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2016-01-08 23:10蔡志妮
雪莲 2015年29期
关键词:改进创新课程

蔡志妮

【摘要】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经验,对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改进和创新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改进;创新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一直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在音乐专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有的称作《曲式学》《音乐分析》《音乐作品分析》,其教学的根本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曲式理论与结构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作全面的分析。这是一门整合多门基础课程的综合性的课程,从音乐作品本身出发,认识音乐的本质,训练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高音乐美学认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担任《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程的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试图找出一些方法,对本课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进行探讨。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系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对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作为师资培训。学生往往把器乐、声乐等技能课作为自己的主科,而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被学生当作副科对待。学生往往会忽视该门课的重要性,缺乏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

2.学生的专业音乐理论基础不够。众所周知,在曲式与作品分析中,乐理、和声学是很重要的基础。而我们地方本科院校的音樂专业学生,通过笔者多年从课堂的教学调查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不够扎实。所以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能像对待专业音乐院校的作曲专业的学生一样,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3.目前所用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材,大都按照曲式类别,循序渐进,从动机——乐节——乐汇——乐句——乐段——乐部——乐章这样的从小往大上升的知识体系,并且配套的谱例也大多对号入座对应所学概念的巩固、归纳,其都是典型范例。由此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谱例能熟练掌握,但是对课堂之外的音乐作品却一片茫然。由此可见,我们学生的实际应用不足,而这样的教学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他们在课本之外的音乐作品中居于形式。

4.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堂上,我们主要依靠教师说课的方式,辅以板书讲解和PPT辅助等方式讲授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展开手法、材料运用、调式调性布局等内容,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记笔记,划重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和作用,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感觉枯燥无味沉闷,一个分神注意力不集中,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影响后面的内容的跟进,也限制了我们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更希望是一个自由的,讨论式的,更活跃的课堂形式。

5.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教学的应用。教学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应该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自2009年起一直担任《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任课老师,经过这几年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在对于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及格率不高,优秀率更低。这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位教师,让我不得不反思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之相应对策

怎么样更好地让《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与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系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1.加强音乐的聆听。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而我们的分析则是一门理性的活动。所以,我们的课程的学习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非主修作曲专业的学生,《曲式与作品分析》实践就是聆听音乐。本课程不仅需要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更需要听赏更多的音乐作品,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也可以引导学生理性的欣赏音乐。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做定向的引导,如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节拍、调性、性格等,并且及时在谱面上作标注,我想,这样的标注的作用应该不会小于抄写老师板书的笔记。

2.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乐理、和声与曲式是三门紧密联系的课程。和声曲式不分家,而乐理又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应当以强化乐理、和声基础知识为主,对于相对复杂的调性问题、和声进行,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所以,通过《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乐理、和声学的知识。

3.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人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到各大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普及音乐教育工作。所以,课堂选择分析曲目可以参考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会常演曲目,这样可以让课堂上的理论与实际的应用不脱节,缩小学习与应用之间差距。

4.在课堂上,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典型作品外,我要求学生自己的课外去寻找一些自己熟悉的声乐、器乐或者影视作品。例如,我的学期中后阶段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自选一首教材外的歌曲或器乐曲进行演唱(奏),要求:

(1)曲式类型为:二段式、三段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中的一种:

(2)写出作品的结构图式:

(3)歌曲演唱时可省略重复,自己联系伴奏;器乐曲要求完整演奏。

选用学生熟悉的声乐、器乐或者影视作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间互相合作演奏演唱,也促进了学生其它专业的学习。不论学生所选的谱例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准确,都予以学生肯定,既能调动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于老师而言,在学生提供的谱例中,也能找到平时自己看不到没发现的一些知识点,这不正是教学相长吗?

三、结语

教学是一门学问,它是一种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创造性活动,继而从中获得教学经验。《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的不同,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综上所述,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也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教学经验,才能让这门课程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改进创新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