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6例临床分析
李淑娟,刘万宏
(河北省万全县中医院,河北 万全 07625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波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1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面部微波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电针加微波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波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微波
中图分类号:R 246.6;R 745.11
DOI:10.3969/j.issn.1673-1492.2015.03.022
作者简介:杨霞(1968-),女,河北保定人,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作者简介:贺春霞(1969-),女,河北张家口人,主管护师。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针刺治疗疗效确切,若能够及时并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大多能够痊愈,如延治、误治或治法单一,往往会延长治疗时间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资料与方法
2011-2014年万全县中医院收治的1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16~72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8 d。对照组76例,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14~69岁;病程最短1 d,最长34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1]进行诊断并纳入病例。
排除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其它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颈源性)患者、腮腺病变和严重精神病者、手术及外伤引起神经损伤者。
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面部微波治疗。
1.2.1一般治疗
1.2.1.1牵正散内服:白附子20 g,僵蚕20 g,全虫20 g,蜈蚣1~2条,防风15 g,川芎15 g。共研细未,分为20包,白开水送服,每次一包,每日二次。
1.2.1.2皂角外涂:皂角15 g,醋适量,浸泡24 h后,药棉蘸取药液,涂于患部,每日二次。
1.2.1.3鳝鱼血局部外涂:取新鲜活鳝鱼一条,切去头后,用其血涂于患侧面部,每晚睡前一次,第二天早上洗脸时洗去。
疗程: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
1.2.2电针治疗
取穴主穴: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太阳、下关、颧髎、翳风、合谷、丘墟;配穴: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患病部位恢复快慢程度,可酌情加用下列穴位:丝竹空透阳白、阳白四透(阳白透神庭、头维、攒竹、丝竹空)、翳风、完骨、风池、天柱、迎香、人中、夹承浆或鼻唇沟、下关—颧髎、颊车—夹承浆排刺。
手法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
电针根据患者面部肌肉活动情况,可用一组或二组输穴,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发病3 d内用连续波、低电量;3 d后用断续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疗程: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 d。
1.2.3微波治疗
针刺治疗完毕,采用TJGW-92C-B型微波治疗仪对瘫痪面部及耳后乳突处进行微波照射治疗,功率17 w,时间20 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 d,继续下一疗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7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痊愈:面瘫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说话或笑时稍有改变;好转:面部症状部分消失;无效:各种症状同前,无改变。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1~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电针加微波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 n)
3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5岁,汉族,2013-10-18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右侧面瘫3 d。现病史:患者3 d前因洗澡后受风寒而出现右侧面部不适麻木,口眼歪斜,查右侧面部板滞,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采用一般治疗、电针加微波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
4讨论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又称贝耳(Bell)氏麻痹,多由风寒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引起可逆性神经失用,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最终导致瓦氏变性。面神经管是一狭长骨性管道,随着水肿加重可致面神经受压,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可进一步加重局部水肿[3]。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炎性水肿,改善局部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理变化为患者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内虚兼见脾虚痰盛、脉络空虚,头面部受风邪侵袭、风痰互结、阻滞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成。一般治疗采用牵正散内服合皂角醋、黄鳝血患部外涂,能祛风化痰、疏通经络,内外兼治,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针刺治疗也是治疗本病的关健所在,针刺对已损伤面神经电生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4]。颜面部属阳明、少阳经所主,面部诸穴,既是局部取穴,又为循经取穴,能疏调经气、祛风化痰、温经通滞,从而改善局部血运,筋肉得以濡润,则面瘫自可痊愈。风池、完骨、天柱分布于颈部血管的周围,通过针刺能够明显改善头面的血液循环,促进面瘫的康复。通过穴透刺治疗,可使总有效率可大大提高,而且疗程短、见效快[5]。合谷、循经远取为“面口合谷收”之意。翳风穴能提高面神经麻痹疗效[6],减少针刺次数。丘墟穴与翳风穴同属少阳经,远近配合能提高治疗面瘫的疗效。微波穿透力强,其效力可深达6 cm,通过微波治疗,能抑制致炎递质的合成,使病灶中致炎递质含量降低,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氧供应,加快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起到消炎消肿、减轻内压的作用,减少对神经的损害。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元灏,石学敏主编.中国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107.
[2]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7-479.
[4]周长山,王晓龙.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12-13.
[5]康红.针刺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9,22(11):2819.
[6]孙钰,窦嫦芝,吴弘.齐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92-293.
[责任编辑:李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