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观察

2016-01-07 01:01:50王燕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王燕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急救科 山西 太原 030008)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观察

王燕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急救科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心理负面情绪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均较之前有所减轻,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16%)(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病,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将于2014年1-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49至84岁,平均年龄(64.52±2.19)岁,梗死部位:前壁28例、心内膜下10例、高侧壁8例、下壁16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n=31)研究组(单)、对照组(双),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焦虑(利用SAS自评量表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焦虑状态,以10分以下为无焦虑,随着分数上升其焦虑程度也随之增加)、抑郁(经SDS自评量表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抑郁程度,得分5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随着分数上升其心理抑郁程度也随之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1. 2. 2 急诊护理

1. 2. 2. 1 常规护理 ①入院后应立即绝对平卧,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间隔1h给予1次血压、体温测量,每间隔15-30min给予一次脉搏、心率、呼吸检查,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有效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各项药物治疗,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酸碱度平衡,每日输液总量约1500ml,静脉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0滴/min;③提供低流量吸氧,氧气浓度30%-40%、流速3-5L/min,吸氧时需提供湿滑消毒处理,保持吸氧管畅通,每间隔4-6h需利用温开水+液体石蜡对吸氧管实施润滑清洗;④根据患者病史、药物治疗史、本次就诊临床表现等资料准确评估其实际病情,准备正确有效的抢救物品,如起搏器、气管插管、除颤仪等;⑤急救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头痛、面色潮红、低血压、心率加快等,若条件允许可改为微量泵注给药方式,经溶栓治疗者需注意是否出现出血情况,连续监测皮肤粘膜、粪便颜色、凝血时间有利于及时发现出血并给予积极干预。

1. 2. 2. 2 护理干预 ①急性心肌梗死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因不了解病情及疾病所致生理不适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在提供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基础上根据其实际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讲解疾病发生原因、简单介绍临床救护方式,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②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疗效及预后过度担心,易产生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列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给予必要的语言鼓励,提高其战胜病魔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240C-260C)、湿度(50%-60%)适宜,严格限制病房内人员流动量,利于患者获得充足休息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④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进食,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⑤待患者成功渡过急性期且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运动,以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为主,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2.结果

2. 1 负面情绪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心理负面情绪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均较之前有所减轻,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分析±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护理前对比P<0.05。

2. 2 并发症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16%),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心肌均处于急性缺血缺氧状态,临床主要治疗原则为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供并恢复心肌再灌注。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习惯、结构、压力等)不断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在急救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但有研究显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因不了解病情、疾病所致生理不适、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无法积极配合救治甚至排斥治疗及护理工作,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学者提出,针对上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特征,在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环境、运动、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此类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急救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5.16%;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后,其SDS、SAS评分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19.35%)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符史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8): 3508-3509.

[2]刘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z2): 18.

[3]张美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z2): 19.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198-02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6:30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9:54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6:09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