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晨
提升教育活力重在点燃思想火炬
欧阳晨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让官兵头脑这个内因起主导作用,就必须使头脑本身首先发生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关键在于点燃广大官兵的思想火炬,解决好信仰缺失、价值认同和精神需求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思想火炬
对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够理想的问题,在几种不同看法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教育内容不新、方法不活、教育者本身能力素质欠缺等顽症痼疾得不到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可能提高;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在没有为官兵解决切身利益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然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以上两种观点所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客观存在。但认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我们既不能因为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有待改进而陷入“唯条件论”,更不能因为“缺乏信服力”的论调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所作为、无从着力的“无为论”。恰恰相反,在当前国家和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建设革弊鼎新的大背景下,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更加显得紧迫而重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于事物,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让官兵头脑这个内因起主导作用,就必须使头脑本身首先发生变化。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讲:“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笔者以为,在新的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关键在于点燃广大官兵的思想火炬。重点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信仰是人生的灯塔,它解决终极归宿的问题。毋庸讳言,当前从社会到军队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理想失落、道德贫困、价值偏离”等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军虽然历来对理想信念教育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强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容易落入程式化、空洞化、说教化的模式。信仰不同于认识,不是道理懂了就能确立的,信仰也不同于知识,不是依靠灌输、不经过独立深入思考就能坚守的。它需要遵循认识——思考——深化认识——坚守的客观规律。新的形势下,要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首先必须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信仰的真正需求和重视。信仰是什么?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有什么区别?人为什么一定要有信仰?有信仰和没信仰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有信仰就有精神力量?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透彻分析,才能引导官兵真正认识到,信仰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点缀,也不是外人强加于己的生硬理论,而是直接影响自己一生的重大因素。当官兵有了这种对信仰的真切需求,再去讲什么值得信仰、值得追求,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官兵也才会在深入思考中真正认识到,信奉宗教则只有忍耐、修行、乞求神灵的保佑和赐福,但无助于改变世界;信仰马克思主义,则可以通过革命道路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过上幸福生活,而这是已经为社会主义中国所证明了的。解决了这个精神支撑的问题,甚至不用再去讲更多道理,官兵自己就会去寻找、去探索、去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信仰问题。
价值认同是追求信仰的基础。价值认同是价值追求的基础,也是价值践行的前提。在个体层面上,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的社会角色或身份的确认,它是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在社会层面上,认同则是指社会共同体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形成价值认同最关键的是解决利益认同问题。马克思曾经强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的需要,就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同志则简洁地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邓小平同志也认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掌握官兵需求状况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教育目标与官兵内在需求之间相吻合的“桥”和“船”,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党、国家、军队的利益其实就是自己的利益,自身的利益与党的基本纲领、与国家人民的利益、与军队的利益之间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理想与党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所从事的事业统一起来,才能赢得最宽广的发展平台和施展空间,也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价值认同一旦形成,个人和社会之间、官兵和军队之间就有了根本的契合点,就像种子找到了土壤一样,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需求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马克思指出,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需求,需求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脱离实际“高大上”的东西,恰恰相反,它需要时刻关注官兵的现实需求,并想方设法帮助满足。但这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是通过深入持久的思想引导,提升人的需求层次,改变人的需求结构,并充分满足官兵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通常来讲,这五种需求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求就会转化为驱动行为的动力。而当高层次上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能降低低层次需求在整个需求结构中的分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教育、引导和激励官兵,在现实的较低层次需求得到相对满足的基础上,使他们的需要及时升华到较高的、能够给人带来更大满足感的精神境界上。比如,为单位、个人赢得荣誉或出色完成任务后的满足与成就感,得到战友、领导认可的存在感,在部队建立功业、自身思想上的成熟和进步,在能力素质上的提升和成长等等。用这种精神激励来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具有更持久、更长远的推动力。
思想火炬一旦被点燃,就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其他积极行动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激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乐见其成的效果。
【作者系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