣传农工党精英和模范人物事迹,增加农工党的知名度,为基层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将社会服务工作更多向基层倾斜,以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为基层群众谋福利,为中共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分忧解难,赢得基层党政干部、各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七)争取在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开辟青年党员发展的新领域

按照中发〔2012〕4号文件提出的“广泛物色党外代表人士”、“重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重要源头作用”、“注重特色年轻人才、及早发现、及时培养”等要求,力争在中共党委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读硕士生、博士生群体中适度、有序地发展新党员,加强对他们的政治素质考核和跟踪培养,力争将在读研究生群体建设成为农工党发展的生力军队伍,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八)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县级行政区域发展组织和党员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和民主法治发展水平的提高,知识分子走入基层干事业的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人资环领域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各县市区的规模逐步扩大。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向基层投入更多工作精力,在县域建立党的组织。要敢于突破局限于大中城市的传统,努力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在县市区各行业知识分子群体中物色人才、发展党员,让我党队伍在县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展示更强大的影响。

(九)加强地市组织专职干部队伍建设,争取专干职数的必要增加

党派专干是党派组织发展的关键岗位,是党派工作常规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目前湖北各市(州)农工党组织专干严重匮乏,与中共中央关于支持民主党派建设的精神不相适应,与新一届农工党中央的发展战略不相协调。我们要争取农工党中央支持,积极向中共党委建言,力争在今后几年内帮助各市(州)委员会适当增加专干编制和岗位,使地市级组织至少拥有2名专职干部,以提高地市党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继续加强对专职干部的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务工作能力,从而推动地市党组织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责任编辑:王相红

猜你喜欢
新党员界别农工党
2022年12月8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新春祝福
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名单
农工党自治区委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会
北安市 以“四招”促进新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家长见证庄严时刻
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及其作用发挥研究(二)
——人民政协界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南漳
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